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雨后彩虹》解析陆在易的合唱特点
在中国当代音乐发展史中,陆在易是其中一位享有盛名且有着极强影响力的著名作曲家。他的音乐创作体裁缤纷多样,不仅包括管弦乐、合唱音乐,还涉及到舞剧音乐、戏剧音乐等艺术音乐形式。他的音乐作品旋律优美、内涵深刻、感情真挚而浓烈,各种形式和体裁上都有广泛流传的音乐作品,并以合唱音乐和艺术歌曲最为著名,其中他的合唱歌曲《雨后彩虹》更是为人们所熟知,常常在音乐舞台上唱响,是中国新时期艺术音乐中出类拔萃的合唱音乐作品。
一、陆在易音乐创作的概述
陆在易的音乐创作起源于他的学生时代,并在改革开放之后进入到了相当繁荣的阶段,也就是他进入到上海乐团之后的这一段时期。在八十年代里他创作出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其中以合唱音乐最多也最为出色。在合唱音乐的领域里很少有能够与他相提并论的音乐者,在演出时合唱团往往都是将他的合唱音乐作为保留曲目,由此可见他的音乐分量。随着改革开放如火如荼的进行,他的音乐也传遍了大江南北,他独特的音乐艺术魅力将中国文化艺术带进了温暖的春天。到了九十年代,正值世纪转换的大好时期,陆在易的思想受到新时代的洗礼,表现出具有超越性的深刻内涵,使得他的艺术创作也迈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原有的扎实艺术功底上更增添了成熟和老练,很多优秀的音乐抒情作品都集中体现了这一点。陆在易之所以能够取得合唱艺术创作上的成功,这与他自身的条件和拥有的品质使分不开的,他不仅能够深刻透彻的理解合唱艺术的本质,并且作为一名艺术家他拥有者对于音乐的极强敏感性,更可贵的在于他的刻苦和执着,他坚持锐意钻研合唱的创作技巧和方法,始终将合唱艺术创作作为一项事业而努力不懈的追求着。
二、从《雨后彩虹》看陆在易的合唱特点
通过对陆在易合唱艺术作品《雨后彩虹》的欣赏,从作品本身和它的情感表达、艺术表现形式、音响构思、表达技巧等方面来解析陆在易作品的合唱特点。
1、蕴含大爱的思想情感
从规模上来讲《雨后彩虹》不算是一首气势宏大的作品,但从艺术作为上看它确是一首名符其实的大作品。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却将一个非常完整的艺术构思清晰完美的表现了出来,表达了对祖国真挚强烈的热爱之情和对生活由衷的赞美。陆在易的作品在选取题材时总是在表达一种大爱,歌颂祖国、歌颂故乡、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是他作品最为显著的感情特色,他的合唱艺术的首要特征也就是热爱生活、热爱祖国、赞美家乡。不仅在《雨后彩虹》中能够感受到这一点,他的很多作品都能够反映出这些特点。例如由张鸿西填词的作品《祖国,慈祥的母亲》,改编岳飞诗词的作品《满江红》,由林澍填词的作品《故乡的骄傲》,由王森填词的作品《青春圆舞曲》等等,不是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的关切,对未来的忧患和思索,就是表达了对故乡的由衷赞叹和对对青春对生活的美好希望与憧憬。作曲家只有钟情于这些事物,才能在创作时将他的思想情感渗透其中,并通过合唱的艺术形式将他内心的赤诚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声乐音乐学家居其宏对陆在易和其作品大为赞赏,将他称其为胸怀大爱的音乐诗人,他将心中对中国和人们命运的关心与忧患的大我情怀通过歌声传递出来,这才是作为一名优秀艺术家的最高境界。
2、在表达民族神韵的基础上融合现代作曲技法
