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凯丽朋友圈 王凯丽:艺术圈的完美年轻女人
Q: 在毕加索和梵高之间,您会选择收藏谁的画?
A: 从个人感情的角度上来说,我会优先收藏梵高的作品。但这不代表我推后毕加索,比如我非常喜欢他的蓝色时期的作品,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当然会毫不犹豫地收藏它们。如果对于一个负责的藏家来说,个人喜好会是收藏的起点,但从根本上说,他还是会更多地参照美术史,从艺术的价值角度去系统地建构起自己的收藏的,他的选择不是排除法的,而是梳理式的,是有自己的线索的。
如此,藏品不是罗列式的,而是有内在的逻辑和上下文关系的。
Q: 您心中的艺术大师是谁?
A: 比如张晓刚,他对艺术的认真严谨,社会责任心,在美术史上留下了不可替代的印记,还在不断创新,非常可敬。
Q:您是多本杂志的主编、时尚的宠儿、您是85后应该也算是中国最年轻专业的女性藏家、又是跨界策展人,您如何给自己在艺术圈定位的?
A:我更愿意把自己定位于艺术领域的一个推动者。因为本身我就是个非常喜欢跨界的人,所以我希望让很多资源与艺术圈发生关系,具体地说,就是我希望让那些真正优秀的艺术家、策展人有更好的大环境!能在更广泛的领域上展现其价值,还有让好的美术馆得到更多更有力的资源、资本的支持,让那些真正热爱艺术的人获得更丰富的体验和长久的未来。
我觉得这些角色虽然表面上看是分开的,但实际上是统一的、密切关联的,它们统一在一个大的文化系统里,拥有同样的价值观和文化理想,它们彼此关联,同时还会关联更多的事物。所以对于我来说,这些角色就像一本书的不同章节,我需要做的就把它们精心结构起来。
Q:您认同"现在对于艺术来说是最好的时代"这种说法吗?
A:对于艺术本身来说,其实不存在什么最好的时代,也不存在最坏的时代。在任何时代里,真正好的艺术,就像那些最有生命力的事物一样,总会以自己的方式活下来,然后超越那个时代,属于所有的时代。当然,从具体的艺术家生存、被发现、被理解、被肯定的层面上来看,现在确实是个不错的时代,因为今天基本上不大可能发生梵高被埋没这样的悲剧事件。
Q: 您自己也有创作的对吧,包括音乐,为海外主办的慈善活动亲自作词曲、钢琴弹奏等,您的油画作品曾捐助新西兰执政党,这对于您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
A: 其实挺正常的,作为主编要懂设计,作为藏家要懂美术史,眼界开阔。所以我自己也创作,都有。丰富自己的同时,再用广阔的视野关注别人,会更有趣。
Q: 在巴黎,您更喜欢去卢浮宫还是去蓬皮杜?在伦敦,您更喜欢去大英博物馆还是泰特现代美术馆?在纽约,您更喜欢去大都会博物馆,还是MOMA现代美术馆?
A: 我去过很多国家的美术馆,我都很喜欢,法国、意大利、美国、古巴等等。大多数值得反复的去,它们就是艺术的天堂,对于我这个无可救药的为艺术而狂热的人来说,它们是不同艺术历史时段的象征,我能感觉到有一条长河般的血脉贯穿着它们,尽管它们分处不同的国度和经纬,但它们其实是一个整体。
每次进入其中,进入它们中的任何一个,对于我来说都会有新的体验和发现,都能让我在离开时有现世浮夸的感觉。换句话说,它们是我最好的课堂。
而真的要我回答喜欢的私人美术馆,是我前阵子受到梵高美术馆的邀请去荷兰,他们带我开车去的一个美术馆,可以骑车穿越大森林,Kröller-Müller Museum。 Q: 您觉得艺术品是一件永恒的东西还是瞬间的东西?如果让您花100万美元收藏一件一天之内就会消失的艺术,您会这么做吗?A:首先,我觉得这个问题与金钱无关。
其次,发现一件真正的艺术品可能是瞬间的,但这个瞬间是可以永恒的。
如果一件艺术品能让人们拥有永恒的感动或顿悟,那么哪怕它只有一天存在,也是值得的。既然禅宗的五祖能仅凭四句偈语,就把衣钵传给六祖惠能,我们为什么不能收藏一件尽管只存在一天却让回忆变成永恒的作品呢?"永恒"本来就不是个时间概念。
Q: 您更在乎占有一件艺术作品,甚至占有一个艺术家?还是占有对艺术品的理解能力?A: 真正好的艺术品,艺术家,是不属于任何人的,它们和他们,只属于世界。
你收藏了一件艺术品就是占有了它么?你收藏了一个艺术家的所有作品,就是占有了一个艺术家么?人的占有欲,其实往往意味着对于不能真正拥有的事物的过度渴望与无法满足的贪婪。
对于我来说,我更在乎的是我与他们的它们之间那种相动相生的可持续的本能和能量。我爱它们,理解它们,我能占有的,是它们给我的种种非凡的体验和长久的情感与感动。 Q: 您觉得艺术品对您来说是财富的一次投资还是智慧的一次投资?A: 它们相依并存。
"财富"这个词,并不意味着只是金钱或资本,否则的话这个世界岂不是太乏味无趣?艺术品对于我来说,体现的是一种价值观和生活观,它们最大的价值,在于它们能折射出我对生活的态度和状态,反映我对生活本质或世界的始终不懈的探求和发现,以及我对于创造力和创造性活动的热爱。
从财富观上说,我觉得作为结果的金钱或资本只有成为美好而又丰富的、具有创造性的人类精致生活的催化剂,它们才能真正成为"财富"。
所以真正的财富,最终的回归一定是精神意义上的,是能够超越人的有限生命而长久存在下去的。 Q: 您是否觉得人的生命就是一件艺术品,如果是,该如何雕琢?A: 把人的生命比喻为一件艺术品,尽管听起来非常形象,但实际上更准确的说,不如说成是一个艺术的创作过程。
人的生命作为一个创作的过程,最重要的就是其生长性、丰富性,这样说来,"雕琢"这个词就显得有些小了。
从艺术品的特质来说,我们所看到的所有伟大的艺术品,都不是雕琢的结果,它们都是从艺术家的心里、灵魂里生长出来的,是活的,在时空中,它们是会继续生长下去,被不同时代的人们重新理解和解读,任何结论性的评判解析对于它们来说,都是有限的,而它们本身却为后人提供了近乎无限的可能。人生的本质其实永远是未完成状态的,我追求的是经过完美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