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纯的父母 主持人林茹、王雪纯母女相约《走进空巢家庭》

2017-08-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林茹:听众朋友们好,我是原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员,我叫林茹.我现在已经退休十年了,不过今天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对我个人而言,我也很感兴

林茹:听众朋友们好,我是原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员,我叫林茹.我现在已经退休十年了,不过今天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对我个人而言,我也很感兴趣。今天我们处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雪纯你来介绍一下.

王雪纯:大家好,我是中央电视台环球节目的主持人,我叫王雪纯。今天我和我妈妈一起来参加《午间一小时》的这个节目。我们今天来到了非常有名的汽南居委会,和许多老年朋友们聊聊天。我们今天是来到齐素华大妈的家里,这个挺有意思,因为我们通常是在演播室里录我们的节目,今天我们的演播室搬到齐大妈家里来了。

旁白:林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大家曾经非常熟悉她给日本电视连续剧《阿信》的旁白配音;王雪纯,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也是林茹的女儿,今天她们母女相约走进空巢家庭。

林茹:今天的话题是讨论一下空巢家庭的问题

王雪纯:今天我们这么多人在齐大妈家聚会,外面特别冷,一进屋觉得特别暖和,主要是因为人多,但是齐大妈平常这么热闹的场面很少见吧?

齐大妈:今天广播电台的同志都来了,我们主任也来了,我们这些老年同志都到一块了,我非常高兴,我非常欢迎。那天一说到我这儿来,我非常高兴,我说热闹热闹吧,说实在的,平时没有这么热闹,不知道儿女是不是没时间,他们对老人不是那么有感情的.

林:茹也许是他们忙于自己的小家庭,或是忙于自己的社会工作.

齐大妈:是考虑到这一点了,但有时候也想不开。我有四个孩子,二个儿子,二个女儿,有的时候星期天没人来。我有时候想想也是挺生气的,伺候你们那么大容易吗,那会儿又上班,又学习,又带孩子,那苦着呢!现在连看都不看看,我想不通,现在就是电视跟我作伴儿,只要我在家就开着电视,一天不看电视就跟一天没吃饭似的,就这么愿意看电视,夜里我看到一点。

王雪纯:我是在电视台工作的,听齐大妈这么一说,我还真觉得我们的工作挺重要的.

齐大妈:就愿意看电视.

林茹:现在在坐的许多老大,妈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情形.也可以简单的谈谈自己的心态吧?

大妈:我思想负担比较重,我就担心自己突然生病,或者怕遇到什么强盗。

旁白:空巢老人最突出的困难是情感寂寞和对突发病症无法预料的恐惧

王雪纯:我们今天也请到了北大的蔡文媚教授,她是研究老年问题的专家,蔡教授,你是不是也给我们说两句。

蔡文媚:好的,空巢是个非常形象的概念,就说两个鸟有它们的一窝小鸟,接着就喂它,小鸟慢慢的翅膀就硬了,慢慢的一个飞了,二个飞了,都飞了,但窝还在,只剩下两个老鸟了,这就空巢,那么老鸟就盼着小鸟回来,但它不回来,小鸟有自己的天地了。

空巢家庭一个突出的问题,在我们那儿是精神危机,就说感觉孤单。在科学院有一个老先生的子女,都出去了,80年代初的时候,他每个星期五都坐在收发室,在等他的儿子来信,然后拿到信以后从头到尾念,然后就讲给人家听,等到信讲的熟的都背下来了,第二封信也来了。

但是慢慢的事情就发生变化了,长途电话,国际电话出现了,儿子打电话回来了,老人就觉得不满足了,电话一听完了没了,有时候想说什么自己也记不起来了,所以还是要求儿子写信,但是儿子很忙不写,这又发生矛盾了。

所以空巢是各种各样的空巢,老人是各种各样的心理,比方说现在我们在北大,也发生这种问题,95年,有一个老教授一个人住三间房,老伴也走了,二十多年来一个人,每天就看他一个人拿着饭盒哆哆嗦嗦的去买饭,回来吃,但是95年一个春节他的一个学生从广州过来,来看这个老先生,使劲打门打不开,这个学生就打到隔壁人家去了,隔壁人也说我们这几天忙着过节也没见老先生出来,大家都知道这个老先生有把钥匙放在数学系,就赶紧找数学系办公室的人取钥匙来开门,开门一看老头躺在地上,有人动了动他,他上气不接下气的说:我三天没吃饭,起不来了,就赶紧送医院没抢救过来。

旁白:独居老人猝死的消息,让我们更有理由把关注的目光投向空巢老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家庭的规模不继的缩小,以及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以及轻年人的外出工作,独居的空巢老人已经越来越多了.

