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科为何远离巅峰 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技术已无优势竞争落下风
熟悉张继科的球迷都知道,张继科的反手拧拉技术非常娴熟,手感极为细腻旋转很强,这也是他的特色技术。最好状态时的张继科,正反手两面进攻的能力非常出色,尤其是反手位,在比赛中他经常能够通过反手拧拉抢先进入相持阶段并占据上风。张继科的拧拉侧重制造旋转,在接触球的瞬间时动作非常柔和也很细腻,兼具技巧性和力量,在关键时刻屡试不爽,早年时是他称霸赛场的一大利器。
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伤病的增加,张继科的进攻威胁在下降,技术开发和钻研没有进一步的开拓,实际上早在里约奥运会前,刘国梁就曾指出张继科在绝对技术上已经没有什么优势了,更多的是靠大赛经验和比赛中内在人的强硬一面去支撑。一直以来,马龙的正手弧圈球技术,都都被认为是教科书式的,而张继科的正手拉球动作,则显得有些生硬,威力也明显不如马龙。近年来马龙不断地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哪怕苏州世乒赛夺冠,里约奥运加冕大满贯伟业,也一直在学习新的理念,在保持正手弧圈球威力的同时,更加注重转换过程中的衔接,在正反手的衔接上更流畅,摆速过程中击球的稳定性更强,相比较而言张继科在技术上则有些停滞不前。
与同辈的马龙相比,张继科已经在技术上落于下风,而他赖以成名的反手拧拉招式,实际上20岁的樊振东也已经掌握了这一点。相比张继科,年轻的樊振东反手拧拉更侧重力量,在接发球直接拧拉时经常可以直接得分,并且使用拧拉技术的次数也更加频繁。在自己的绝招上,樊振东运用的甚至比现在的张继科还要出色和到位,而张继科由于自己身体素质的下滑,已经拼不出正手的威力,整个台内球的处理环节,在顶尖高手的比拼中已经毫无优势可言。
与李尚洙的比赛不难看出,张继科的技术到了29岁的年龄后,已经有明显的下滑趋势。现在他正手的抢攻、抢拉都没有任何优势,回球质量过于平淡,对手哪怕不是李尚洙,都有可能会反搏杀成功,而在比赛中可以明显感觉到,张继科不怎么太信赖自己的正手,极为罕见地能够通过正手解决根本问题,除了第三局末段13-11惊险拿下之外,整场都没有利用自己的技术真正取得战略上的主动,只能是被动挨打看着对手打死自己。
腰伤肩伤影响身体撑不住
当然伤病是近年来张继科挥之不去的阴影,这直接导致他绝对身体素质的下滑不可避免。张继科的身体素质,曾经在中国男乒是数一数二的,有着强壮的大腿肌肉,令他的蹬地力量非常充足,大腿肌肉厚实也不缺乏灵活性,在比赛中可以迅速完成远距离的移动,还能够保证身体不会失去重心,上肢也可以保证技术动作的完整性,这都是打出高质量回球的保证。
正是由于拥有超强的腿部力量,张继科才拥有远超一般人的爆发力,这令他在比赛中可以做到哪怕是判断失误而造成身体失位、失去重心的情况下,经常打出突然的加力球,让对手措手不及造成失误,给对手重重一击。当然能够做到这点的前提,是保持很好的身体状态,但张继科常年受到腰伤和肩伤的影响,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他的训练和比赛。没有好身体的保证,张继科那种暴力式的打法根本就打不出来。
众所周知,张继科有先天性腰椎假骨裂,只要训练量加大,腰伤随时都可能复发,这在年轻时或许还可以克服,但到了快接近30岁时,伤病已经不可避免。除了腰伤之外,张继科的肩伤也是大问题和老毛病,只要平常练习的强度加大,肩膀上的肌肉就会过度受损。在中国乒乓球队中,张继科是打封闭最多的运动员,而每打一针封闭,他面临的风险就是运动寿命可能会减少半年至一年。
实际上在个人的巅峰期时,张继科的身体也不是100%健康,2011年时的他只有23岁,但当时世界杯夺冠时就腰部受伤。进入里约周期,张继科的伤病问题全面爆发,2014年世界杯二次夺冠时就是腰伤打封闭上场,到了2015年苏州世乒赛时,张继科已经被确诊为双侧腰骶骨裂。张继科的打法,主要体现在拉弧圈球上非常凶猛,什么球他老想发力,长期习惯性的反手暴弹、暴拧,长久下来对腰的伤害可想而知。
