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山东首富杜双华】日照钢铁杜双华:民营钢铁首富低调发家
杜双华,河北衡水人,1965年11月26日出生,在1987年就开始从事钢铁制造,1993年他创办了河北京华制管,当时只有80余万元的产值和100多位员工。2001年开始,他相继在唐山、包头、莱芜、广州、四川等地成立了制管公司,并在2003年合并组建了京华创新集团,2005年产值100亿元。
2003年,杜双华与山东莱钢合资创办了日照钢铁控股,2005年产值80亿元。2010年力拓案审理过程中发现其涉嫌行贿900万美元。2010年杜双华因为卷入力拓案被限制出境。2011年5月,因为和其妻子宋雅红的离婚案而广受关注。
杜双华的低调,使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日照钢铁)从2003年3月开工到2008年,仅用了五年时间,这家原本声名不彰的民营钢企,便被打造成年产能近千万吨、资产规模从约20亿元膨胀至约320亿元(截至2008年10月)的大型民营钢企。
不过,杜双华的低调也只延续到他的43岁,即2008年。这一年,日照钢铁为赈灾汶川大地震而捐款1亿元,最后累计捐款数额超过1.5亿元。盛名背后,开始有媒体关注到杜双华隐秘却又颇有胆识的财富积累路线。
也正是这一年,新一轮宏观调控政策浮出水面,中国钢铁业重组兼并呼声再起,以国有资本为主的行业格局给风正劲足的日照钢铁安排了另一种结局——“再国有化”。
“再国有化”背后,是难以避免的博弈。基于钢铁业的重组势在必行,杜双华做出了哪些抉择?抉择之外,日照钢铁究竟有怎样的前世今生,杜双华如何能躲过重重风险积累了巨额财富?
不为外界所知的是,围绕在日照钢铁附近的,有诸多为其融资担保的子公司,以及庞大精密的业务结构、错综复杂的商界关系、颇具特色的管理风格……
1987年,杜双华22岁,还是首钢冶金机械厂劳动服务公司的普通职工,开始涉足钢材贸易领域;四年后,杜双华辞职,到北京市朝阳区十八里店开办了北京兴华福利轧钢厂;1992年,杜双华进军河北,第二年在老家河北省衡水市创办京华制管厂,并在此奠定了自己的钢铁基业。
经过一系列发展,杜双华集合旗下衡水京华制管有限公司、唐山华岐制管有限公司、山东莱芜京华焊管有限公司、广州华岐镀锌钢管有限公司、衡水京华化工有限公司五个生产型企业和北京京华四方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京华达商贸有限公司、北京京华四方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三家商贸型公司,以及衡水京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衡水京华联运有限公司共10家企业,于2003年2月以实物出资的方式注册5.
8亿元成立京华创新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京华创新集团”),并担任董事长。
1992年至2003年间,恰恰是国内焊管业发展突飞猛进的时候,杜双华集其全部身家成立的京华创新集团为日后日照钢铁的爆发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杜双华在北京的初期经历如何,外界知之甚少。河北一位接触过杜双华的钢贸商告诉本报记者,严格来说,杜双华的事业起点在北京,他的很多老朋友还在北京,“京华”二字,取自北京和他的名字。
如今,北京依然为杜双华钢铁事业的根据地之一。在记者所掌握的曾为日照钢铁提供融资担保的企业名单中,位于北京的就有北京四方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京华达商贸有限公司、北京京华四方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而根据北京市工商局资料,北京京华达商贸有限公司目前已注销;北京四方金属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8年11月3日,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法定代表人包振升曾担任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目前为京华创新分公司四川成都彭州京华制管有限公司的负责人。
同时,记者所掌握的与日照钢铁有业务往来的企业名单中,位于北京的企业不计其数,包括北京电力设备总厂、北京瑞帆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北京杨兴冶金机械有限公司、中冶集团北京冶金设备研究设计总院、北京京华四方贸易有限公司、五矿集团财务公司、五矿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等等,数目众多且规模不一。
