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沛东的全部歌曲 徐沛东:击缶而歌借用科技把古今文明完美交融
新华网北京8月9日专电中国音乐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闻名作曲家徐沛东做客新华网,解读并与网民一同回味和沟通奥运会开幕式那些摄人心魄的旋律。徐沛东在为网民解读“缶”这个乐器时表明,开幕式扮演上的“缶”借用了中国古代“缶”的理念,经过科技把最陈旧的文明与现代的文明进行了完美的交融。以下为实录。
[主持人]徐教师是闻名的作曲家,那您给咱们再解读一下这个“缶”,许多网友也许不知道这个是什么字,这个字是怎样念的,或许对这个乐器也不是很了解。
[徐沛东]说实话,我也是首次发现这个字,这个字很有意思,是瓦缸的一半,“缶”。这个乐器严格地讲咱们昨日晚上展示的是借用了这个意念。昨日打的是一种意念,“缶”据史料记载即是一个陶器的东西,是冲击乐器的一种,是前期音乐的展示方法。这个缶本来即是一种陶器,后来也许开展成各式各样的形状。由于陶器保存起来的确不是很简单,所以它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形状如今也的确不大清楚。
[主持人]并且是怎样冲击的呢?
[徐沛东]这个缶产生于先秦期间,据后来人对乐器的考证,出土过这种相似击弦乐器的一种类型,可是出土的时分弦现已没了,也不知道究竟击的是什么,因而昨日晚上的这个乐器是很有意思的,它是借用了中国古代的理念,我看到一切的人拿的像是方鼎的一个东西,中心还放着一个东西,这必定不是陶器,要是陶器这么敲打不是早碎了嘛,所以他是借用这么一个理念;它也绝不是鼓,所以说这是借用科技把最陈旧的文明与现代的文明进行了完美的交融。
你首要要知道有这么一个缶,才干有这么一种展示,包含咱们民族的音乐最早是号子然后民歌,再开展出各式各样的能作声的乐器,我猜想这个缶也许也从前是对比盛行的乐器,也许有各种调门,各种节奏,也许在宫殿或许民间都从前占有过很主要的位置。可是咱们今日所展示的缶肯定不是古代的缶,是现代人的一种幻想,是借用了这么一种理念。我觉得运用这种中华古典的元素,很奇妙,并且很震慑。
[主持人]是不是舞蹈和冲击的韵律合作得极好?
[徐沛东]对,每一个艺人的扮演十分苍劲,十分中国化,不是咱们幻想的一招一式,他一切的扮演很有一点太极,这种立异既有陈旧的元素又有现代人的精力,所以从音乐的角度上我觉得是极好的立异。把这个陈旧的乐器经过这种方法,经过现代文明的诠释,高科技的手法,达到了这种作用,这即是高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