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石梵琦禅师语录(七)
夫常住真心。举一尘而尘尘顿现。难思妙德。修一行而行行全彰。喻众色之依空。若千波之匝海。始从信地。无位不周。终至觉场。本体何别。然众生迷于妄念。不知即妄以明真。诸佛照于圆宗。所以唱玄而设教。事非报化之末迹。
理绝凡圣之常谈。今古炽然。物我交彻。此杂华之大旨。为群经之元首也。与比丘悟入。证十法界。入重玄门。泯性相而不无。示身心而非有。刺血为墨。书写是经。下笔时亲见普贤。弹指处已参慈氏。积劫求之而不足。半偈得之而有余。当令神物护持。广作世间饶益。
妙理虚玄。真乘湛寂。念而无念。甘露沃其心。持而不持。金印封其口。所以分身佛集。多宝塔来。远近同归。古今共贯。三世如来法施之式。十方菩萨悟入之因。谩劳历劫证修。不出刹那圆具。然钟鼓非礼乐之本。而器不可去。
文字非宗乘之极。而书不可无。因筌以得鱼。藉指而观月。昔药王然身于净明德佛。释迦屈体于阿私陀仙。即以不坚之身。了于常住之法。慧光兰若比丘德慧。刺血而书此经。毕命以弘斯道。毫端散绮。诸天莫不雨花。纸上流金。大地为之震动。譬夫膏油相续。而灯不灭。条甲无间而木向荣。慎厥终惟其始。佛法无多子。久长难得人。勉之。
经王尊贵。秘藏幽深。究竟绝于名言。方便令其悟入。自如来开演。出彼千龄。及罗什再翻。成兹七轴。受持读诵。如饮海以无边。书写流通。若量空而不尽。潜利阴益。妙用恒沙。随喜赞扬。神功叵测。粤有比丘惟德者。丹诚贯日。素检怀霜。念得度之缘。非师不具。臻报恩之极。舍佛何由。由是发起行云。炼磨心地。沥十指血。终七轴经。以报师恩。以酬佛荫。推此志也。岂小缘哉。凡我同流。宜加赞叹。
性觉妙明。亘古今而不变。本觉明妙。在迷悟而皆如。假喻虚空而不空。发挥群相而非相。超乎闻见。异彼因缘。交光相罗。弥满清净。十方诸佛。同宣了义之玄旨。一切众生。咸具圆通之正体。只为客尘扰扰。岂知日用昭昭。耳目所拘。
孰解骑声盖色。根尘未脱。安能息虑忘缘。堕情想之樊笼。感升沉之业报。譬如眚目晕此明灯。宛若沤花发于巨海。外列山河世界。中分鬼畜人天。本因织妄而成。莫匪瞪劳而现。四三宛转。十二轮环。生死死生。有无无有。
直下断除爱欲。还他调御丈夫。自今疾至菩提。教我多闻弟子。超越五蕴区宇。廓清十种禅那。如能宣此咒心。乃可制诸外道。利人利己。世出世间。证不动尊。成无上觉。未城澄照沙弥智祚。少年苦行。锐志禅门。具足烁迦罗心。书写首楞严典。一诚注相。十帙奏功。誓毕世以受持。命谫才而称述。姑伸梗概。甚愧荒芜云尔。
梵语阿罗汉。此翻杀贼。应供。无生。中含三义。故东土不翻。杀贼者。是杀无明贼。应供者。应天上人间之供。无生者。了自性涅盘。本自不生。今亦非灭。般若云。断顺上分五结永尽。名阿罗汉。上五结者。一色爱。谓色界爱。
二无色爱。谓无色界爱。三无明。谓心不了。四掉。谓心躁动。五慢。谓心自高。华严云。上品十善。以智慧修习。心狭劣故。怖三界故。阙大悲故。从他声闻而解了故。名声闻乘。此阿罗汉。唯佛一人。能诃责之。令其进修不已。而圆佛果。余小众生。不宜轻忽。但当恭敬供养求福。世出世间。而为津梁。外书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夫岂不然哉。