如果说北京是杜双华事业的起点,那么河北则是杜双华雄厚实力积聚的地方,也是日照钢铁的主要后方基地。
日照钢铁2003年开工之时,正好是京华创新集团的前身衡水京华制管厂成立十周年之际。
十年间,我国焊管业经历了从边缘产品到爆发式发展,再到产能过剩的发展历程。2001年,国家决定在四个方面对钢铁工业进行重点投资,其中就包括了石油钢管和高压锅炉管。杜双华在一份媒体披露的自述材料里表示:“焊管厂次年投产后便赶上了焊管价格暴涨的好形势,产品供不应求,生产规模急需扩大。”
在此轮投资热潮的背景下,根据一份日照钢铁给银行的报告文件中显示,京华创新由原先产值不足200万的小厂,发展到现在拥有年产值80多亿的焊管龙头企业,为当时全国最大的焊管企业,市场占有率50%以上。
而京华创新在焊管业的崛起,离不开一个鲜为人知的关键人物——刘凤岐。
杜双华与刘凤岐的关系,可以从京华创新名下的“华岐”品牌反映出来:“华岐”二字,就取自两人的名字。2001年至2002年间,杜双华还先后组建了唐山华岐制管有限公司和广州华岐镀锌钢管有限公司。
刘凤岐现为天津岐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除此之外,公开资料上关于刘凤岐的其他信息几乎为零。
本报掌握的材料显示,刘凤岐与当年号称“华夏第一村”大邱庄庄主禹作敏颇有渊源:刘凤岐曾任天津尧舜集团副总。有公开资料显示,天津尧舜集团为禹作敏于1992年11月将华大集团分拆设立的四个集团公司之一。此外,刘凤岐于2004年出资成立的天津岐丰集团,就位于大邱庄。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焊管业主要集中在大邱庄一带。自从禹作敏入狱后,大批制管人才外流,其中就包括刘凤岐。
根据记者获得的一份内部资料,刘凤岐还曾担任广州神山五丰钢管厂总经理,后来与杜双华合作,担任衡水京华集团总经理。其在“制管业摸爬滚打三十多年,可以说是制管行业的泰斗,他摸透了中国钢材市场的规律,能及时调度各种物资,加之其多年的经营和管理,京华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都能运用调度自如”。
日照钢铁一位李姓老员工回忆:“刘凤岐有出色的管理才能,当年把京华管理得井井有条,杜双华有今天离不开刘凤岐的支持。”
在2002年,杜、刘二人因在新建钢厂上产生分歧而分道扬镳,刘名下29.1%的京华创新股份转由袁新海代持。袁新海为杜双华的亲戚,现为日照钢铁常务副总经理,主要负责机械设备固定资产建设。
彼时,杜双华继续在华北沿海地区为计划成立的钢厂选址,刘凤岐再度南下广州。两年后,刘凤岐回天津大邱庄成立天津岐丰集团。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刘凤岐想继续在焊管业发展,而杜双华想建钢厂,不惜与刘凤岐分家,当时在衡水及制管行业引起了很大轰动。”
记者所掌握的资料显示,2003年底京华创新集团总资产50亿元,收入85亿元,利润总额4.45亿。一位内部人士表示,公司收入比总资产多出整整35亿元,说明企业赢利能力很强,资金周转速度快,当时市场形势很好。
目前,京华创新的股权结构为杜双华、袁新海、吴国庆三人控股,控股比例分别为67.9%、29.1%、3%。经调查得知,吴国庆现为京华创新集团副总经理,分管融资事项,同时为衡水京华化工厂的法定代表人。
京华创新集团的资产,其实就是杜双华组建日照钢铁前积累的几乎全部身家。而杜双华的低调在于,在与刘凤岐分家前,厂里的员工,尤其是一线员工,只知道京华有个刘凤岐,很多人都不知道公司的实际老板是杜双华。
2001年至2002年间,杜双华考察了唐山、大连、秦皇岛、天津、昌黎、黄骅、威海、青岛等地,但均由于当地已有大型钢企、政府审批、不符合建厂条件等原因放弃。青岛钢铁一位内部管理人士表示:“当时杜双华也找我们谈合作,但我们觉得他在技术和资金上都没有很大优势,所以没谈成。”
有据可查的是,2003年1月末,杜双华遵循一贯的“靠近原料产地和市场”的建厂原则,将新钢厂选址在日照;2003年2月29日,杜双华同日照市政府、莱钢集团签订了日照钢铁项目三方协议;2003年3月31日,日照钢铁开工;2003年5月14日杜成立日照新日钢铁有限公司,2003年10月22日,变更为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记者了解到,日照钢铁的注册资本为2.2亿元,分别由京华创新集团出资2亿元、莱芜市京华焊管有限公司出资2000万元构成。原计划由河北京华创新集团、香港誉进公司出资50%,剩下的50%由山东莱芜钢铁出,莱钢后来中途撤资。
日照钢铁刚成立时的土地面积为5867亩,位于日照市靠近岚山港的虎山镇。但杜双华开始最中意的地址其实不是虎山镇,而是靠近日照港的山东钢铁集团规划地奎山。
后为了避开山东钢铁集团的整体规划,杜双华进行了重新选址。
在杜双华之前,首钢、宝钢、济钢均有在日照建厂计划,杜双华为何能获得日照政府的支持?
