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何志文 技术文章 | 重中之重 李晓东谈打乒乓球中的预判和盯球
爱乒乓,爱生活乒坛资讯,技术文章,教学视频,关注我们,每天都能看到这么精彩的内容哦
判断分两种,一种叫预判,一种叫盯球。判断是根据自己打出的球,在落点和线路有质量保证的前提下,根据对手击球的习惯做出的判断。这样对方回过来的球基本上在你的“服务区”里头,下一板就比较容易按照事先的设想去击球。但如果你打的是板肉球、怂球,可以任对方随意回击,那你的套路就形成不了。
据个例子,原来日本有个打直板两面攻的选手叫河野满,打过男单世界冠军,他打球挺奇怪,力量不重,但正手上完步还能再侧身。当时我看不明白,心说这步法太快了。后来再看时不然,河野满基本上两条直线打得好。打起对攻来,反手“啪”一板打直线,又快又直,对方很难再回直线,然后正手又带对方一个直线,对方只能回斜线,两板后他几乎闭着眼睛就能打。他的线路非常清晰,所以预判就容易。
预判可以找一些规律。如果我发球发的很转,对方根本挑不了,那我下一板就准备拉下旋或台内挑。如果我发侧上旋,对方很难暴挑,只能轻挑,那我就可以集中力量准备下一板打上旋球。再比如,我发长球,对方回来的也是长球,如果我还站在原来发球的位置,则说明预判没有跟上。预判是击球质量的保证,有质量保证的球打得多就会形成自己的技战术套路,甚至自己的技战术风格。
再说盯球。顾名思义,盯球也就是盯对方击球,盯球板触球的一瞬间。但盯球里边我们也存在好多问题。比如盯对方动作的全过程时,受对方假动作的欺骗,回球吃转,这是盯球的方法有问题。
平时有的人打球比较懒不盯球,总按照自己的习惯落点和固定线路打,你让盯球,结果比不盯球的反应和动作还慢,其实是因为没有养成习惯。最开始盯球的时候可能动作慢,几个月后形成习惯就不慢了。
盯球的方法,只要还是盯对方出手的一瞬间,盯对方对球的摩擦方向、旋转和快慢。以盯发球来说,首先要盯对方击球的位置。举个接高抛球的例子,以前北京队和浙江队打比赛,浙江队有个队员叫何志文(现在仍代表西班牙打球)那时他高抛发球扔的特别高,一起手就扔。
他扔的时候,我们的眼睛也跟着他打球出去了,一直从上往下瞅下来,当他球拍触球的时候,觉得特别突然,根本看不见发的什么球。后来我琢磨,虽然他扔的那么老高,但他发球的位置没变,我就盯他球拍触球的这一下,眼睛平视,只盯球板。用了这种方法以后,马上就有用了。这说明盯球要盯位置。
其次就是盯对方发球时球拍的板形。比如说对方发不太转的球,板形肯定要立一些,发转的下旋球板形肯定有点躺。再就是盯对方用力的方向,触球这一下到底往哪使劲?侧着使劲是侧旋,往下使劲是下旋。发下旋时有人手上动作是先往下走,再向上挑,可能第一下是假的,第二下是真;也可能第二下是假的,第一下是真。这个时候一定要盯住,看他的手到底向哪个方向使劲。
再次是盯球速。转球与不转球相比,转球速度快,是直钻的;不转球由于前进的阻力打,显然就慢,球是有点飘的。当然反过来说,高手练发转不转球可以练到把不转球和转球的路子发得很相似,这种发球的隐蔽性就比较大,在判断上也不容易。
真正打比赛时还要盯球出不出台。举个例子,韦晴光打球很会动脑子,甭管到哪打比赛,他到了比赛的地方以后先看新球台的反弹性能。看对方发球的第一跳或者球打到哪个位置球会出台,打到哪个位置球不出台。
就判断来说,既要盯球又要有预判,两者要结合在一起。盯球是第一位,预判在第二位。虽然打球强调以我为主,但不盯球的“以我为主”就是睁眼瞎。判断要养成习惯,这是一个软功夫。
选手训练中判断练得不好,比赛时就吃发球了,经教练场外一指导,就会把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接发球上,这样即使接好了发球,第二板也不会打了。所以说平常在判断上就要打下一个好基础,就像散步一样。养成习惯以后你判断对方打球的旋转和线路变化就容易的多,很多精力就可以去考虑战术问题。水平自然就会提高一大块儿。
在训练方法上,我主张打球别用一个动作、一种旋转一个落点和一种节奏连续打五、六板甚至七、八板球,比赛中没有这种球。我比较提倡在练习中要发力,因为发力以后必须要还原,然后下一板才能继续打,增加击球难度。发力产生变化,有变化才比较真实。
看视频学技术公众号内输入:“正手攻球” “反手拨球” “直拍横打” “摆短” “ 挑打” “发球” “暴冲弧圈球” “张继科拉弧圈球” “马龙发球” “王皓直拍横打” “马琳推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