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与高徒:京城四大名医孔伯华与高徒裴学义
1935年,国民政府颁布中医条例,规定对所有中医实行考核立案。医术精湛、颇负盛名的萧龙友、施今墨、孔伯华、汪逢春作为主考官,负责命题与阅卷,从此即有“京城四大名医”之称。 “四大名医”不仅因其妙手回春的医术成为政界名流的座上客,更因其普救含灵的仁心成为贫苦患者的救命人。
萧龙友不愿为良相、但愿为良医,施今墨献世的医治顽疾的十大处方,孔伯华的擅治温热病与“石膏”绝技,汪逢春向无钱看病的患者施医舍药,无不体现了中医悬壶济世的大医精神。
孔伯华,京城四大名医之一,名扬海内外,生前曾创办北平国医学院,培养学生七百余人,多成为新中国中医发展之栋梁。一九二九年,在民国政府欲取缔中医,中医面临存亡危急之时,先生挺身而出,率请愿团赴南京迫使南京政府撤销了决定,当日寇入侵我国时,先生毅然停办北平国医学院,表现了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受到广泛赞誉。
先生生前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主席团成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顾问,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交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中西医学术交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学会顾问等职。
1955年,孔伯华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中央专门成立了治丧委员会,并由国家领导人彭真主祭。周恩来总理还亲到孔伯华先生寓所吊唁哀悼,并对家属勉励备至。
1985年,全国政协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全国政协礼堂联合举办了“孔伯华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出席纪念活动的领导有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汉生、全国政协副主席杨静仁以及卫生部副部长胡熙明,纪念大会由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白介夫主持。参加纪念大会的嘉宾有邓小平夫人卓琳、习仲勋夫人齐心、陈云夫人于若木、贺龙夫人薛明、王稼祥夫人朱仲丽及吕炳奎、关幼波、陈大启等全国中医界200余人。
纪念大会隆重、肃穆,深切缅怀了孔伯华先生为挽救、振兴祖国中医事业而不懈奋斗的一生,并高度评价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纪念活动规格之高、来宾之众,是建国以来少有的,足以说明孔伯华先生在我国中医界的地位与声望。
1994年,纪念孔伯华先生逝世三十九周年暨中国孔伯华研究会工作和成果汇报会在京成功举办。
2004年,孔伯华先生的后人、弟子及中医界知名人士在北京召开了纪念名医孔伯华先生学术暨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并举行了大型义诊等活动。
孔伯华出身名门望族,系“至圣先师”孔子第六十二代衍圣公孔闻韶的第二子孔贞宁的后裔,孔子第七十四代孙。在他之前,祖辈大多世代为官,曾祖父孔昭慈曾任台澎兵备道,后仰药于台湾彰化文庙,谥刚介公,于立功之地建祠。
祖父孔宪高于光绪八年(一八八三年)中进士,诰授中宪大父,先后于直棣的新河、新城、衡水、丰润、栾城、邯郸等地为官。孔伯华的祖母乃是光绪时的内阁大学士徐桐之女。孔伯华的父亲孔庆铣也曾中进士,为候补知县。
孔伯华出生在书香门第、官宦之家,所受到的诗书礼仪、琴棋书画方面的熏陶自然胜过寻常人家。长辈们对孔伯华的教育十分重视,除了家长亲自施教,还在他六岁时便送入私塾,熟读四书五经,学礼孔孟之道。孔伯华自幼博闻强记,对于各种典故,信手拈来,绝无谬误。早期的启蒙使他具备了深厚的国学根底,也为他日后研习医学古籍,终成一代大家打下了基础。
孔伯华工于书法,写得一手好字,临证所书的处方,字体俊逸清秀,笔势潇洒。有时兴之所至,喜将“颜柳欧赵”四种字体换着用,不少人以收集到他亲笔所写的方子为趣。他极爱兰花,闲时也常和人吟诗作对,濡墨丹青,终其一生,都体现着中国传统文人的淡然俊逸。
孔伯华虽出身官宦世家,却生性淡泊,不慕荣利。虽然他有很高的文学和史学修养,也喜欢和人谈经论史,但从未打算将一生花费在追求金榜题名上。
祖父孔宪高对孔伯华的一生影响甚大。孔宪高不但精于文史,而且熟读《黄帝内经》、《神农本草》、《伤寒论》等医学著作,对于岐黄之术颇有研究。
孔伯华的母亲体弱多病,又经常随家迁徙,因此常有不适之时。有些地方偏远荒僻,缺医少药,全靠祖父代为诊治调理,家人平日有病,也不须另请医生。孔伯华幼年最大的乐趣,就是跟随在祖父身边,看他开方抓药,自制汤剂,祖父也乐得将自己的医术教授给他。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孔伯华自幼就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孔伯华简介:
孔伯华,名繁棣,号不龟手庐主人,孔子第七十四代裔孙,京城四大名医之一,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
1929年创办北平国医学院,培养学生700余人,多成为中医界骨干人才。当日寇入侵我国时,其毅然停办北平国医学院,表现出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赞扬和评价。于1929年率请愿团赴南京与汪精卫“取缔”中医主张进行坚决斗争,迫使政府收回成命。
生前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主席团成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顾问、中华医学会中西医学术交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