山东省某国有钢铁集团的一位管理层人士告诉本报:“日照是国家重点布局的钢铁建设基地,日照市政府一直想单独建立一家钢厂,这样更有利于增加财税收入,首钢、宝钢、济钢毕竟都是外来者。”
杜双华曾在一份自述材料中说,“在整个日钢建厂阶段,靠省市领导的关怀和支持。”正是因此,使日照钢铁得脱大难。
由于2003年中国钢铁热潮导致盲目投资、重复建设愈演愈烈,2004年2月4日,国务院召开严格控制部分行业过度投资电视电话会议,会议要求各地要对钢铁、电解铝、水泥投资建设项目进行认真清理,并将结果上报。随即,国务院派出联合检查组赴重点地区进行督促检查,轰动整个钢铁业的“铁本事件”随即爆发。
当时,日照钢铁建厂之际并未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命悬一线。一位日照钢铁内部人士告诉记者,2003年下半年国家发改委清理固定资产投资核查到日照钢铁时,山东省政府向发改委做了保证。其保证的主要内容是“在确保山东省钢铁总量不变的基础上,砍一些小的钢铁项目,保留优质钢铁项目”。正因为日照钢铁被列入优质钢铁项目,才幸免停产。再加上杜双华异常低调,外界很少知道山东有个日照钢铁。
日照钢铁发展初期的另一大曲折,则是莱钢集团的中途撤资。
杜双华在上述提及的自述材料里曾表示:“我们(日钢)在与莱钢合作中,双方因为合作方式和资本运营等方面未达成一致意见,莱钢将股份和技术人员全部撤回。在资金方面,由于莱钢撤股和国家开始宏观调控银根紧缩,一度出现了资金短缺。”
当时,杜双华动用其在河北积累的银行关系紧急“救火”。以京华创新作为担保,从中国农业银行衡水市城中支行、建设银行日照分行、兴业银行、日照商业银行等获得近20亿元贷款,并得到了“日照市人民政府、山东省人民银行等单位的鼎力相助”。
莱钢撤走后,日照钢铁面临技术“空巢”。尽管杜双华称“我们只能再重新***技术员工,自主研究使用技术”,但据记者调查发现,由于杜双华高薪挽留了一部分莱钢的技术人员,日照钢铁获得了第一批“H型钢”技术图纸,这奠定了日照钢铁日后以“H型钢”为核心业务的基础。
在一位资深钢铁业研究专家看来,莱钢中途撤资不仅仅是由于利润分配、风险承担上的分歧,还与国企和民企的行事风格不无关系,“国有钢企上新项目的审批手续漫长而复杂,还要平衡各种利益关系,民营钢企一旦看中了某个项目,下手非常快。”
莱钢撤资后,日照钢铁演变成了京华创新集团全资控股的企业。这一曲折,不仅成就了杜双华全控日照钢铁的地位,也使日照钢铁成为山东省组建大型钢铁集团的编外个案——如果莱钢不撤资,今天的日照钢铁很可能也就是山东钢铁集团的一个子公司。
快车道:“日钢速度”与融资网络
杜双华和日照钢铁,最初闻名的是所谓“日钢速度”——“从2003年3月31日开工建设,在当年的9月28日出铁出钢,历时181天,创下了世界钢铁行业的奇迹。”
在日照钢铁日后的扩张中,也依然秉承了这一速度。
根据知情人士提供的财务资料,2008年上半年,日照钢铁销售收入237亿元,利润总额57亿元,几乎相当于2007年全年的数据——2007年其销售收入为245亿元,利润总额为58亿元。在2005年和2006年的销售收入则分别为68亿元、96亿元,利润总额分别为6亿元、21亿元。
可以看出2007年的增长速度较前两年更加迅猛。
同时,日照钢铁的产能迅速扩大。来自中钢协的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日钢年产能已达700万吨;2008年1-8月,日钢的钢材产量已达631.35万吨,接近去年全年产量。而同期,山东钢铁集团产量约1600万吨(济钢799.68万吨,莱钢787.39万吨)。
扩张必不可少的一步是圈地。目前,日照钢铁占地约5950亩,以征用和租赁为主,均有土地证。
同时杜双华也在扩大其融资担保队伍。
原本银行一直是日钢最大的债权人。知情人士透露,日照钢铁初期主要依靠京华创新集团在一些商业股份制银行获取贷款,包括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以及地方商业银行等。发展到现在,各大国有银行也均为其正在提供或提供过融资服务。目前,日照钢铁从银行融资达80亿,其中,中国银行的授信规模最大,目前授信额度约50亿元,主要是以承兑汇票为主的贸易融资。
而据记者获得的一份日钢的财务报表,截至10月31日,日照钢铁总资产约320亿元,负债总额约170亿元,负债率约为52%。其中,流动负债约147亿元,长期负债约23亿元。