大悲千手眼者。观音大士应化之身也。恭惟大士。因地行愿。可得而言者。已备载于诸经。若曰神功圣德。千变万化。盖不可得而思议也。假使有人。以百亿须弥山为笔。以百亿大海水为墨。以百亿娑婆世界为纸。始从今日。尽未来际。
大书特书屡书。不一书以捃摭之。于百千那由他。恒河沙。不可说不可说转分中。未能书一分也。复次有人。以十方空。诸佛国土。稻麻竹苇。草木丛林。悉为微尘。一一尘悉化无量身。一一身悉具无量舌。一一舌悉纵无量辨。
始从今日。尽未来际。显说密说。昼夜说无间歇。以赞咏之。于百千那由他恒河沙。不可说不可说转分中。未能说一分也。虽然多之。所宗之谓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其小无内。其大无外。若然者。虽以一丸之土。一指之木。
一铢之金。为之像设。亦何异于百万三千大千世界之身座乎。至正四年秋。予来主寿山。明年与众议。建万佛宝阁。又明年阁成。又明年。而得耆旧比丘若钦施财。造大悲像。明年而功就。於戏。法身固不可以数测。今示其小者。
特丈六之躯耳。其面二十有一。其手一千有八。其目则如其手之数。而加面焉。其四十二手。各有所执。光映于座。座承于足。由足下座石。至顶上化佛。高凡四十尺有奇。木用楠桐。髹用朱漆。金用纯金。日光在左。月光在右。
善财龙女。韦天大权。以次列侍。骤开户而望之。晃晃乎。若七金之山。来从海上。而屹立于前也。大哉施心。固不可以物计。今标其信者。特缗钱一万余耳。亦岂易耶。尝叹钦之积财。俭不为己。既重饰大殿佛像。而复力为此像。
人方口之而不置。钦独谦之而不伐。斯人也。将欲警夫后人也。故有作焉。后人也将欲继夫斯人也。宜有述焉。若无作又无述。虽有此记。谁无此记。若有作又有述。虽无此记。谁有此记。是不可不记也。龙集己丑。至正九年春。住持梵琦撰。
诸佛如来。出现于世。莫不皆示八种之相。从初降神诞生。乃至出家修道。降魔成佛。转法轮。最后入涅盘。碎紫金躯。为八万四千舍利。使天人龙鬼。造塔供养。罪灭福生。终在菩提。我本师释迦牟尼如来。此云能仁寂默。当现在贤劫第四佛。
住兜率天。为护明大士满足天尊。四千岁补处。时至于是下生迦维罗卫国。净饭王宫。乘日象。入摩耶夫人胎。十月满足。从右胁而诞。当东震旦国。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岁。四月八日也。至四十二年二月八日。
游四门逾城出家。时年十九。历试邪法。摧伏外道。穆王三年癸未岁。二月八日。明星现时成道。为憍陈如等五人。转四谛法轮。皆证道果。住世说法。四十九年。后告上首神足。摩诃迦叶云。吾以清净法眼。涅盘妙心。实相无相。
微妙法门。分付于汝。汝当护持并敕阿难。副贰传化。无令断绝。又付金缕僧伽梨衣。转授慈氏付嘱讫。即于熙连河侧。娑罗双树间。右胁累足。泊然而逝。实穆王五十二年。壬申岁二月十五日也。阇维火灭。八王共分舍利。归国建塔。
竞留供养。灭度一伯年。有王名阿育。此云无忧。取诸塔中所有舍利。八万四千颗。造八万四千塔。阎浮聚落。满一亿家者。耶舍尊者。遣鬼神。以一塔镇之。按宣律师感通录。震旦塔。凡十三所。刘萨诃所礼者。独明州阿育王寺。
