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林回家 笔墨情怀绘边关——记新疆军旅画家陈少林

2017-11-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言谈中,陈少林眉头微锁,不苟言笑,记者每提一问题,他总是侃侃而谈.话语中折射出他在20年绘画生涯里所领悟出的生命价值.目前,陈少林正在创

  言谈中,陈少林眉头微锁,不苟言笑,记者每提一问题,他总是侃侃而谈。话语中折射出他在20年绘画生涯里所领悟出的生命价值。目前,陈少林正在创作一幅百米长卷,这幅融汇新疆巴扎、歌舞、民俗的风情画卷,在他看来,是灵魂的归属,是让自己的人生目标向更远处推移的生命火焰。

陈少林向无止境的艺术领域探索

陈少林正在进行艺术创作

  陈少林出生在风景如画的四川宜宾,家里子妹六个,生活困难。儿时,他光着脚丫背着比自己大一倍的草筐子,赶着牛儿上山坡。故乡秀丽的山川美景常常让他留恋往返,他总是痴痴地想:“如果我能把这些美景画出来该多好啊。”

  上学了,陈少林每天往返在乡间的小路上,乡村里那一层层相连的梯田,宛如一块块翠玉铺满大地,挂满露珠的水稻、阳光一照,折射出七彩光芒,像是绿色项链上的璀璨晶莹的钻石,简直美极了。于是,他便用稻田里的水把泥巴路泼湿、抹平,用树枝画家乡的山、水和放学归来的学童。

  割草时,陈少林用镰刀在山坡、石头上作画,没钱买纸,他在作业本和课本的字行的缝隙里画。每天晚上一做完作业,他便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画啊画,实在困得受不了,才睡觉…… 有一天,语文老师发现他的课本空白处全都被各种人物、山水画给填满了,火气顿时冒了上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质问他:“你为什么这么不爱惜书本?”

  小少林嘟囔着说:“我想当画家。”

  老师更加气愤,指着满身尘土的少林说:“就你这个学习态度还想当画家?我看你一辈子都当不了画家。”全班同学们看到少林既狼狈又难堪的样子,哄堂大笑。

  老师的话在陈少林心里打下深深的烙印,他不服气地想:“我偏要当一名画家,让你们看看。”上初二时,陈少林荣获了四川省“少年书画展”三等奖。一时间,他成了方圆百里小有名气的画家。陈少林回忆说:“我现在特别感谢我的那位老师,如果不是他这句话刺激了我,我也不会有今天。”

  1982年10月,陈少林怀揣着“想当一名画家”的高远理想,从青山绿水的秀美江南来到茫茫戈壁的大西北,参军入伍伊犁边防团,成为一名固守边防的军人。艰难枯燥的边防生活丝毫没有影响他对绘画艺术的追求,每当他看到新疆能歌善舞,热情奔放的少数民族流露出的那种纯厚朴实的情态,便有种创作的激情在他的心中萌动。

  尤其是西北军人被寒风撕扯的古铜色的脸、因为缺氧形成的紫色的嘴唇、烈日下被汗渍绘成“地图”的军装……他们苦在天涯,乐在天涯的这种博大精神也震撼着陈少林的心,他按奈不住内心的激动,忍不住用手中的画笔去赞美他们。

  从军第二年,陈少林接受了绘制边防团训练场《大阅兵》的大幅宣传画的重任。画面上的人物有几十名,画面中一个人头就有实际一人高。这是他一展深厚的艺术功底的时候了,他起早贪黑画了整整3个月,当这幅气势磅礴、栩栩如生的宣传画完成时,在驻地引起了轰动,部队所有官兵纷纷在画前合影留念。

  从那以后,陈少林更加痴迷于绘画边陲风景、塔松以及坚守哨位的边防军人。1985年隆冬的一天,一场罕见的大雪从天而降,一簇簇的雪团在高大的树冠上镶满了亮闪闪的银条,天地融成了一片白色的童话世界。

陈少林当然不愿错过这样绝好的绘画机会,他或蹲、或趴、或站,在刺骨的寒风中全神贯注地画雪景。整整四个多小时,他的脚冻麻了,手冻僵了,但他全然不顾,心里就是想着如何将眼前这幅美景画出来。不久,这幅名为《一夜园中梨花开》的画便被驻地的《伊犁日报》刊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名勤奋的士兵画家。

  在坚持不懈的艺术追求中,陈少林的画作遍布边防团所有的边防站,有20余幅画在《解放军画报》、《伊犁日报》等军内外报刊杂志刊登,他也因此成为闻名军内外的战士画家。面对鲜花和荣誉,陈少林并没有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又开始向更高的艺术殿堂冲刺,考取解放军艺术学院。

  1999年酷夏,满怀壮志的陈少林再次来到首都北京,经过此前三次落榜,这次,陈少林通过刻苦学习,终于等到了他企盼了7年的解放军艺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两年后,陈少林反复思讨他的毕业作品,想到自己在边防生活了整整17年的特殊经历,决定创作一幅反映戍边军人生活的作品。

可是,他多次提笔,就是找不到绘画的灵感和激情,一次次的创作,一次次的失败,他的画桌边已经堆起了半人高的废稿。陈少林痛苦得用头抵着墙,泪水不断从脸上滑了下来。

  “边防军人,我心中的边防军人在伊犁呀。”陈少林想到这里,他立即买了前往伊犁的机票,一天之后,他又见到久违的伊犁河。朝霞晕染过的伊犁河色彩鲜明,向阳的地方灿烂明亮,背阴的地方是一种浓郁的黑色,那种黑色在陈少林眼里幻化成了一些边防战士们骑着黑骏马,所向披靡地踏进苍茫的雪域高原的景象。

  陈少林将自己对边防军人的深刻理解都融入到《驼铃》这幅作品中了。正值北京最热的时候,他面对2×2米的大幅宣纸,一画就是几小时,对每一个细节精雕细琢。每天走出画室,他都是浑身透湿,头昏目眩。

  当这幅先后画了6次的作品完成时,原本就清瘦的少林简直脱了形,倾注了他全部心血和感情的国画作品《驼铃》,得到了指导教师袁武、任惠中和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刘大为等名家的高度评价:占画面三分之二的骆驼用淡墨染成,大、小写意的配合笔墨生动自然,两名骑马的边防战士与胯下的军马用浓墨绘就,与背景淡墨染成的骆驼形成鲜明对比。

边防战士被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得面庞黝黑,被高寒缺氧折磨得嘴唇黑紫肿胀,但执著的眼神里透着撼人心魄的坚定和执著。整个画面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传递着浓烈的不屈精神……

  戈壁大漠、巍然屹立的冰峰雪岭、顽强执著的千年胡杨、边防军人……这些题材成了陈少林绘画中不可缺少的艺术元素,他的作品也被德国、日本、东南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机构及个人有价收藏。

  毕业前夕,在许多同学纷纷往大城市进发时,陈少林毅然放弃了这一天赐良机,义无反顾地回到了他的艺术之源——新疆。在他的眼里,雪峰正因为选择了远离喧嚣,才成就了圣洁与高远,真正的画家也只有沉入生活,才能获得深刻的人生和艺术体验……现在,陈少林继续在祖国的边防一线,用他那支神奇的画笔,执著的展现着边防军人的风采。(本文采写:武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