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音乐家阿炳妻子叫什么名字

2017-06-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民间音乐家阿炳妻子叫什么名字阿炳妻子是董催娣,但是现在很多人都写成了董彩娣,在电影<二泉映月>中,我们可以看出琴妹的原型其实就是董催娣.阿炳妻子与阿炳阿炳妻子董

民间音乐家阿炳妻子叫什么名字

阿炳妻子是董催娣,但是现在很多人都写成了董彩娣,在电影《二泉映月》中,我们可以看出琴妹的原型其实就是董催娣。

阿炳妻子与阿炳

阿炳妻子董催娣长得并不丑,身材较小匀称,由于多年的风吹日晒,董催娣的皮肤微微发黑,虽然董催娣嫁给阿炳时已经是个少妇,由于淳朴温柔,更给这个女人增添了魅力。董催娣15岁时就嫁给了镇上的一个皮匠为妻,先后生了两个儿子三个女儿,因为生活越来越困难,董催娣就出去揽活做。1924年,皮匠久病不治身亡,董催娣只好将几个孩子送给别人,做学徒也好,做童养媳也罢,董催娣想着就是希望一家人都可以活下去。1932年,董催娣来到无锡,在一家烟馆里做帮佣,那时的阿炳常常去烟馆抽烟,这一来二去的就熟悉起来,阿炳觉得他与董催娣是“同是天涯沦落人”,就这样,阿炳与董催娣相识相知,后俩经过别人撮合,两人终于结成夫妻,是她的温柔善良赢得了瞎子阿炳的心。后来,两人结婚生活了近二十年,不管是白天黑夜,不管是严寒酷暑,董催娣总是会与阿炳共同进退,有钱一起用,没钱一起饿,毫无怨言。之后汉奸吴正荣嚣张气盛,无恶不作,阿炳为此特意让董催娣把自己拉上街头,唱着《吴正荣恶有恶报》的段子,大家听完无不拍手叫好。

阿炳与董催娣并没有生孩子,但董催娣的五个儿女都对阿炳和自己很孝顺,1950年12月4日阿炳逝世,董催娣带上孩子们一起为阿炳送丧。

正一派道士阿炳为什么吸毒和嫖娼

阿炳,生于1893年8月17日,一代著名的民间艺术家阿炳为什么吸毒和嫖娼呢?这让很多人都感到纳闷,原本可以好好的生活,却硬生生的吧自己变成那副样子。那到底阿炳为什么吸毒和嫖娼?

瞎子阿炳

阿炳的父亲是华清和道长,当阿炳4岁时母亲去世,之后阿炳就跟着父亲华清和一起生活,读了三年私塾后,开始跟在华清和后面学习乐器,不管是二胡还是琵琶,以及其他的乐器,阿炳总是可以很快的学会,当阿炳17岁时就可以正式的参加演出演奏等活动,又因为长相清秀,被人成为“小天师”。看到这里我们应该觉得阿炳的未来还是充满希望和前途的,只是为什么会走上吸毒嫖娼这条路呢?阿炳22岁时,华清和道长逝世,阿炳继当家道士,只是交友不慎,生活失检,阿炳跟坏学坏,染上了吸毒和嫖娼,大家都知道,这些东西一旦沾染上很难戒掉,就这样原本大好的青春年华被阿炳自己断送了。因为阿炳染上这些恶习,导致经济入不敷出,就连眼睛也失明了,只好开始走上街头,进行卖艺,成为一个街头艺人。

可以看出,阿炳吸毒和嫖娼其实间接的驱使了阿炳走向广大群众,走上街头,在那段期间内,阿炳将自己对生活压迫的现状,对不愿做亡国奴的情怀,阿炳都用一首首扣人心弦的曲儿演奏出来,成为一个真正的民间艺术家。

阿炳墓在现在什么地方

1950年12月4日,一代民间艺术家就此辞世,葬于“一和山房”道士墓,只可惜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破坏。1979年5月,著名的书画家韩可圆先生在一家农户的猪圈里发现阿炳的墓碑,后来进行冲洗之后便交给无锡市博物馆,之后1953年在锡惠公园内设置了一座阿炳纪念碑。

阿炳墓

阿炳,原名其实叫华彦钧,8岁随着父亲华清和道长当小道士,后又读了三年私塾,跟着父亲学习二胡、琵琶等乐器,17岁时就可以正式的参加演出,被世人誉为“演奏能手小天师”。后父亲华清和去世,阿炳继为道士,后来也是因为交友不慎,不仅染上嫖娼还吸食鸦片,34岁时眼睛失明,只能走上街头卖艺,“瞎子阿炳”就这样诞生了。在这段时期内阿炳创作了大量的经典名曲《二泉映月》《听松》《昭君出塞》等等。

1950年12月4日,阿炳逝世,葬于“一和山房”道士墓,后因文革遭到毁坏,新的阿炳墓,占地742平米,由墓墙和翼墙组成,像一个音乐台,阿炳墓前立着瞎子阿炳的铜像,阿炳墓的东南方向有一个类似道士斜卧的天然石,令人遐想。

阿炳墓虽遭到破坏,但好在找到了原墓碑,现在就收藏于无锡博物馆内,有兴趣的伙伴们可以前去参观。

音乐家阿炳怎么死的

阿炳,原名华彦钧,是一位优秀的民间艺术家,他一生创作了二百七十多首民间乐曲。而现存的几首有名的曲子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例如:《二泉映月》《昭君出塞》《大浪淘沙》等。那么,阿炳怎么死的呢?这样以为著名的艺术家到底是在什么情况下死的?

