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黄少龙 老教授弘扬象棋文化—记象棋大师黄少龙
南开大学教授黄少龙现任天津市棋类运动协会副主席,是著名的中国象棋理论家、中国象棋大师。最近,记者闻知黄少龙从新加坡讲学归来,来到他创办的“少龙棋苑”,请这位被国家授予新中国第一批中国象棋大师称号的老人,谈谈象棋文化和他从事象棋理论研究的经历。
自幼喜爱象棋
黄少龙,1938年出生于广州市,从8岁起就跟着叔父学下象棋。他叔父是一名中学教员,解放后曾荣获广州市公务员象棋赛冠军。黄少龙14岁时,拜陈松顺(目前全国年龄最长的象棋名宿)为师,在陈松顺的亲授下,黄少龙棋艺提高很快,1956年获广州市中学生象棋赛冠军。
随后,黄少龙代表广州队,参加了北京、上海、天津、沈阳、西安、广州、武汉、重庆八大城市象棋比赛,获团体第三名。1956年,黄少龙以优异成绩考入南开大学物理系,一边学习,一边在课余时间研究象棋。
1957年,在天津举办的一次象棋比赛中,黄少龙以二比零的成绩战胜了北京市冠军张德魁,1959年在天津市人民体育馆以一胜一和的成绩战胜了全国亚军王嘉良。1977年,在全国象棋比赛中,黄少龙获得了第三名。
人们在学习棋艺和对弈的过程中,必然会对象棋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黄少龙对此深有体会。他说,中国象棋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文献中就有关于象棋的记载,经过演变,到宋代定型为今日之象棋。它不仅受到我国棋迷的喜爱,还传播到亚洲各国。他这次应邀赴新加坡讲课,看到那里中国象棋运动十分兴旺,棋赛常年不断,还有能力举办亚洲杯、世界杯大赛,并在中小学开设象棋课程等。这是他出访前始料不及的。
大学里开象棋课
1961年,黄少龙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物理课。1984年,天津市体委建立象棋集训队,由南开大学承办,请黄少龙担任教练。在工作中,黄少龙提出了教学、科研、训练三结合的方针,学员不仅要学习棋艺,还要学习文化知识。
他认为,只有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由此,他提议年轻的集训队员要在南开大学上学,以实现培养高文化、高水平棋手的目标。这是由象棋文化的本质决定的。黄教授说,象棋文化包括竞技、科学、艺术、教育四个方面,竞技性是象棋的表现形式,可以比喻为象棋的外壳,而科学性、艺术性即文化才是象棋的内涵、本质。
教育则属于象棋的传播,古人发明象棋,并非仅仅作为娱乐游戏,主要是启迪人的心智,提高人的思想境界。以棋为镜,感悟人生哲理,有助于认识客观世界与认识自我。下象棋有利于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应该大力提倡。
1985年,南开大学成立象棋研究中心,黄少龙任主任。自此,象棋成为该校的一门选修课。大学生们对象棋颇感兴趣,报名踊跃。后来校方不得不限制人数,动员学生选修其他课程。黄少龙在教学中潜心研究象棋理论,编写教材,出版了《象棋开局战理》、《象棋实战中局谱》、《象棋对策论》、《列炮纵横谈》等书。
他还带领学员研究用电脑下象棋。1986年,他与周玉龙合作,制作了NKL国内第一个象棋软件,该软件获香港奥林匹克金奖。
1990年,他又与苏智合作制作了NKS象棋软件,在英国伦敦举办的第三届世界计算机奥运会上获铜奖。他还曾多次担任重大象棋比赛的裁判员、裁判长。天津市高校队在他的指导下,在历届全国高校象棋赛中共获得20多项次全国冠军。黄少龙因担任教练不能参加比赛,已经多年未能一显身手,直到1997年,他才有机会参加象棋名人国际邀请赛,并获得国内组冠军。
创办棋苑育新苗
1999年,黄少龙退休。为了培养青少年、儿童棋手,他办起了“少龙棋苑”,利用周六、周日和假期教学生下象棋。他说,象棋教育有三个阶段,第一是棋艺阶段,人通过下棋开发智力、提高棋艺,使头脑变得灵活起来,同时培养了勇敢、果断、沉着、顽强等品质;第二是棋理阶段,下棋时不仅仅局限于胜负得失,而是进一步探索象棋运动的原理与规律,加深对象棋运动的理解,找到它与其它艺术、科学的相通之处;第三是棋魂阶段,通过下棋与研究棋理,达到人棋互动,即下棋时体现出“棋如其人”,而在生活中又是“人生如棋”,作到棋中有人,人中有棋,最后实现象棋运动的最高境界:“人棋合一。
