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骞透视 央视主持人王小骞出书谈“装修那些事儿” 当装修迷遇到装修节目
王小骞:有一个网友在我的微博上留言:"如果你不是中央台的主持人,这本书还出得了吗?有些主持人写书还不如开个玩笑呢。"
我回答,"我知道个别人对特定人群是有偏见的:女演员?胸大无脑。女运动员?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女主持人写书?别开玩笑了,能把词儿背过就不错了。仿佛这样说完自己也变得玉树临风。但是,女演员也可能有脑且智慧,女运动员也可能是人精,女主持人也可能会写几个字,呵呵。"
记者:对于书,您有什么样的体会呢?
王小骞:从小我就对书心怀敬畏。凡是油印的文字,自己都尊重有加。看书的时候(除了教材)不能划线、不能折角是我儿时家教的一部分。几年前就曾经有出版社与我联系出书事宜,我都婉言谢绝了。因为自感积累尚少,历练尤浅,实在是担心无法让大家开卷有益,既唐突了读者,也唐突了心目中"书"的神圣概念。
记者:您在书里说自己是个装修迷,是真的吗?
王小骞:我与装修素有渊源。朋友圈的人都知道,我是个装修狂迷。自家装修的时候,我就像一个上满了弦的闹钟,时时奔波在各大建材城、家具城和各种专项材料的批发市场,酷暑严寒绝不喊苦叫累。关于装修有什么疑问,亲朋好友也愿听听我的意见,虽然算不上专家却也颇有些心得,能说出个子丑寅卯。
记者:这种对装修的狂热来自哪里呢?您对装修的初体验是什么样的?
王小骞:装修之于我的最初体验,是一家人赶赶时髦,一起动手累上一阵子,带着疲惫而又期待的笑容,眼巴巴等着客人的夸奖,而后心满意足地回味良久……
小时候居住的房子是爷爷的遗产,一座两层小楼的二层,居住面积60多平方米,一水儿的宽宽长长的实木地板,被漆成典雅大气的深红色,颇有些奢华韵味。
上小学的时候,家里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装修。那几天,总有客人应邀来我家吃饭。那几天我最大的乐趣就是看客人们的脸,总是站在他们前面仰着头倒退着走,以免错过经典的表情和语言。我总是有事儿没事儿地就让小同学到家里来喊我一起上学,不露声色地暗中享受装修成果带来的快乐。
这些都来自于渐行渐远的童年记忆,每每想起这些,我的嘴角总会情不自禁地向上弯起。
记者:写《骞言万语》的初衷是什么,写的时候心情如何?
王小骞:2005年初,我接到了《交换空间》的主持任务。5年以来,我见证了数百个房间的"变脸"工程,同时也体味着数百户家庭的喜悦和感动,这才真正产生了一种以文字的方式与电视前的观众、同时也是有情致读书的读者分享的写作冲动。
说到这儿,各位商报读者或多或少能明白为什么我要把《骞言万语·魅力家居》集结成书了:当一个装修狂迷遇到一个装修节目,当在这个节目的制作过程中看到那么多令人目眩的改变,经历那么多令人笑中带泪、泪中含笑的感动之后,个中万千滋味,我真的无法像歌中唱的那样"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了。
记者:写完之后,对这本书有什么样的期待呢?
王小骞:我是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在我的节目中,总是力争让自己说出的话能够"言之有物,言之有趣"。无趣无物的节目对观众来说是一场灾难。也许是多年养成的职业习惯吧,在这本书中,我也总在寻求"有物"和"有趣"。童年的断想、相亲的尴尬,丝丝缕缕的小情怀,但愿您觉得"有趣";而"有物"在这本书中就是实用了。
我的书中出现的每一户,都是参加过《交换空间》节目、经过设计师实地改造过的家庭,是活生生的生活样本,而不是单为展示的样板间。以这些生活样本为参照,应该会有些意义吧。
或许您还会觉得我想与大家分享这些心得的决定有些武断,但我在心里一直期许着这本书能不辱使命。不过是否开卷有益,还要等到您阅读之后。一如《交换空间》里的收房,不揭开眼罩,谁知道会怎样呢?
记者:最后想对将要读到这本书的商报读者说些什么呢?
王小骞:构筑一个家是多么不容易呀!享受它,珍惜它,千万不要拆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