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素音家中只挂周恩来照片 一提起总理就想哭
1991年8月,韩素音(左)在瑞士洛桑家中接待本报记者余熙。 新华社驻日内瓦分社记者施光耀 摄
韩素音写给本报记者余熙的亲笔信函。在既无网络又无手机的上世纪90年代,余熙与韩素音通过书信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
韩素音(1917年9月-2012年11月)
本名周光瑚,她是中国第一代留学归来的铁路工程师的女儿,是比利时前国防大臣的外甥女,还曾是中国驻英武官的妻子。
图为本报记者余熙1997年在瑞士莱蒙湖畔为她拍摄的照片。
记者 余 熙
昨日读新闻蓦然心惊:96岁的韩素音女士在瑞士溘然长逝!
提起英籍华裔女作家韩素音,四五十岁以上的中国人大多耳熟能详;而在西方韩素音更是拥有难以计数的粉丝——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前后,在西方社会对“红色中国”妖魔化甚嚣尘上之时,韩素音女士以极大热情顶住巨大的政治和社会压力,通过出版文笔优美的中国题材英文小说,客观、真实和友善地介绍当代中国。
西方大量读者正是通过阅读这些小说并获得她所传播的正能量,才得以扭转对“红色中国”的各种偏见,继而爱上了中国。韩素音在西方社会因而拥有“精神导师”的美誉。
韩素音女士是我素为敬重的忘年交作家朋友。自1991年结识以来,我们交往长达21年。我曾三次应邀到她在瑞士洛桑的家中作客;她来中国访问的时候,也会提前通知我专程赶赴北京面晤。
洛桑家中,只挂周恩来的照片 “提起周总理,我就想哭”
1991年7月,我首次出国到瑞士进行文化交流。临行前,长期关怀着我的中国新闻界前辈记者、新华通讯社社长穆青先生关切地致信新华社日内瓦分社社长向奎观和常驻记者施光耀,请他们为我在瑞活动“提供便利”。抵瑞后,奎观和光耀两位朋友对我帮助有加,他们特别将定居于洛桑的著名英籍作家韩素音女士介绍与我结识。韩素音更是盛情邀约我一定要去她在瑞士中部美丽旅游名城洛桑的家中作客。
韩素音的家位于市区一幢公寓的4楼。她和丈夫、印度籍退休将军文森特(亦译为陆文星)先生把我热情迎进家门。环顾四周,我发现他们的房间并不太大,客厅也就10来平方米,墙面悬挂着装裱精致的齐白石的水墨画虾和黄永玉色彩艳丽的荷花。窗前,叶片肥绿的龟背竹枝叶伸展,旁边一幅中国总理周恩来的黑白肖像照片格外醒目。
见我正在端详周恩来的照片,韩素音连忙说道:“我最崇拜的人就是周总理了。在我的家里,只挂他一个人的照片。”当施光耀以记者敏感准备为我们按动快门时,韩素音忙说:“一定要以周总理的照片为背景!”
两个月后的1991年9月,韩素音第二次请我到家中作客。在餐桌前,她又同我们谈起周总理:“他是中国领导人中杰出的代表,他非常关怀和理解在海外的中国人。多少海外游子就是受到他人格魅力的感召,才毅然回国报效祖国的啊!周总理生前曾多次接见过我,我们之间是能够倾心而谈的好朋友。‘文革’中,周总理受过多少苦哦,提起周总理,我就想哭……”
说着,这位老人眼眶里盈满晶亮的泪花。21年后的今天,我还能清晰地回忆起韩素音当时动情地以手拭泪的动作。
1991年我回国后不久,韩素音就来信说,她于1991年4月脱稿的长篇传记文学《周恩来与他的世纪》正在被译成中文版本,并将在中国出版发行。她说:“我在这部新著中记述了周总理许多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出版商正在着手将该著译为多种文字而将于近期付印。”
1992年,韩素音再次来信告知,该著作已在中国出版发行。获知这一好消息,我立即去书店买回一册先睹为快。
多方奔走帮助我在瑞士办画展 “我应帮助你找到更多知音”
1991年,我只身前往瑞士开展文化交流,从7月到10月在瑞士的德语区举办过两次个人水彩画展览。韩素音得知这一成果后非常高兴,执意要帮助我在法语区继续举办新的展览。她说:“你这位青年画家在用自己的作品推动两国文化交流,非常不容易,我应该为你的艺术找到更多的知音。”
这位老人不顾七旬高龄,多次乘公共汽车到洛桑市区各间美术馆和画廊奔走,为我寻求展览档期;她还又是写信、又是亲自登门地找到洛桑“认识中国社”社长勒莱什先生请求协助。勒莱什时任瑞中友协负责人,他也热心地和韩素音一起为我向洛桑各大美术馆一一垂询,但均因洛桑是著名国际旅游城市展览太多日程均满而档期无空。
韩素音并未因此而停止努力,最终仍在弗洛里蒙特美术馆寻求到一个合适档期。筹展期间,韩素音还免费担任我的经纪人和法文翻译,代表我在有关文件与合同上签名,帮助我妥善地安排好展览事务。
第二年的1992年5月,我在瑞士的第三次展览《东方神韵——余熙中国水彩画展览》,在洛桑的弗洛里蒙特美术馆开幕,而我本人在武汉并未到场。作为我的全权代表,韩素音女士在开幕式上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她后来写信勉励我:“要把目光放得更远大一些,把艺术创作与生命的意义结合起来,勇敢地向世界级画家的目标迈进。”新华社记者施光耀现场采访后向国内总社发回通稿,次日的《长江日报》刊发了这篇报道。
韩素音不仅帮我举办展览,还帮助我深入了解西方社会。在这位蜚声全球的前辈文学家与社会活动家的悉心关怀与扶持下,我得以快速深入地融入瑞士主流社会,并较为顺利地开展了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
记得有次见面后时至中午,韩素音女士笑着对我们说:“我请你们去品尝意大利的烤牛肉吧!”说着,她领我和光耀步出公寓,在附近一家意大利餐厅吃午餐,并特意为我点了烤小牛的嫩牛排。餐后,我请韩素音女士回家休息,谁知她坚称自己一点也不疲劳,执意要带我们去正在洛桑举办的欧洲博览会参观。
21年前我所见到的洛桑欧洲博览会,实在令人大开眼界。我根本没有想到,世界上竟会有规模这么大、内容这么丰富的博览会。参观博览会期间,新华社记者施光耀不断地为韩女士和我的交流进行摄像。后来,那盘录像带作为新华社日内瓦分社的礼品被赠送给我带回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