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静霆粉墨人生 韩静霆:笔墨人生皆豁达
新华网消息(记者孙茂庆):采访韩静霆,走进将军画室,只见屋角堆满撕成碎片的“废画”。
“画作不入眼,立即撕毁。”这是韩静霆的艺术追求。
前几年搬家时,韩静霆将20多年积累的几千张画作全部撕毁,由于画作量大,甚至还请来朋友和同事帮忙撕画。
韩静霆撕碎了的画,被一名收购废品的人作为废纸收走了。没想到,那人专门雇人,将废画一张张粘贴起来。两年后,这些被画家本人撕碎的作品,居然在艺术品市场“复活”了。
害怕谬种流传的韩静霆,不得不自己掏腰包买回了一些。“这些画本是我自己亲手毁掉的,如今违反我本人意志被拼接粘贴后在市面上流通,无异于把我蓬头垢面地推向大庭广众,实在是对艺术家的极大侮辱和不尊重。”他通过媒体呼吁,全社会所有的艺术家和经营者都要建立公德心、公信力。
“笔墨人生皆豁达!”这也许就是韩静霆能够成为当今中国文人画代表人物的成功秘诀。
艺术创作的规律,古往今来大同小异,都需要经过一个艰辛的旅途,陶冶的过程,必要经历从无到有,从虚到实,从曲折到平坦,从幼稚到成熟。所见的成功,不过是这漫漫长路上人们完成的“最后”一程。
韩静霆在他的《自残宣言》一文中写道:“每回撕自己的画,气氛总是很悲怆的。都是在没人的深夜把自己关在小房子里,不要音乐,闭了电视,打开前一段时间保存下来的画儿,沉吟一阵才开撕。说起来,这些画儿当时画完,觉着还不错,时过境迁,再摆出来看,又觉得不出品位。
狠狠心,咬咬牙,撕了拉倒。我常常是一边撕一边咕哝:‘鸡肋,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算是为‘自残’找个理由,也是对画儿们的哀悼。”每一次的“自残”都让他痛并快乐着,只有艺术的痛苦才能造就艺术的不朽。
人们常说“艺不压身”,韩静霆把在文学、美术、音乐三种艺术创作中的体会糅在一起,使其相互作用,颇见成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艺术事业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天分、勤奋、经验、环境等虽不可或缺,然而更多地还有赖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真正内涵的理解和认识。
在夫人王作勤的眼里,韩静霆是一个“为艺术而献身”的人。
韩静霆数十年如一日,在画室的时间比在家里多,经常是“日出而作,日落而不息”。正如王作勤所言,大年初一九点走,大年三十晚六点回,风雨不误,乐此不疲。
几十年里,韩静霆从没有陪夫人逛一次街,也没有睡过一个懒党。若把他硬关在家裡半日,他就要着急上火,口舌生疮,真是个艺术的“殉道者”!
虽然已年近七旬,但韩静霆始终保持着对艺术创作的激情。他经常在画室里一呆就是十多个小时,天气热时,经常赤膊上阵;肚子饿了,泡碗方便面充饥;实在累了,就在已经磨得看不出本来颜色的三人沙发上小憩片刻。
许多友人形象地说,韩静霆用一双解放鞋,踩出了一条坚硬的艺术之道。正是凭借着对艺术的执着和勤奋,韩静霆在文学、音乐、美术等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