随着《雨后彩虹》音乐的开始,首先用一段引子作为铺垫,.进而带出一个有着明动亮丽的音乐主题,仿佛是在雨后的明净的天幕中划下一道靓丽的色彩。这种音乐曲调有着典型的苗族音乐特性,作曲家在这里并不刻意表现,而是简略的运用,使其飘然而出,给人带来一种自然而然的亲切感觉,同时又不失新颖。作曲家在运用时并不将这种民族性作为音乐作品里的一项结构要素,而是直接具体的体现出它的民族性,将苗族的民族神韵充分而又自然的表现出来。它完全剔除掉了民族特性里的粗糙和土气,带给人们的是清新而明丽的感觉,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要求。这是由于作曲家在运用民族特性的基础上又进行了现代作曲技法处理,将音乐作品的主题有效而又不突兀的进行了改造,这样一来,就更加生动、自如的表达出了音乐作品的主题,也充分体现出了陆在易娴熟的作曲技法。例如在作品中具有苗族音调的特性音,作者通过自然转换调性对其进行了降三级音,从开始的G大调变为降B大调,从b小调显而不露的转换为B大调,再水到渠成变化为降B大调,这一阶段进行的一系列连续变化,都是对现代作曲技法的巧妙运用。在民族音乐材料的基础上融合现代作曲技法是对作曲家技术水平的一大考验,在这一点上陆在易的成功与他自身的优势是分不开的。他对西方音乐有着深入透彻的理解,同时通过自身的钻研与探索,他具备了扎实的音乐创作技术功底,因此在表达民族性的同时又能充分体现现代性的合唱特点便能够在他的作品中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
3、有着交响化的音响构思合唱特点
在《雨后彩虹》这首作品中,尤其以中间的主体部分最为显著,是以复调性的形式不断变换其中的四个声部,而又显得错落有致,通过这种变换更加明显对比出不同声部的音色和力度,展现出一幅有着多重色彩而又广袤辽阔的雨后彩虹的景象,用这种直观的展示成功了表达出了作品的主体。这种交响化的特点不仅在《雨后彩虹》中有充分的体现,在陆在易其他作品中也能详见一二,这也可看做是陆在易的一大合唱特点。例如他的与交响乐队合作的大型合唱曲《行路难》和《中国,我可爱的母亲》等作品都明显表现出了交响性这一特点,用恢宏、厚实的交响合唱体现出他交响化构思和独特而深富感染力的艺术魅力。交响化的合唱特点不仅从上述内容中表现出来,另外从音乐的戏剧性和层次性等要素中也能够得以体现。要充分有效的表现出这一特点,不仅要求作曲家要有着较高的创作技术水平,还要求演唱者要有着较高的演唱水平,也就是说他的合唱作品往往专业性很强,需要有高水平的合唱团来演唱才能充分演绎出作品的真义。
4、追求纯美的表达
在陆在易的合唱创作中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不仅有男声或女声合唱,还有混合合唱以及童声合唱等等,其作品的结构也各不相同,《中国,我可爱的母亲》属于大气势的鸿篇巨著,而《雨后彩虹》则是以短小精干为其结构特点。不管是大的结构还是小的结构,也不管作品是哪种体裁,总而言之陆在易的合唱作品都表达了一种对纯美的追求,这也是他音乐作品的一大重要特点。《雨后彩虹》有着复三部曲式的结构,对再现部分进行了相应的缩减。为了表现出雨后彩虹的纯美景象,作曲家在音乐材料的运用上很有技巧性,既注重音调的发展变化,又不会失去音乐主题这一主心骨的作用,这需要通过对每一细部认真仔细的考量、安排来和处理才能够达到的。方式和技巧是纯美表达的重要要素,如果没有选择正确的表达方式,那么就无法完美的表达出来;或者是技巧运用的不够娴熟也无法很好的将其体现。陆在易通过巧妙的构思和设计,用富含情感的音乐语言充分表达了对纯美的追求,这种对艺术创作由表及里的气质也是他合唱作品的一大特点。
三、结语
《雨后彩虹》是陆在易合唱艺术创作的新起点,是一部具有较高品位的艺术精品,充分体现出了新时期下中国合唱的新面貌。通过对这部作品的赏析,我们能够窥视到陆在易在合唱艺术创作上的风格特点,从而更好的体会作品中蕴含的深刻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