纪宇诗歌 当下诗歌的创作与鉴赏——邂逅纪宇

2017-06-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风流哟,风流,什么是风流?我心中的情丝像三春的绿柳;风流哟,风流,谁不爱风流?我思索的果实像仲秋的石榴…"耳边再次响起这首诗歌时,已悄然走过数十个春秋.然而在

"风流哟,风流,什么是风流?我心中的情丝像三春的绿柳;风流哟,风流,谁不爱风流?我思索的果实像仲秋的石榴…"耳边再次响起这首诗歌时,已悄然走过数十个春秋。然而在匆忙的时光中,纪宇先生不仅没有退出历史的大舞台,反而在文学界打拼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

6月14日,应农学与植保学院院长林琪之邀,新世纪政治抒情诗人纪宇与同学们相约青岛农业大学,在学术会馆为大家讲述了他的经历,希望以他的热情共同领略中国诗歌的意韵之美。

中国海洋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院长范曾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纪宇出身蓬门寒舍,我生长在名门望族。我和纪宇相比,我有家学渊源,会写字作画是应该的,是本分,不然就是辱没祖先;纪宇能写诗著文全靠自身奋发,他取得今天的成绩,更不容易!

"而纪宇每当回忆儿时的生活,总会提及自己的老父亲。他坦言道,自己的父亲虽然扛过枪上过前线,也拿起锄头下过田地,但因为目不识丁,所以格外鼓励自己读书识字。而自己幼时遇到的困难除了家境的贫寒,还有书籍的缺乏。六七十年代,生活条件十分艰辛,没有书可读,他便四处借阅,后又遇到文革辍学回家,但幸运的是,艰苦年代的努力并没有白费,1988年一首抒情长诗《风流歌》红遍了大江南北。

纪宇说自己最幸福的事并不是自己成为了名人,而是在几百年以后,仍然会有人在洒满月光的天台上读自己的诗。纪宇怀着对祖国的满腔爱恋,五十年来,他关注人生疾苦坚持写作,始终保持着他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小众化是诗歌的一种状态,文学和诗歌的边缘化也使读诗颂诗的人越来越少。就算如此,纪宇仍然执着的坚持着自己热爱的诗歌创作,"就算只有一个读者,我也会为他继续创作",纪宇平静地说。怀着这样一份坚持和执着,纪宇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让他的诗得以流传和广泛阅读,同时,也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一位文人墨客的风度翩翩。

 "我回忆,悲欢离合时爱的形态;我思索,大起大落中爱的兴衰。我发现:情之所至,顽石为开…"远处传来《爱》的朗诵经久不衰。报告会后,纪宇将自己所带的诗集分享给在座的同学,与大家交流在诗歌方面的困惑,鼓励大家都能热爱诗歌、热爱写诗歌,领略这种文化的美。

纪宇,1948年生,原名苏积玉。1966年开始发表诗作,纪宇乃右臂,专事写作,《风流歌》、《97诗韵》、《20世纪诗典》等诸多作品已逾1000万字,出书30余部。无高等学历,却有一级编剧职称;未上大学,却被聘为名校教授。

曾获全国自学成才奖、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山东省十佳、省、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称号,终身领取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山东省作协副主席、青岛市文联主席,现任纪宇艺术馆馆长。曾入围"百名为建立和建设山东省做出过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150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