”
黄少龙接着说,普通棋迷都经历过第一阶段,而到了第二个阶段则需要扩大知识面,提高修养才行。目前科学发展的新特点是多学科的交叉,象棋与数学、心理学、军事学、哲学都有密切的联系,从中可以开拓出新的境界来。例如象棋对策论就是将象棋与数学结合而成,把下棋时审局、决策等思维过程用数学方式表达出来。
又如象棋心理学是象棋与运动心理学的结合,对棋手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心理训练、竞赛心理调节方面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棋手的比赛成绩。
黄少龙说:通过教学,孩子们棋艺大有长进,有的还获得过全国儿童象棋比赛金奖。然而,更重要的是通过象棋课培养了孩子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成绩。我这次到新加坡主持象棋教练员培训班,就是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内容传授给那里的教练员。
教练员经培训后,将赴各中、小学开设象棋课。我觉得此次协助新加坡象棋总会建立起教练员培训课程体系、教练员职称评审制度,是有长远意义的。象棋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培训师资队伍,以前没有渠道培养这种人才,中小学教师不懂象棋,而棋手又缺乏教学经验,所以举办培训班是十分必要的。
黄少龙长期从事象棋教学工作,对象棋行棋规律和攻杀技巧进行过专门的探索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经验。他先后编写出版了四十多部有关象棋方面的书籍,仅2004年一年的时间内就出版了六本书,其中《象棋中局精妙战法》(25万字)、《象棋布局疑难问题》(25万字)、《象棋入门经典》(13万字)、《象棋提高经典》(13万字)等四本书是在8个月的时间内写完的。
当问到他写书如此之快的原因时,他说,由于在研究棋艺时积累了大量材料,所以写作时就比较得心应手,每当出版社约稿后,便确定主题,不打草稿,一气呵成。这次在新加坡,他除培训教练员外,还作了一场“现代象棋布局战术的新趋势”公开演讲,受到与会人员的热烈欢迎。
如何弘扬象棋文化
采访将要结束时,黄少龙针对今后如何开展象棋运动的问题,谈了几点建议:第一,弘扬我国传统的优秀象棋文化,并向国外介绍传播。象棋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华人较多,象棋运动开展较好,推广象棋运动,有利于我国同这些国家的文化交流,增进人民之间的友谊,带动经济贸易往来。
第二,确立象棋的文化定位。应该把象棋作为优秀传统文化来弘扬,明确它的社会教育作用,提高象棋及棋手的社会地位,促进象棋运动的发展。
第三,全面发展象棋事业,即以象棋竞技牵头,带动象棋科学、艺术、教育的发展,各方面互相促进,融为一体。不要单纯从竞技角度看象棋,眼光狭窄,会限制象棋事业的发展。第四,象棋进入学校是持续发展象棋运动的关键。
象棋事业的发展,归根到底决定于棋迷的规模和棋手的培养。如果采取放任的态度,让象棋运动自生自灭,即使象棋具有悠久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也会跟不上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而趋于萎缩。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让象棋进入学校,进入课堂。只要广大少年儿童都学会下象棋,就会扩大普及面,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而且能从中涌现出一大批棋坛苗子,成为优秀棋手的接班人,从而更好地推动象棋运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