以前肖战作为张继科主管教练时,练的非常辛苦,国乒每到大赛临近的时候,都可以用“地狱周”、“魔鬼训练”、“非常规”这样的词来形容他们的封闭集训。但是现在的张继科,很显然已经不太能扛得住残酷的训练,无论是伤病导致无法训练,还是训练强度大导致伤病进一步恶化,在张继科身上这已经是无法解决的矛盾。
改塑料球让他举步维艰
国际乒联的每次改革,都会要了一部分中国顶尖选手的“命”,自国际乒联改塑料球后,对张继科这种力量型选手的影响,非常之大,刘国梁对此也深有体会。“改了塑料球后,球比以前大了也更重了,打起来更加费力,训练时就比以前累,对于张继科的影响很大,球变化了旋转自然就下降,如果还想打出以前的威力,就必须要加力。”
张继科的逆旋转发球,也是他的招牌技术之一,他的逆旋发球质量很高,旋转可强可弱,落点十分精准,逆旋转发球可以多为自己创造一些进攻机会。丰富发球的旋转变化,尤其适合反手具备抢攻能力的运动员使用,而张继科正是运用反手抢攻战术非常频繁的运动员,发逆旋转球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并且动作连贯,流畅,能够让对手猝不及防。不过改了塑料球后,张继科的技术优势,已经被逐渐蚕食掉。
改了新塑料球后,由于新球体积大,速度相对慢一些,张继科的拧拉受到了一定影响,尤其是不转、上旋、或弱下旋都不好发力,要如以往那般拧出高质量的球比较难,同时拧出的球旋转也会下降,没有旋转没有速度甚至没有落点,他的反手拧拉就变得不再那么可怕,在比赛中经常会被对手反拉,现在他的接发球很少用反手拧,一般搓或摆短,靠着台内小球的处理能力,才能够在世界赛场上驰骋。
球的改变,让张继科的前三板的毫无优势可言,前三板是进攻的组织者,在前三板不能抢得主动的情况下,后面的球可能被动进入相持,所以张继科只能拼命的加强前三板的质量,这无疑会加大对身体的负荷,一环扣一环,但一个环节发生变化,导致后面很多环节出现问题,作为运动员只能适应和调整自己的打法,但作为一位老运动员,想要张继科做出大的改变,显然也是不太可能。
场外活动多训练无保证
回到与李尚洙的比赛,这场对决张继科的无谓失误非常多,由于长期训练不系统,他的状态已经远不如巅峰期,对球的感觉也在下降。尽管赛后张继科指出自己并不是受到伤病的影响导致发挥欠佳,但伤病却让他远离赛场,尤其是里约奥运后,他的系统训练时间并不长,在没有高质量训练的前提做保证,张继科如何能够打出状态?
里约奥运后,张继科远离赛场,经常在娱乐节目上看到他的身影。不打乒超,修养身体,张继科与球迷之间的距离,通过上节目以及网络直播,被无限拉近,他为了感谢粉丝的支持还专门录制了单曲回馈,但这些非乒乓球的东西,到底对他的状态产生了多少影响?当然既然不打比赛,身体又不是太好,又是奥运后的调整期,张继科参加一些活动,也无可厚非,但当你在场外精力消耗过多时,势必会影响在场上的表现。
今年初张继科重回国家队,在卡塔尔公开赛上复出,结果又因为发烧和伤病早早退赛。四月份的亚锦赛,张继科打进男单四强,这是一份还说的过去的成绩单,但现在看起来那只不过是“回光返照”,世乒赛前的封闭集训,看起来并没有让张继科真正“除锈”,他的比赛感觉依然不是太好,尽管完整地参加了封闭训练。很是更多地还是靠意志力去支撑。在场上的张继科显得有些无奈,他也想充分调动自己,但明显身体有些发沉,一次封闭训练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输球是训练质量和身体状况的直接体现。
“张继科已经尽力了,这段时间以来他很努力,希望他能在后面的比赛中取得更好成绩。”这是总教练刘国梁对张继科本届世乒赛之旅的评价。世乒赛后,国乒势必会迎来一轮“洗牌”的过程,29岁的张继科还有多少战斗力?他还有动力继续坚持下去吗?毕竟早已是大满贯得主且伤病缠身,张继科已经走到了乒球生涯的末段,他会怎样选择?毕竟哪怕是自身意志坚定,张继科也未必能站上东京奥运的赛场上,毕竟国乒竞争之激烈,不是你想留就能留的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