舍利光明特盛。至诚祈祷。必彰感焉。梵琦生缘象山。九岁出家。便闻建塔。功德最大。往往默感于心。天历元年。戊辰岁二月三日。住持海盐州天宁永祚禅寺。时年三十四壬申岁。建千佛阁。元统二年甲戌岁。梦龙王献宝。
因募塔缘。檀施日臻。后至元二年。丙子岁春。龙化蜿蜒之形于丈室。五彩毕备。四方来观之。凡两月而去。及塔成复来。隐见非一。至今祀为应梦龙王。夏填筑塔基。三年丁丑岁。九月二十三日子时。起手建塔。至辛巳岁奏功。
凡七层八面。高二十四丈。庄严绮丽。见者皆悦。越十二年兵兴。己亥秋失宝瓶。计白金二伯两。当是时。谢事嘉禾天宁。结庵闲居。众请再领寺事。乃造鍮石宝瓶取。至正二十四年。甲辰秋。九月二十四日。奉瓶修塔。天雨宝花。明年乙巳岁七月。泥盖方毕。自丁丑至乙巳。凡二十有九年矣。梵琦年七十。瞻礼旋绕。欢喜踊跃。百拜稽首。而说颂言。
如来舍利无有边不啻八万四千颗天上人间所造塔其数过于恒河沙金银真珠与琉璃车渠琥珀及玛瑙或用玻璃水晶等并黑沉水赤栴檀种种雕镂功严饰所获妙果不思议或奉一花供一香或但低头合指爪或绕一匝礼一拜莫不皆坐菩提场或以香水洒其地或磨香泥涂其壁或烧油灯作光曜无有不圆佛智者已去释迦灭度久塔为第一之福田盘如枣叶刹如针其影巍然至梵世譬如虚空平等入不离尘隙芥子孔我今兴建大浮图亦有先佛真身住广博严丽包法界一切如来处其中诸大菩萨及声闻莫不俱来受供养天龙八部咸诃护凡有目者悉观瞻明月宝珠置其顶宝箧真言实其腹入夜银缸射星斗炽然花开天树王八角风铃演妙音七层栏楯共围绕普为众生作饶益功德高厚若须弥亦如大海纳百川亘古亘今镇长在愿共法界诸含识同得往生极乐国
妙高四埵。南有提婆。其下将军。名曰韦陀。位在童真。护我支那。兜鍪锁甲。持杵降魔。二十八部。三十二将。将中最贤。帝释所仗。坐则为起。背则为向。护善遮恶。积德修行。末世比丘。禀戒不全。起居食息。实赖尊天。如跛得杖。如渡得船。受佛付嘱。愿海无边。
洪武元年。九月十一日。钦奉圣旨。于蒋山禅寺。水陆会中升座。
师云。真如净境界。一泯未尝存。能随染净缘。遂成十法界。法界者。众生心也。众生心即佛心。大哉心乎。无形无相。充遍十方。亘古亘今。包含万有。但在众生分上。一向染用。谓之无明。诸佛分上。一向净用。谓之佛性。无明佛性。
是二俱空。然而众生不了于空。无明所惑。从无量劫。而至今世。因身口意。起贪嗔痴。贪行多者。二万一千。嗔行多者。二万一千。痴行多者。二万一千。等分行者。二万一千。共造八万四千。诸烦恼业。生罹王宪。
死在地狱。动经劫数。未有出期。古德有言。一切苦果。因业而受。受尽还无。何苦之有。岂不见。梁朝傅大士心王铭云。观心空王。微妙难测。无形无相。有大神力。能灭千灾。成就万德。体性虽空。能施法则。观之无形。呼之有声。
为之法将。心戒传经。水中盐味。色里胶青。决定是有。不见其形。又云。欲求成佛。莫染一物。心性虽空。贪嗔体实。入此法门。端坐成佛。竖起拂子云。还见么。无量寿世尊。即今在拂子头上。放大光明。普照十方尽虚空遍法界。