王主任:我们汽南小区有一个特点就是老人多,因为它是一个老居民区,是五十年代建立的一个居民区

旁白:王思良北京汽南小区居委会主任,助老服务的热心带头人。

王主任:当时进入这个小区的时候,二十多岁的人都已经七十多了。空巢老人有三十二位,他们的子女大部分都在外省或国外,和子女分开居住的有三分之一,有三百多户,现我们在坐的都是和子女分离的这种空巢,晚上都是老人一个人或两个人,它给小区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和新情况。

王雪纯:刚才王主任对咱们汽南小区的居民空巢现象举了一些具体数字,我们这儿也有一些全国范围内的背景资料。最新的一些资料表示,全国空巢家庭的比例占到了百分之三十六,在1987年的时候这个数字是16.7%,所以说增长的速度是挺快的,在我们北京的比例就是34%,据说中关村这一代老年知识分子空巢现象已经占到了70%,这是很严重的一个问题.

蔡文媚:我们是在82年人口普查的时候,当时我是在北大,我们就在人口普查后面加了一页,家庭情况的调查,那个时候就已经发现了我们北大,六十岁以上的老人空巢家庭情况比较多,我们定义的空巢家庭在当时来说就是子女不在北京市的,在外地的,出国的,因为一改革开放的,首先出国的那一些人,都是知识分子的子女多,到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我们又做了一些分析,增长的比例非常快的,我们定义是非常严格的,子女在北京市的都不算,那个比例已经达到15%左右,我们有三千个离退休干部,您看这个数字就不少了.

旁白:为我们操劳了一辈子的父母,现在却要独守空房,咀嚼寂寞,这着实令人心酸,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请继续关注《午间一小时》之《走进空巢家庭》.

大妈:电台来做这个节目,我觉得挺好的,我觉得有好多话想说。我觉得一方面是年轻人理解我们很重要,现在孩子们天天给我来个电话,问一声妈你有事吗,我就觉得很满足了,你不能来,到了晚上来个电话说:妈你没事吧,作为老人来说,我就觉得很平衡,我觉得挺高兴的,就觉得没什么怨气了.如果那天真正遇上什么困难了,那我也可以跟他讲一讲,交流一下,这是一种办法。

齐大妈:我也想通了,一看见孩子们一个个累的呀,眼圈都红了,我那小姑娘写东西写的眼圈都黑了,现在孩子也是够累的,工作量很大了,家里还有上学的孩子,还得辅导,想到这就想开了,不指着他们了.

林茹:他们都非常理解孩子,看到孩子累了也心疼,我自己也是这样。一方面孩子一叫门,头疼也不疼了,一方面又担心,今天下雪了,他们开车怎么怎么样,甚至打电话说你们能别出来就别出来,都是一种心态,大多数对子女不存在怨恨的问题,不孝的子女是很少的,一般都是亲情很浓的.

大妈:另外一些空虚、失落,一方面是年轻人理解,但是自己也要调整情绪。有时候特别想孩子,但是他们自己现在生存竞争也是很激烈,他们不可能顾虑到你,他有他的小家庭,有他的事业,他的快乐,他需要跟朋友去玩一玩,不能把他的人生乐趣剥夺,我自己还有一些调整的办法,干自己愿意干的事,我每天到社区锻炼,看报纸,上午北京日报看一个小时,下午看北京晚报,这就占了很多时间了,织毛衣,你看这裙子都是我自己织的.

王雪纯:你一进来我就发现你这个裙子特好看.

大妈:我一边织毛衣,一边听音乐,世界名曲,交响乐,有流水啊,有森林啊,我觉得过得挺快活的,一天很容易就过去了,没有那么多苦恼,就不去想这些事情。如果某一天遇到某一件事情,心里特别的烦,那我就给我的朋友打个电话,跟我的知心朋友讲一讲,这个事我该怎么办呢,他们能给你出出主意,我觉得这样也挺好的.

