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激不励 风规自远——林散之草书欣赏

2018-02-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林散之草书<自作论书绝句十三首长卷>1林散之草书<自作论书绝句十三首长卷>2林散之草书<自作论书绝句十三首长卷>3林散之草书<自作论书绝句十

林散之草书《自作论书绝句十三首长卷》1

林散之草书《自作论书绝句十三首长卷》2

林散之草书《自作论书绝句十三首长卷》3

林散之草书《自作论书绝句十三首长卷》4

唐代孙过庭在其《书谱》中讲到王羲之书法时说:“是以右军之书,末年多妙,当缘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这不仅赞美王羲之书法,也阐述了书法创作所达到的一种极高艺术境界,是“矛盾统一”的理想追求。

这一命题如果是相对平稳、缓慢的“正书”(篆书、楷书、隶书)创作起来比较容易,而行草书就有一定的困难,如果是大草书的话那就更难了,因为他要解决快与慢、静与动、远与近、内与外等“对立统一”问题,这是书法创作的至高追求。

被誉为“当代草圣”林散之的草书艺术就达到了这样的艺术高度,也是他的草书超越同侪,齐肩古人的独到之处。他的《自作论书诗十三首绝句长卷》是其草书的代表之作,真正达到了“不激不励,而风规自远”的艺术境界。

该长卷长720cm,高32cm,纸本,创作于1977年,现藏于浦口求雨山文化名人纪念馆。其诗为学书心得,内容涉及书法史学、美学、笔法、墨法、章法以及画论等,这是一件诗、书、论三绝的艺术珍品。

林散之被誉为“当代草圣”绝不是偶然的,一方面来自他高超的笔墨功夫、综合素养和人格高尚,同时也是清代以来“碑帖结合”的最新成果,下面就该长卷以及林老的草书作简要赏析。

一、线条:书法是线条的艺术,林老草书最大成就是有高质量的线条。该长卷书法线条,圆润饱满、丝丝不苟、力藏于中,有棉里裹针之旨,百炼钢成绕指柔之势。高质量线条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他善将汉碑线条的“迟涩”,深化于帖学之中;将长锋羊毫运用于生宣之理,形成于力透纸背、流畅中极富质感的有生命的线条。

二、结体:林老草书的结体变化不大,这通手卷也是如此。这正是林老草书的又一大特色。草书特别是大草一般以为结字当跌宕、冲突、险恶、造势为上,而林老的这件草书结字平缓、端方,不做任何强势,给人以淡远、祥和之态,这才是草书的至高境界,也和中国文化“以柔克刚”“上善如水”等理想追求的最高精神相融通。

三、章法:大草一般都没有行立之序。该长卷章法自然、首尾呼应、随遇而安,表现出高超的驾驭笔墨的功夫。

四、用墨:林老是一位具有深厚修养的国画大家,他巧妙地将中国水墨画的用墨之法运用于书法创作之中。在他的草书中可以看到古人少有的墨色变化,如涨墨、枯墨、宿墨、焦墨、渴墨等。不过这件长卷显然在用墨上有所控制,并没有表现出强烈的墨色对比,但仔细研究你会发现其墨色极为丰富、变化,层次感强。

五、用笔:林老草书最大特色之一是用笔。他将清代碑学的长锋羊毫作篆隶用笔之法运用于大草创作之中,是碑帖融合的高度结合。在用笔上他的草书实践了清代碑学矫正帖学不足的理想追求,具有独特的学术研究价值。

六、审美:林老的这件草书作品,是其草书创作的巅峰之作。化机一片、苍茫天成,有天籁之声而不见鼓弩之势,文质彬彬尽显君子之风,将中国的大草艺术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林散之的这通草书长卷,集中体现了林老草书的优秀品质,他将明清以来的生宣纸、长锋羊毫以及碑学和千余年来的帖学传统在更高层次上相融合,真正实现了“碑帖结合”。他改变了大草这一中国最高的书法艺术形式,在传统书学理论中以“忽然绝叫三两声,满壁纵横千万字”的创作定式,以含蓄、内美、至柔的创作理念,实现了书法艺术精神和中国文化精神的共同的理想追求。

该长卷2009年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