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铁鑫祖国不会忘记 额敏县辽阳援疆工作队:甘奉献 祖国不会忘记我们
中新新疆网12月13日电(夏晓峰)额敏县过去三年,在这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绩背后,是援疆干部自我约束、自我加压,加强内部人才队伍建设和思想教育工作的体现。
“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的干部人才队伍。”这是辽阳市委市政府对全体援疆干部的明确要求。辽阳援疆队每周组织一次集体学习,学习新疆民族宗教的政策、民族风俗习惯,学习“新疆三史”、中央和自治区出台的新疆政策及少数民族日常用语;以制度抓管理,建立并完善集体议事制度、请销假制度、学习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确保令行禁止;组织业余兴趣小组,开展篮球、乒乓球、徒步等多种文体活动,丰富业余生活,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2015年10月,辽阳援疆队响应自治区党委号召,由援疆干部张立伟担任队长到额敏县郊区乡三里庄村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他们各展所长,走访慰问、扶贫帮困、送教下乡、送医下乡,尽最大所能为村民办实事、解难题。
援疆队里的“老大哥”张文成提出在三里庄村开办“六点半课堂“得到了所有援疆教师的一致赞同。他们每周一至周五下午学生放学后免费为全村的中小学生孩辅导功课,为此,经常吃不上晚饭。援疆医生们在三里庄村开办了“援疆诊室”定期到村里坐诊,还到行动不便的村民家里巡诊。援疆干部张立伟多次组织大型义诊。截至目前,辽阳援疆队为三里庄村累计送医86人次,送药1.7万元,服务患者237人次。
2016年,援疆干部王纯峰到三里庄村24小时驻村开展“访惠聚”工作,成为全辽宁省乃至全国唯一一个和当地干部一样,参与“访惠聚”工作的援疆干部。耐心细致的他还成为村里调整邻里矛盾和家庭纠纷的“专家”……
“不需要你认识我,不渴望你知道我,我把青春融进,融进祖国的江河……祖国不会忘记我,不会忘记我,....。.”熟悉的旋律在援疆干部们的演绎之下却是那样的澎湃,那样的铿锵有力。这首歌也正是我们援疆干部奉献精神的真实体现。
辽阳与额敏相距万里,飞机要经历三起三落。两个多小时的时差、高硬度的水质以及西北的气候与饮食都没难倒这些“东北汉子”。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冲锋陷阵,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对口援建单位的一面旗帜,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故事,那里有思念,有亏欠,有坚持,还有不悔。
援疆干部徐兴邦女儿急性肺炎住院半月,肺部损伤成为他最大的遗憾;援疆教师徐清顺老师假期时受伤脚踝骨折,开学时他坚持拄着拐杖站上三尺讲堂;援疆干部夏晓峰的足迹几乎遍布额敏全部乡镇,他用文字牵起辽阳与额敏两地的情谊;援疆干部王胜威曾在连卫生间和自来水都没有的公安检查站连续坚守一百多天……
援疆无悔,但有些遗憾却永远无法补救。过去三年,有数位援疆干部家里的老人去世,万里之外的他们,没能看到老人最后一眼。有的甚至因为工作原因,没能回家为老人送行,提到这里,这些风风火火,在工作岗位上雷厉风行的汉子们都不禁红了眼眶……
“援疆最大的困难是什么?“19位援疆干部给了同一个答案,是寂寞!走进他们的住处,所有的电视机基本都是开启状态,嘈杂的声音可以带给他们一丝安慰。他们也曾对柔情不屑一顾,在新疆却都把手机的屏保换成了家人的照片,聊慰思念之情。
这就是我们的援疆干部,他们没有轰轰烈烈,没有惊天动地,但他们用心用情用行动书写了一曲感人的援疆之歌。
“他们在规划项目建设,产业援疆、智力援疆、交往交流和干部人才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额敏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了各级领导充分肯定和各族群众的广泛赞誉。”辽宁援疆前方指挥部党组成员、塔城地区纪委副书记王峰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踏上援疆路,一世援疆情。我们的援疆干部就像在大漠深处拔地而起的胡杨林,不嫌弃土壤的贫瘠,不惧怕风沙的肆虐,不屈服于干旱的威胁,把生命之根深深植于大漠中,心手相连,根须相拥。他们给额敏人民带去了活力、希望,还有来自万里之外的182万辽阳人民的深情厚谊。他们用奋斗和奉献,用心血与汗水,在北疆谱写了一支新时代的“出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