这样来调整自己的心态。作为老人,还应有这样一种心态,我强调为人要善良,对子女也好,对别人也好,多为别人想,这样你自己不会要求多少回报,你觉得你自己给人家的人家接受了,那你就是快乐,就是一种人生价值的体现。

我虽然已经六十四了,我们助老社团我每周都去服务一次,尽量想办法给他们做点好吃的,这样做,居委会也会表扬我,我也把这个看成是调整心态的一种做法。

林茹:对自己对别人都有好处.

大妈:因为我做了,别人会说,哎呀李老师你做的菜挺好吃,我觉得很快乐,心里就不觉得孤独了。我觉得跟大家生活在一起,比方说像扫雪这种事情,我都愿意干,对别人有好处,我自己也锻炼身体,所以我觉得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去寻找你认为是快乐的事情,来调整自己的心态,这样呢你就不会觉得孤独不会觉得失落,我就是这样的.

大爷:我谈一下我自己的看法。所谓空巢是必然现象,现在都是独生子女,最后必然剩一个老头老太太,我感觉有老伴的有乐趣。过去老传统希望儿女一大堆,我觉得这个传统要改变,观念要变,要调整一下心态。老两口在一块这是一种心态,有他的乐趣,孩子不能经常在这儿,经常在这儿,他受不了,孩子在这儿破坏了二人世界。

齐大姐这种情况是很特殊的.我是二人之家,他们不来我们就想,打个电话叫他们来,最好吃个饭就走,而且这个饭还得适合我们的口味,但往往年轻人做的饭不适合我们,所以有时候他们来了,我们反而挨饿。

对儿女的要求,不是说今天给我买什么,或来看我,我认为这不是孝,我对他们的要求是只要你们大家工作都很好,不给我找麻烦就尽孝了.

王雪纯:您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父母和子女的关系的。刚才那几位叔叔和阿姨,我代表年轻人,觉得很感动,老一辈对我们不但表示了关心,还给了我们无私的爱。另外一个问题是,我们大家都看到了社会变化特别快,这个压力真的是特别大,现在有一个统计调查:现在的中年人是五十年代的二十五倍,确实他们承受的东西很多,从他们本身来说也有为家庭为社会多奉献的心愿。

因为我觉得我们今天虽然是在讨论人进入老年以后寻求的一种生活方式的问题,我想借这个话题,通过这个无线电波,也和年轻人、子女们交流一下,沟通和交流确实太有必要了,大家把心理话说出来,原来彼此之间没有那么多的误会,对以后的家庭的人际关系也是一种良性的促进,我觉得今天我们在坐的也有几个年轻人,这点他们肯定也是跟我一样的,也有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不是小姑娘?

小姑娘:其实刚才就像雪纯姐说的,我挺感激各位老人的,能够站在子女的角度,来看待空巢家庭的问题,老人站在我们的角度为我们考虑,能够原谅我们,可是有的时候作为子女不能原谅自己的作法,比如说前几天,我给我妈打了个电话,我问我妈你是在午睡吗,我妈说我在擦窗户呢,我当时就觉得我哥哥姐姐可能都回来了,为什么不帮我妈做,我就问他们是不是都在帮你做,她说他们都很忙,我自己在擦,当我妈说她自己在擦玻璃的时候,我的心砰的一下,我都快哭了,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帮你擦,我妈说他们都那么忙,而且他们的孩子又小,周未要去练琴还得陪着,我当时的一个想法就是我不要在北京工作了,我要回到我父母身边去.

王雪纯:你对你妈的关注之情,对你妈来说就是一种很大的安慰了.

小姑娘:我妈每次放电话之前都说你是个乖女儿,你只要工作好,对我们就是很大的安慰了.所以我当时就觉得心里特别感激.

出常回家看看的歌曲。

王雪纯:我想在坐的各位老年朋友肯定自己的感受也特别多,虽然每个家庭的状况肯定不一样,比如我妈妈有三个女儿,我是最小的一个,我们都在北京,我们都觉得自己跟走马灯似的,每天都回去,我们还有一个九十多岁的姥姥,身体还挺好的,我们经常回去看姥姥。本来说好的回去,要真是有事回不去了,心里真是觉得压力特别大,因为都做好精神准备买好东本要回去了,这种心理负担还是挺大的.