阿炳雕像

阿炳,出生于1893年8月17日,只可惜在阿炳3岁时母亲逝世,后来就由同族的婶母抚养。一开始,阿炳在私塾读了三年书,后来又跟着父亲学习各种乐器,到了12岁时,阿炳已经能演奏多种乐器,而且经常参加诵经、奏乐等活动,十八岁时被无锡道教音乐界称为演奏能手。直到21岁的阿炳,在华清和去世之前才知道,原来自己并不是孤儿,那个被自己成为师傅的华清和就是自己的生身父亲。而之后的阿炳,也就是华彦钧成为新任当家道士,放任自流,吃喝嫖赌样样精通,甚至是吸食鸦片。阿炳这样荒唐的活着,结果眼睛因为梅毒的侵害,彻底瞎了,完全没有办法继续控制道观,于是流落街头的阿炳,就交由族人安排的寡妇董彩娣照顾,深陷绝望中的阿炳竟然又有了希望,每日在街头说唱时事,就这样我们熟知的“瞎子阿炳”诞生了。

在创作了各种名曲后,阿炳选择了自尽。据阿炳的妻子回忆,1950年12月4日那天阿炳想要弹弹曲儿,只可惜蒙上的蛇皮竟然被老鼠啃破了,大冬天的竟然有老鼠,恐怕这是老天不想让他继续弹曲儿了,瞎想一番后,烟瘾又犯了,又饿又冷的阿炳,内心脆弱不堪,一时没想开就抽出腰间的腰带,上吊自杀了,这就是阿炳怎么死的。

阿炳故居在什么地方

阿炳故居依旧保持着原有的模样,立在江苏省无锡旧城区的中心地段。大家都知道,阿炳原本就是在雷尊殿道馆“一和山房”出生,阿炳故居自然就是这道观,阿炳生在这里。死在这里,就连那些名曲的创作也通通都在这里,阿炳故居承载着阿炳的一生。

阿炳故居

晚年的阿炳穷困潦倒,没有什么经济来源,作为一个街头艺人也经不起贫困与饥饿的折磨,后来就只能住在道馆最东面的意见小平房里,而这件平房是一个硬山顶,大约20平米,里面的小阁楼依旧保持着原样。从破旧的房门进去,本就不大的小房间变得更加拥挤,却充满着真情,那墙上挂满了照片和一些著名人士对他的留言或者是对他的评价,不仅仅对曲子,对阿炳这个人也是如此。再接着往下走,有三个高架子,从上面拿下耳机就可以听到阿炳的名曲,最后是一间卧室,那是阿炳睡觉的地方,上面的摆设都没有动过,依旧是那个毫无生气的蚊帐,一床破烂的被子,一张就着床摆放的简易小桌子还有一个掉漆的衣柜,柜子上还放着两个破旧的小箱子以及一些衣服。除了我们所看到的这些,就再也没有其他的物件了。一代著名的民间艺术家阿炳,晚年生活竟是这样既简单又简陋,饱受生活压迫的他却依旧保持着对时事清醒地认知。

2006年5月,阿炳故居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民间音乐家阿炳原名叫什么

阿炳原名其实叫华彦钧,生于1893年8月17日,是中国著名的民间艺术家。他所创作的《二泉映月》《听松》《昭君出塞》等等,在国际上也是有些名气的。很多人都是因为《二泉映月》才开始对阿炳有所了解的。

瞎子阿炳

阿炳的父亲是雷尊殿当家道士华清和,母亲是一个大家族一位中下等人家的寡妇吴氏,即使阿炳的父母亲相爱,可是在当时寡妇嫁人是会被人嚼舌根的。大概是这个原因,阿炳生下来并没有以“华”这个姓来取名字,华清和按照五行算法,从生辰八字中算出阿炳五行中缺火,就从“南方丙丁火”中取了“丙和火”,自此以后,阿炳的小名就被叫开了。阿炳三岁时,张天师到无锡来巡视,应了华清和的请求,给阿炳取了名字,叫“华彦均”,这也就是阿炳原名,只是大家叫阿炳已然成为习惯,所以一直阿炳阿炳的叫着,就连后来阿炳因为梅毒侵害双眼失明,成为街头艺人,大家也都叫他“瞎子阿炳”,阿炳听着也乐呵。再然后就没有人在乎阿炳原名到底叫什么了。阿炳从小对音乐的天赋让父亲华清和感到很欣慰,华清和将阿炳送入私塾读了三年书之后,就自己手把手的交阿炳各种乐器,阿炳也是个聪明的孩子,总是能很快的就学会华清和所教的乐器,特别擅长二胡和琵琶的演奏。

阿炳这一生是个曲折的一生,从前途少年变成堕落少年,再到双眼失明,之后成为街头艺人。阿炳成为了“瞎子阿炳”,逝世后阿炳的墓碑上依旧刻着阿炳原名和阿炳两个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