事实上,为日照钢铁提供融资担保的,除了京华创新及其八家子公司,还有日照海港实业有限公司、日照型钢有限公司、日照钢铁轧钢有限公司、日照钢铁有限公司、香港誉进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四方金属有限责任公司……
截至2005年9月1日,仅日照海港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衡水京华制管有限公司就为日照钢铁融资分别达5.68亿、2.74亿。此外,根据云港华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一张票号为GB/0101222622的银行承兑汇票显示,出票人为日照海港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出票行为日照市商业银行,收款人为日照钢铁有限公司。
丰厚的商界资源为日照钢铁四通八达的融资网络奠定了基础。
还有知情人士透露,吴国庆和薛健在融资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持有京华创新3%股份的吴国庆,“原先为某国企负责人,有丰富的融资经验”。
现任日照钢铁副总经理的薛健,则分管外事及融资,同时也兼任日照商业银行副董事长。根据资料,薛健曾为山东莱芜颇有名气的钢材经销商,于1999年创办莱芜市金健物资有限公司,该公司曾为初期的日照钢铁进行融资担保,现为日照钢铁的经销商,由薛健的弟弟薛康管理。此外,2002年薛健还出资800万与杜双华合资成立莱芜京华制管有限公司。
同时,日照钢铁党委书记廖海亭,原为建设银行日照分行的高层;财务总监张会来,曾是中国农业银行衡水市城中支行的管理层。
飞速扩张的同时,日照钢铁还有一个不为外界所知的举动——筹划上市。从2006年10月开始,杜双华聘请了毕马威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担任其上市审计,至今未上市的原因,尚不得而知。
但如今,中国钢铁业正面临1998年以来最糟糕的局面,日照钢铁也难独善其身。
在钢铁业全行业亏损的大背景下,日照钢铁的经营状况究竟恶化到了什么程度?如何有近30亿元的损失?
表面上,日照钢铁依然在正常运行,一位山东省某国有钢铁集团管理人士则认为:“全行业都在遵循保守战略,但从日照钢铁的实力来看,不应该此时出现大规模裁员,日子过得紧一点还是能扛过去。”
与国有钢企相比,民营钢企确实由于资源上处于劣势而导致成本偏高。前述资深钢铁研究专家表示,我国铁矿石资源匮乏,国内只有少数钢企有资格与三大矿业巨头签订价格相对便宜的长协矿,剩下的大多数民营钢企只能在现货市场购买矿石,或者以高价从国企手中转买长协矿。
日照钢铁便是国内少数几个与巴西CVRD、澳大利亚BHP和力拓公司签订了长期铁矿石供货协议的民营钢企之一。据悉,日钢生产所需气体全部由世界500强企业法国液化空气集团、英国盈德气体公司在日照独资企业供应。
日钢方面在提供给当地政府的一份报告中表示,“作为一家新兴民营钢铁企业,我们的管理机制灵活、高效。虽然我公司职工人均月工资较其它钢铁企业高,但人均吨钢成本依然比莱钢、济钢低100元以上。”
因此,若按日钢目前年产钢1100万吨计算,每年单钢材成本就比莱钢、济钢节省10亿元以上。
而在上述材料中,日钢还表示:“由于良好的区位优势,使我们实现了产品零库存,公司产品95%通过海上运输销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产品产销率达到了100%,国内外业务货款回收率达到100%。”
日钢天津分公司负责出口的一位人士表示:“日钢出口额不太大,主要做内贸,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内贸这一块的销售基本不用担心。”
可如今,“我们的确已经是很被动了,已经从中国企业的第一梯队掉到了最后一个梯队”。杜双华在发给其智囊团的一封内部信里如此说道。
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关口上,山东钢铁集团正以杜意想不到的速度整编日照钢铁;紧接着,杜双华一封情真意切的公开信拉开了日照钢铁裁员洪流的闸门,日照钢铁“断贷”的传闻也接踵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