不可说不可说。又不可说。极微尘数。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百亿四天下。百亿四大海。百亿五须弥。百亿欲界天宫殿。百亿色界天宫殿。百亿无色界天宫殿。于中一一世界天宫殿。内皆有菩萨。海众围绕。随机说法。各各不同。顿说渐说。实说权说。纵说横说。显了说盖覆说。凡有所说。皆说此心。何一理而不圆。何一事而不备。何一尘而不摄。何一刹而不收。这里见得。未度令度。未解令解。未到彼岸者。令到彼岸。未证涅盘者。
令得涅盘。皇恩佛恩。一时报毕。其或未然。更添注脚去也。击拂子云。还闻么。这里闻去。诸人耳在一声中。一声普遍诸人耳。此是观音大士。圆通法门。十方俱击鼓。十处一时闻。此是圆真实。隔垣听音响。遐迩俱可闻。此是通真实。
声无既非灭。声有亦非生。生灭二缘离。是则常真实。是故诸佛于此得之。遍十方界。成等正觉。菩萨于此得之。圆满六度万行。独觉于此得之。洞明十二缘生。声闻于此得之。三明六通。证八解脱。诸天于此得之。高超十地。
人伦于此得之。具足众善。修罗于此得之。永绝憍慢。地狱于此得之。咸脱苦轮。乃至饿鬼旁生。并及四生九类。一切含识。于此得之。莫不悟自心佛。成自心佛。金刚般若云。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
心既不可得。佛亦不可得。菩萨亦不可得。独觉亦不可得。声闻亦不可得。诸天亦不可得。人伦亦不可得。修罗亦不可得。饿鬼旁生。四生九类。一切含识。亦不可得。此不可得。亦不可得。永嘉大师道。了了见无一物。亦无人亦无佛。
大千沙界海中沤。一切圣贤如电拂。所以二祖神光。参初祖菩提达磨曰。我心未宁。乞师安心。初祖云。将心来与汝安。神光云。觅心了不可得。初祖云。与汝安心竟。以拂子划一划云。划断葛藤。正与么时。果满功圆一句作么生道。
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国恩。钦惟皇帝陛下。英武仁圣。削平海内。子育兆民。九夷八蛮。罔不宾服。是以梯山入贡。航海献琛。元年大赦天下。洽以宽恩。无辜冤枉。亦蒙济拔特赐银帑。命善世院。就蒋山禅寺。修建冥阳水陆。
大斋一昼夜。于中作诸佛事。供佛贤圣天地神只。三界鬼神。并召臣僧梵琦。举唱宗乘。所集功勋。并用超度四生六道。无辜冤枉悉脱幽冥。往生佛土。成就菩提。所愿如意珠。烁破无明窟。智慧剑截断生死根。因大法以悟心。趣乐邦而见佛。
复举梁朝武帝。请傅大士讲经。大士登座。挥尺一下。宝公菩萨谓帝曰。陛下还会么。帝默然。菩萨云。大士讲经竟。师拈云。今日圣恩。令臣僧梵琦。升于此座。举扬第一义谛。普愿迷流同成佛道。释迦老子。四十九年。
说不尽底。细大法门。尽被傅大士。一时吐露了也。且道节文在什么处。冥阳水陆大斋缘。遍满三千与大千。东走金乌西玉兔。上穷碧落下黄泉。永抛业识无明海。高坐如来妙宝莲。恩重须弥何以报。祝延圣寿万斯年。
洪武二年。三月十三日。钦奉圣旨。于蒋山禅寺。水陆会中升座。
师云。震法雷击法鼓。布慈云兮洒甘露。即今法雷已震。法鼓已击。慈云已布。甘露已洒。且道山僧说甚么法。说向声闻乘法耶。说向独觉乘法耶。说向菩萨乘法耶。说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耶。说向凡夫界法耶。教中道。法界中。