林茹:我这几个孩子都特别爱往家里跑,中午有点功夫都往家里跑.

旁白:据一份调查资料表明,90%的人对家里的老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担忧,他们担忧的项目依次是:老人白天发病无人知道,老人摔倒至伤无人知道,老人倒开水烫伤及其它问题,老人发生意外以及火灾,老人吃错药及剂量不对,69.3%的中轻年人呼吁社区提供上门服务,30.6%的中轻年人建议开办托老所,而老人的需求依次是:及时求救服务,定期体检服务,保健指导服务,文化娱乐服务,聊天服务,老年入托,入户料理家务等.

王雪纯:我想刚才大家可能都没有注意到,进来一位军人,是个少尉,他也是来参加这个讨论的.

少尉:各位叔叔阿姨,我讲一下我的情况。我现在觉得我欠我父母的很多,因为我工作很忙,而且我作为一个儿子来说我不细心,我有时候可能是一两个月才打一次电话,如果不是我爱人逼的话,我还是想不起来。我总想有什么好说的,抓起电话两句话就完了,后来我才体会到就是一种问候,哪怕一分钟的电话,也会给父母带来很大的慰籍。

所以今天谈起空巢这个话题,我想现在在坐的空巢是落在北京,我们家的空巢是落在外地,古人有一句话,“儿行千里母担忧”,现在我要说了,“儿行千里儿担忧”,为什么是这句话?我出来以后,我才体会到我和父母的这种感情是不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而拉大的,所以今天提起这个话题,我就说了,咱们在北京这边我了解,社区服务,居委会搞的很好,在小地方没有这些设施,我希望今天这个节目能引起大家的关注,能搞好小县城小地方的社区服务,给我们家在外地的子女减轻一份担忧。

旁白:在社区服务政策方面,民政部的举措是,一是社区服务已经纳入了公共设施配套服务的规划,二是社区服务已经纳入了国家第三产业的归划,不论是集体,个人,特别是个岗职工,从事社区服务行业的都可以在税收,办证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第三民政部等十个部委正在研究社区服务优惠政策.

王雪纯:在开展社区服务的具体事项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也就是说全社会从每一个层面上来说都重视这个问题,都做一些什么事情,而不是希望老年人这个群体自助,那包括像刚才提出的财政方面的资助,还有大家提到的社会上的献爱心,特别是对我们年轻人来说,我们现在是觉得年富力强,但很快再过十几二十几年,我们也会进入老年,这就是我们的未来,这个问题也是每个人都应该考虑的.

蔡文媚:我们现在研究空巢不是为了现在,而是为了今后的这些家庭,怎么样过好空巢家庭的老年生活,从现在的来看应该怎么办,对以后也是有借鉴意义的.

王雪纯:我想汽南居委会的这些叔叔阿姨,今天我们的这个话题只是一个开头,会不断的讨论这个话题,你们以后肯定还是会被请来的向更多人交流经验的对象,那我们在这儿也要感谢各位叔叔阿姨参加我们的节目。

旁白:让我们以青春的名义,向你们,向所有的老人们致以晚辈的敬意!

青春如同季节,以接力的方式传递,黑发-白发-黑发,事业-理想-追求,一代人将另一代人接替。

当你们的头顶充满银色的记忆,当你们的面颊刻下岁月的印迹,我们想说一声,让我们以青春的手帮你!

扶你走过车流如水的马路,背你走过雨后泥泞的草地,插一枝红梅在桌前,伴你度霜晨的孤寂,献几束二月兰在床头,燃你早春二月料峭的寒意。

炎夏,我们会是蒲扇送给你清凉,严冬,我们会是棉衣将温暖给你,愿你有一个幸福的晚年,不再为贫困和疾病忧虑。

我们深知敬老、爱老是人类在敬重自己,帮老、敬老是人类文明的第一道阶梯。当我们老了的时候,我们相信新的一代也会向我们致意,他们会用同样的声音,对我们说:以青春之手来帮你!因我们在年富力强的时候,曾经给过老人应有的爱意,让我们以青春之手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