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义书法 宋太宗赵匡义书法欣赏

2017-08-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内容摘要:    赵匡义即宋太宗(939-997),太祖赵匡胤弟.后为避讳改为赵光义.赵匡胤死后继位.在位22年,因箭伤屡发而死,终年59岁

内容摘要:    赵匡义即宋太宗(939-997),太祖赵匡胤弟。后为避讳改为赵光义。赵匡胤死后继位。在位22年,因箭伤屡发而死,终年59岁,葬于永熙陵(今河南省巩县西南堤东保)。     赵匡义即位后改名赵窘。他曾参与陈桥兵变...

    赵匡义即宋太宗(939-997),太祖赵匡胤弟。后为避讳改为赵光义。赵匡胤死后继位。在位22年,因箭伤屡发而死,终年59岁,葬于永熙陵(今河南省巩县西南堤东保)。     赵匡义即位后改名赵窘。

他曾参与陈桥兵变,拥立其兄太祖为帝,并为殿前都虞侯,领睦州(今浙江省建德县东)防御使。后加中书令,封为晋王。时太祖宠幸花蕊夫人。赵匡义屡次劝谏太祖要远女色.

重国事,太祖不听。有—天,太祖在后苑召赵匡义陪宴,并边饮洒边射猎。太祖拿了一大杯酒一再劝赵匡义喝下,他推辞不了,就指着庭下花丛中的一朵鲜花说;“如果花蕊夫人亲手去将这朵花折来,我就喝。

”太祖就命花蕊夫人去把那花折来。这时赵匡义拉足弓弦似欲射猎别物.忽然转身一箭射死了花蕊夫人,然后扔弓哭拜在地,抱着太祖的脚说:“陛下刚刚得到天下,应该以国事为重啊。”太祖见他忠心,又是自己的亲兄弟,就没有怪罪。

太祖于公元976年10月在烛影斧声中死去,他于同月继位,改年号为“太平兴国”。     赵匡义在位期间,继续推行统一全国的政策,迫使吴越王钱椒纳土归宋,出兵攻灭北汉,又数次大举北攻辽国,试图收复燕云十六州,但因准备不周,均遭大败,并使与辽国的关系转为被动。

他又继续加强中央集权,用文人执政,使儒学渐渐抬头。他注意农田水利,继续鼓励垦荒,使社会生产有所发展,社会秩序比较安定,但对百姓的盘剥颇重。

晚年,他血腥镇压了四川地区的王小波、李顺起义。     赵匡义也很喜欢读书,并最爱读《太平御览》,常常从上午渎到下午。他表面重视文人。当时随南唐李煜、吴越钱椒等国君来汴京的臣子,在这些旧主亡故以后,因处境恶化而口出怨言。

赵匡义知道了,并没有加罪于他们,反将他们全部录用,建造书馆,让他们编修《册府元龟》、《文苑艺华》、《太平广记》等文籍,并给他们提供了很优厚的生活条件和良好的工作环境,使这些人心满意足。

但实际并非如此,李国主小周后,随后主归朝,封郑国夫人,例随命妇入宫,每一入辄数日,而出必大泣,骂后主,声闻于外,后主多婉转避之。并画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情.

色画之一《熙陵幸小周后图》,“熙陵”是指宋太宗,因为他死后葬在河南巩县的永熙陵。元人冯海粟在图上题诗:“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怪底金风冲地起,御园红紫满龙堆。”明人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篇》中描述这幅作品说:“宋人画熙陵幸小周后图,太宗戴幞头,面黔黑而体肥,周后肢体纤弱,数宫女抱持之,周后有蹙额不胜之态。

    太宗朝有个叫王著的人学王羲之的书法,深得他的精髓,在翰林院做侍书。

太宗处理政务之后,用心学习书法,多次派太监拿了写的给王著看,王著每次都说还未学好,太宗就更加专心临摹。又拿了写的问王著好不好,王著的回答依然像当初的一样。有人询问他意思,王著说:“书法本已经很好了,如果马上说好,恐怕皇上会不再用心。

”以后太宗的笔法更加精极,超越前人,大家认为王著勉励的好处。     公元979年,赵匡义在高梁河(今北京市大兴县东)被辽军战败,全军溃逃。

辽兵紧迫,御用器物和妃嫔都被夺去,他脱身逃走,大腿上中了二箭,此后箭伤每年都要复发。公元996年秋,赵匡义箭伤又复发。同年8月,立三子赵元侃为太子,命李沆、李至为太子宾客,负教育之责。

公元997年3月癸巳日,赵匡义病死于汴京万寿殿西阶。太子遵遗命在灵柩前继位。     赵匡义生前宠养桃花犬,赵匡义病倒,它就拒绝进食。赵匡义死,它大声哀号,陡然瘦了下去。

时人都称它为忠犬。     赵匡义死后的庙号为太宗。 相关链接: 赵匡义书法《登黄鹤楼诗》 宋太宗赵匡义草书《寄张祜诗》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