无有法名向声闻乘。向独觉乘。向菩萨乘。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法名向凡夫界。无有法名向染向净。向生死向涅盘。何以故。诸法无二故。譬如虚空。若去来今。求不可得。然非无虚空。据实而论。只遮虚空。早是钉橛了也。
云门手中扇子。[跳-兆+孛]跳上三十三天。触着帝释鼻孔。东海鲤鱼打一棒。雨似盆倾。诸人又作么生会。良久云。不起纤毫修学心。无相光中常自在。又云。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个什么。明白道了也。
更要解注那。此事不在言语上。十双五个。作言语会。苦哉屈哉。香严和尚道。如人上树。手不攀枝。脚不踏枝。树下忽有人。问祖师西来意。若答他则丧身失命。若不答他。则违他所问。答则是。不答则是。大慧和尚云。我这里禅。
如一团火相似。若触他则烧杀你。若背他则冻杀你。只如永嘉大师。有两句子。与贼过梯道什么。镜里看形见不难。水中捉月争拈得。平如镜面。险似悬崖。金刚取泥处。是我屋里人。知得更饶个古话。吾宗第四祖优波鞠多尊者。
因一族姓子出家。夜投天寺宿。尊者乃作方便。化一夜叉。担一死人来。更有一夜叉。空手而至。二鬼共诤。一言我担死人来。第二者言。我担死人来。前一鬼言。我有证人。此人见我担死人来时。此人念言。我今必定死。
应作实语。语后鬼言。此死人者。前鬼担来。非是汝许。后鬼大嗔。拔其一臂。前鬼以死人臂。还续如故。后鬼复拔一臂。前鬼更拔死人臂。还复补处。后鬼拔其两脚。前鬼悉以死人脚。补之如本。如是二鬼。共食所拔新肉。即便出去。
此族姓子。豁然大悟。今日圣天子。普度幽冥。令臣僧梵琦说法。度诸佛子。所冀一言之下。泮然无疑。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如梦忽觉。如莲花开。正恁么时。如何举似。一百五日近清明。上元定是正月半。
复举昔有士人。撰无鬼论。鬼现身云我聻。士人无对。后来五祖演和尚。代以两手。合作鹁鸪觜云谷谷呱。师拈云。五祖和尚。可谓是千圣顶上拈来。万人丛中指出。语默所不到。情解所不及。向上一句作么论量。常忆江南三月里。鹧鸪啼处百花香。
师讳梵琦。字楚石。小字昙曜。明州象山人。姓朱氏。父杲好善有隐德。母张事佛惟谨。以大元元贞二年。丙申之岁。六月丁巳。梦日堕怀中而生师。师在襁褓中。有神僧来见之。谓其父曰。此儿佛也。他日必当振佛法。照曜浊世。
宗族乡党。因以昙曜字之。四岁失怙恃。祖母王氏鞠之。口授以论语。辄能成诵。或问书中所好者何语。即应曰。君子喻于义。六岁善属对。七岁能书大字。诗书过目不忘。一邑以奇童称之。九岁抵西浙。从海盐天宁讷翁模公受经业。
又依从族祖晋翁洵公。于湖之崇恩。赵文敏公。以先陇在崇恩。数往来其间。每见师异之。为鬻僧牒。礼讷翁得度。年十六。于杭之昭庆。受具戒为大僧。是时文采炳蔚。声光蔼着。两浙名山宿德。争欲招致座下。径山虚谷陵。
天童云外岫。净慈晦机熙。各有龙象数伯。更称誉之。年二十。晋翁迁道场。命为侍者。既又俾典藏钥。一日阅首楞严经。至缘见因明。暗成无见。不明自发。则诸暗相。永不能昏。因有省入。由是阅内外典籍。宛如宿习。然于佛祖向上一着。