高徒 裴学义
裴学义,著名中医专家,主任医师,教授。一九二六年出生于北京市,曾任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一九九七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一九四四年毕业于北平国医学院医科班,同年拜北京四大名医孔伯华为师,为孔师之关门弟子,随师研习十一年,深得前辈治学精髓真传。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曾任北京市东城区联合诊所所长,积极协助传染病医院、北京儿童医院治疗各种瘟疫杂病,成绩卓著,后受市儿童医院诸福棠院长之聘到北京儿童医院工作。曾任中国中医药学会理事。
裴学义行医七十余年,以擅长治疗温热病、疑难杂症而闻名。对小儿肝、胆、脾、胃、心、肾、肺疾病的治疗经验丰富。擅长治疗儿科咳喘症、消化不良厌食症、肝胆病、病毒性心肌炎、急慢性肾病、紫癜病、发育迟缓综合征、乳儿黄疸综合征、小儿疳积、心脏病、肺炎、支气管哮喘,以及内科、妇科及皮肤科等疾病。
主编《孔伯华医案》、《裴学义临床经验集》,发表学术论文“中医治疗乳儿黄疸一百五十例疗效观察”、“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辨证论治”、“咯血支气管扩张治验二则”等数十余篇。
裴学义,男,老中医生于1926年,北京市人。其父是傅作义手下,13岁上北平国医院预科班,两年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国医学院医科班,1944年毕业于北平国医学院医科班,当时授课名医有:孔伯华、萧龙友、赵树屏、周福堂、任广毅、曹养丹、张菊人、翟文楼、姚季英等中国中医前辈。
毕业后正式拜北京四大名医孔伯华先生为师,是孔伯华三个亲授弟子之一,也为孔师之关门弟子,随师研习11年,深得其真传。经常代师应诊医好了许多疑难病患者,以善长治疗温热病、疑难杂证而闻名。
五十年代初,曾任东城区联合诊所第一任所长,并协助传染病医院、北京儿童医院治疗各种瘟疫杂病,成绩卓著,并因此受诸福棠院长之聘至北京儿童医院工作至今。对治疗内、外、妇、儿等科有着在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对儿科的疑难重症有其独到的治疗效果。
中华中医昆仑. 第十三函. 一. 裴学义卷
简介
《中华中医昆仑》是一套具有历史、学术、文化、实用、典藏价值的传世著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特别是对于青年一代中医师坚定中医信念,培养医风医德,提高中医技艺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和教育意义。《中华中医昆仑》为我国近百年来150位著名的中医药学家的传记丛书。
《中华中医昆仑(第13集)》记载了裴学义、王宝恩、周霭祥、贺普仁、唐由之、赵冠英、许润三、金世元、陆广莘、刘柏龄等10人的生平事迹、学术思想、医术专长、医风医德、养生之道和突出贡献。
《中华中医昆仑(第13集)》由张镜源主编。
目录
裴学义 卷
活用白虎 上承古训下启新风
偶得机缘 踏进医界深修内功
拜人孔门 十一载得言传身教
初出茅庐 小荷露角出手不凡
由泛而专 全心力克小儿顽疾
独当一面 慢郎中尤擅医急症
轻可去实 善用辛凉清利湿热
阴阳调和 辨证辨病相得益彰
治病求本 脾胃为重由中取傍
统筹兼顾 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未雨绸缪 因人制宜精巧玲珑
法异无辙 医坛骁将兼善杂症
妙手回春 医术高超精益求精
闲情逸致 为人处世淡泊致远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1/01
裴学义,农工民主党党员,北京市人,1926年2月出生,1944年毕业于北京国医学院,拜四大名医孔伯华为师,是孔老先生之亲灸弟子,随师研习11年,深得前辈治学精髓。在六十余年的行医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可谓得师真传,广撷博采,熔铸各家,在医疗、科研、教学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以擅长治疗温热病、疑难杂症而闻名。
20世纪60年代初期,曾任东城区联合诊所第一任所长,并协助传染病医院、北京儿童医院治疗各种瘟疫杂病,成绩卓著,并因此受市儿童医院诸福棠院长之聘,到北京儿童医院工作。
学术上裴老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强调辨证与辩病相结合的原则,注重理法方药。临床上擅长治疗高热惊厥、流脑、肺炎、心肌炎、脾胃病、肝胆病、肾病、阑尾炎、皮疹及内、外、妇、儿等科疑难杂病。尤擅长治疗乳儿黄疸综合症,并自拟金黄利胆冲剂、益肝降酶冲剂、清消散等经验方,临床疗效显著。
裴老发表过数十多篇论文,为《孔伯华医案》的主要编写者,曾荣获卫生部及北京市科技进步成果奖,研制出几十种行之有效的中成药。在培养后继人才上言传身教,其弟子均为医疗、科研的骨干。1977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经验师承制导师,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
一.裴学义名医工作室的建立(2008年3月)
运用现代研究方法和信息技术手段,创建一个集继承整理裴学义老中医临证经验,分析挖掘其学术思想,创新传承模式的综合研究机构。
负责人:幺远
成 员:胡艳 柳静 裴胜 甄小芳 潘宇琛 何强 陈黎
二.建设内容
(一)学术思想及其渊源流派的研究专题
(二)特色专病的临床研究专题
1. 小儿发热
2. 乳儿肝炎综合征
3. 过敏性紫癜肾炎
4.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5. 小儿抽动症
(三)裴学义临证经验数据库建立专题
(四)裴学义临证验方的开发专题
(五)裴学义学术思想的交流与传播专题
(六)传承模式及方法的相关研究专题
恭贺国家级名老中医裴学义教授画册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