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艺成都 成都最后的裘衣制作人:刀飞皮亮手艺一绝(图)
1月16日早上6点过,天刚蒙蒙亮,喝了一壶早茶的陈朝明就拉开自家的卷帘门,准备开门迎客了。陈朝明在成都北三环外经营着一家纯手工的裘衣店已经40多年了。虽然现在的客人是越来越少,但每天早起开门的习惯一直没改。
当年,陈朝明是龙潭寺远近闻名的裘皮制作高手,许多城里人和外地人都要慕名来请他做裘衣。上世纪80年代生意最红火的时候一个月要做200多件狐皮背心。
1971年,18岁的陈朝明在龙潭公社当搬运工拉架架车,他父亲的一位远方亲戚是制裘衣的民间高手,在家人的引荐下他悄悄去拜了师、献了茶。当时,小伙子还花了70多元给师傅扯了2米多当时最提劲的呢子面料,作为见面礼。学艺4年,陈朝明才出师,在龙潭寺街上开起了自己的门店。
成都的东大街、浆洗街原来有近十家的裘衣制作店,后都因城市变迁而逐步消失,目前成都只有陈师傅还在坚持手工制作裘皮。
裘衣制作是门古老的技术,手工制作步骤繁琐:硝皮、钉皮、阴干、铲皮是其中重要的步骤。一年里陈师傅只有在三伏天才用大水缸加糯米来硝制毛皮。二十多天时间里,毛皮会经过物理和化学变化,转变为不易腐烂,具有柔韧性和透气的好东西。
为确保大缸里硝制的皮毛在头七天能均匀发酵,陈朝明必须每两个小时翻一次缸,夜里也不能停歇。这对瞌睡极好的他是严重的挑战。“传统工艺就是这样,如果硝制过程稍有差池一缸皮就报废了!”
年轻时,因为自己一时贪睡,没及时翻缸,十多条狐狸皮在缸里受热不均都脱了毛,完全成了废品。
小楼三层的墙边摆放了十多张大木板,每张木板都有一人多高,几十斤重,上面布满了钉眼和白斑。这里是陈朝明钉皮阴干的地方。裁刀、剪刀、刮刀、锥子、缝针是陈师傅的独门兵器,裁刀用了几十年依然是寒光闪闪锋利无比,粗手细活,刀飞皮亮是陈师傅手艺的一绝。
传统的制裘工艺,是个又脏又累的苦差事。陈师傅原本收下的四个徒弟,他们都相继离开了,偌大的店面只剩下他和老伴还有个侄儿媳妇。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谭曦摄影报道
链接
裘衣的保养
1、裘皮在收藏前,要先晾晒一下,晒2~3小时即可。晾晒时皮毛不宜在阳光下直接照,否则易使皮板变硬老化,失去皮质的弹性。2、收藏裘皮在衣服里面放上已用纸包好的卫生球,叠放在干燥的衣柜中。不能用重物直接压放在衣物上。3、裘衣穿用和收藏过程中,最怕的是受潮。皮毛一旦沾水或受潮后,一定不要用火烤或用熨斗烫,要将衣物放在干燥处风干,再用刷子将绒毛刷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