终有滞碍。元叟端和尚主径山。道望重天下。师往参次即问。如何是言发非声。色前不物。叟遽云。言发非声。色前不物。速道速道。师拟进语。叟震威一喝。师乃错愕而退。会英宗皇帝诏善书者。赴阙金书大藏经。
师在选中。辞叟遂行。既至馆于万宝坊。近崇天门。一夕睡起。闻彩楼上鼓鸣。豁然大悟。彻见径山为人处。述偈曰。崇天门外鼓腾腾。蓦札虚空就地崩。拾得红炉一片雪。却是黄河六月冰。实甲子正月十一日也。是岁东归。
再参元叟于径山。叟迎笑曰。且喜汝大事了毕。自是师资征决。佛祖机缘涣然矣。叟遂以第二座延之。而学者多咨扣焉。未几以行宣政院。命出世海盐州之福臻。一香供元叟。是为妙喜五世云。天历戊辰。迁州之天宁。至元乙亥。
迁杭之报国。至正甲申。迁嘉兴郡之本觉。丁亥帝师锡号。曰佛日普照慧辩禅师。丁酉迁郡之天宁。己亥有退休志。以海盐天宁有山海之胜。遂筑寺西偏以居。别自号西斋老人。癸卯寺主者祖光告寂。州大夫强师。复主寺事。戊申举得法上首景瓛。自代而复老于西斋焉。皇明启运。混一海宇。天子念将臣或没于战。民庶或死于兵。宜以释氏法设冥。以济拔之。于是以洪武元年。九月十一日。征师说法于蒋山。廷臣奏其说。
上大悦。明年三月。复用元年故事。再征于蒋山说法。上闻其说又大悦。十五日赐宴文楼下。亲承劳问。诏馆于天界寺。十日及行。出内府白金以赐。又明年秋。上以鬼神之理甚幽。意先佛必有成说。宜征其徒之尝为师德者问焉。
于是浙水东西被召者。凡十有六人。予与师洎梦堂噩公与焉。七月十二日。至天界馆。于方丈上命礼部官劳。又命膳部。赐薪米等物。寻以所问。命讲究明白。候斋日奏对。而师以二十二日示微疾。然与诸师。援据经论。辨窍其理自若也。
二十六日。忽索浴更衣。跏趺书偈曰。真性圆明。本无生灭。木马夜鸣。西方日出。置笔谓梦堂曰。师兄我去也。堂曰何处去。师曰西方去。堂曰。西方有佛。东方无佛耶。师乃震威一喝而逝。礼部官以遗偈闻。上为嗟悼久之。
翰林学士。宋公景濂。危公大朴。与师为方外友。尤痛恻焉。龛奉四日。颜色愈明润。缁白瞻礼。如佛涅盘。天界住持。白庵金禅师。乃古鼎铭和尚。嗣法上首。师之法门犹子也。凡后事莫不尽礼。同召诸师。咸以法供养焉。时例禁火化。
上以师故。特开僧家火化之例。是日天宇清霁。送者千余人。火余牙齿。舌根数珠不坏。舍利五色。纷缀遗骼。参学弟子文晟。奉其遗骼及诸不坏者。归海盐。以八月二十八日。葬于西斋而塔焉。师平日度人。或以文字而作佛事。六会语。梓传已久。外有净土诗。慈氏上生偈。北游集。凤山集。西斋集。又有和天台三圣诗。永明寿禅师山居诗。陶潜诗。林逋诗。总若干卷。并行于世。师所在施者云集。凡所营建。咄嗟成功。在海盐天宁。
建大毗卢阁。范铜肖毗卢遮那佛。千佛。文殊普贤大悲千手眼菩萨等。像位置上下。相好殊胜。又建宝塔七层。高计二伯四十余尺。塔成忽偏倚欲仆。师惧祷于佛。一夕大风雨。州民闻空中有声曰。急往天宁救塔。明日塔乃四正如初。
及师再来。塔以兵燹殆废。且失顶之宝瓶。师复鸠施完葺之。时景瓛为径山***。以钱命铸宝瓶补之。上瓶之日。天花纷雨。异香满空。州民聚观。骇叹无已。在本觉建大阁。上以奉万佛。下以奉大悲菩萨。十地菩萨阁之。
雄伟像设之庄严。殆冠西浙。师为人。身短小而志器弘大。体无为而神应莫测。炽然作用。无非以实相示人。俾之悟焉证焉。而后已。故虽有营建之美。辞辨之富。而实无作。也无说也。譬犹春之于花。月之于水。所可形容者。
影与色香耳。道化所被。薄海内外。高丽日本学者。尤钦慕焉。世寿七十五。僧腊六十有三。得度者若干人。嗣其法者若干人。景瓛文晟。将谒辞于当代大手笔。以铭其塔。以昭示来学。请予录其行实。予始在径山。与师交甚契。又同禀法于元叟和尚。其后往来东西浙。得师出处为详。洎师示灭。又亲睹其光明之效。不可辞也。第以衰病纪次繁陋。然立言君子。于斯或有所稽焉。洪武庚戌。九月初吉。前住绍兴府。崇报禅寺。法弟至仁谨状。
皇帝即位。洪武之元年。端居穆清。悯念四海兵争。将卒民庶。多殁于非命。精爽无依。非佛世尊。不足以度之。秋九月。诏江南大浮图十余人。于蒋山禅寺。作大法会。时楚石禅师。实与其列。师升座说法。以耸人天龙鬼之听。
竣事近臣入奏。上大悦。二年春三月。复用元年故事。召师说法如初。锡燕于文楼下。亲承顾问。暨还出内府白金以赐。三年之秋。上以鬼神情状。幽微难测。意遗经当有明文。妙柬僧中通三藏之说者问焉。师与梦堂噩公行中仁公等。
应召而至。馆于大天界寺。上命仪曹劳之。既而援据经论成书。将入朝敷奏。师忽示微疾。越四日趣左右具浴。更衣索笔书偈曰。真性圆明。本无生灭。木马夜鸣。西方日出。书毕谓梦堂曰。师兄我将去矣。梦堂曰。子去何之。
师曰西方尔。梦堂曰。西方有佛。东方无佛耶。师厉声一喝。泊然而化。时七月二十六日也。天界住持。西白金公法门犹子也。为治后事。无不尽礼。时制火葬有禁。礼部以闻。上特命从其教。茶毗之余。齿牙舌根。数珠咸不坏。
设利罗粘缀遗骨。累累然如珠。其弟子文晟。奉骨及诸不坏者。归于海盐。卜以八月二十八日。建塔于天宁永祚禅寺葬焉。既葬嗣法上首景瓛。复偕文晟。以仁公所造行状。来征铭。仁公博通内外典。文辞简奥。有西汉风。其言当可信弗诬。谨按状。师讳梵琦。楚石其字也。小字昙曜。明州象山人。姓朱氏。父杲母张氏。张梦日堕怀而生。师方在襁褓中。有神僧摩其顶言曰。此佛日也。他时能照烛昏衢乎。人因名之为昙曜云。年七岁灵性颖发。
读书即了大意。或问所嗜何言。即应声曰。君子喻于义。至于属句仿书。皆度越余子。远近号为奇童。九岁弃俗入永祚。受经于讷翁慔师。寻依晋翁洵师。于湖之崇恩。洵师师从族祖也。赵魏公见师器之。为鬻僧牒。得剃染为沙门。
继往杭之昭庆。受具足戒。年已十有六矣。洵师迁住道场。师为侍者。居亡何命司藏室。阅首楞严经。至缘见因明。暗成无见处。恍然有省。历览群书。不假师授。文句自通。然胶于名相。未能释去缠缚。闻元叟端公。倡道双径。
师往问云。言发非声。色前不物。其意何如。元叟就以师语诘。之。师方拟议欲答。叟咄之使出。自是群疑塞胸。如填钜石。会元英宗。诏粉黄金为泥。书大藏经。有司以师善书。选上燕都。一夕闻西城楼鼓动。汗下如雨。
拊几笑曰。径山鼻孔。今日入吾手矣。因成一偈。有拾得红炉一点雪。却是黄河六月冰之句。翻然东旋。再入双径。元叟见师气貌充然谓曰。西来密意。喜子已得之矣。遽处以第二座。且言妙喜大法。尽在于师。有来参叩者。多命师辩决之。
元泰定中。行宣政院。稔师之名。命出世海盐之福臻。遂升主永祚。永祚师受经之地。为创大宝阁。范铜铸贤劫千佛。而毗卢遮那。及曼殊师利。普贤千手眼观音诸像。并置其中。复造塔婆七级。崇二伯四十余尺。功垂就势将偏压。
师祷之。夜乃大雨风。居氓闻鬼神相语曰。天宁塔偏。亟往救之。迟明塔正如初。迁杭之报国。转嘉兴之本觉。更构万佛阁九楹间。宏伟壮丽俨。如天宫下移人世。帝师嘉其行业。赐以佛日普照慧辩禅师之号。
佛日颇符昔日神僧之言。识者异焉。会报恩光孝虚席。佥谓报恩一郡巨刹。非师莫能居之。师勉狥众请而往。寻退隐永祚。筑西斋为终焉之计。至正癸卯。州大夫强师。主其寺事。时塔毁于兵。师重成之。景瓛为代。复归老于西斋云。
师为人形躯短小。而神观精朗。举明正法。滂沛演迤。有不知其所穷。凡所莅之处。黑白向慕。如水归壑。一弹指间。涌殿飞楼。上插云际。未尝见师有作。君子谓。师纵横自如。应物无迹。山川出云。雷蟠电掣。神功收敛。
寂然无声。由是内而燕齐秦楚。外而日本高丽。咸咨决心要。奔走座下。得师片言。装潢袭藏。不翅拱璧。师可谓无愧妙喜诸孙者矣。师世寿七十五。僧腊六十三。得法者若干人。受度者若干人。其说法机用。则见于六会语。
其游戏翰墨。则见于和天台三圣。及永明寿陶潜林逋诸作。别有净土诗。慈氏上生偈。北游凤山西斋三集。通合若干卷。并传于世。余慕师之道甚久。近获执手。护龙河上。相与谈玄。因出剩语一编求正。师览已叹曰。不意儒者所造。直至于此。善自护持之。师善诱。推此一端。亦可概见。及闻师殁。与国史危公。哀悼不自胜。危公亦深知师者也。铭曰。
大鉴密旨余十传妙喜起蹴龙象筵有如大将据中坚铁卒十万佩[櫜-呆+木]鞬或触之者命发悬谁欤五世称象贤佛日晓出瀛海[田*耎]红焰闪闪行中边流光所至无幽玄忆初飞锡来北燕彤楼画鼓金星缠一击三际皆廓然火中新敷清净莲绀色涵空绝蔓牵自兹口喷百丈泉洗涤五浊离腥膻内而诸夏外朝鲜纷纷来者人驾肩示以实相非空言塔庙赫赩名山川一佛能变万与千会万归一道则全不识诬为有漏缘
帝来中使来传宣钟山说法超沈绵万人瞻依曲两拳一朝入灭同蜕蝉西方弹指即现前白玉楼阁琉璃田金铃宝树演真诠师之往矣神弗迁寂光常定无偏圆我作铭诗翠琰镌昭朗盛烈垂年年
翰林学士。亚中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金华宋濂撰并书。
翰林侍讲学士中顺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临川危素篆题。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二十
瞪(直耕切)谫(即俴切)捃(居运切)摭(之石切)髹(许求切)蜿(于阮切)蜒(以然切)鍪(莫候切)划(乎麦切)琛(敕金切)鞠(巨六切)洵(相均切)蔚(于物切)噩(吾各切)骼(柯额切)燹(先践切)瓛(胡官切)竣(且旬切)累(力追切)剃(托计切)稔(如枕切)毁(麾诡切)迤(以支切)剩(孕音)櫜(古刀切)鞬(居言切)[田*耎](仁缘切)赩(喜刀切)蜕(弋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