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钧剑为什么转业 郁钧剑告诉你:为什么桂林人喜欢吃桂林米粉!
著名作家贾平凹说过:“人的胃是有记忆功能的。”一个人在年少时吃的美食,在他的味觉里会留下深深的烙印,即使长大了,也难以忘记。远离家乡的人每当尝到这种特殊的味道时,它们就会唤醒你对家乡、对家人、对亲情的无尽回忆。
对桂林有着割舍不断的牵挂的郁钧剑老师,也深深地想念着“桂林味道”!
今天,一起听听郁钧剑老师说说记忆中的“桂林味道”。
(?点击收听音乐)
一眨眼,离开桂林将近四十年了,每次回到桂林必须完成的第一件事,就是每次一下飞机,还没等见到父母呢,就会在回家的路上,先在路边的米粉店里过一把桂林米粉瘾,常常一口气能吃它个四五两。
我听说过米粉源自黄河流域,桂林米粉的产生是因为秦朝时秦始皇统一中国,在兴安境内挖掘灵渠,以疏通漓江与湘江的水路运输,而由来自陕甘黄河流域的秦朝军队,将米粉的制作技术带来的。聪明能干的桂林先人将此技术发扬光大,使“桂林米粉”成为了当今“米粉世界”中独树一帜,并且独领风骚 的品牌。
哦,难怪当今桂林的兴安县有“米粉节”。
如果要问我,为什么最喜欢吃桂林米粉?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实在要追究起来,那应该是来自童年的记忆,而且是我童年里最深刻的记忆。
我上幼儿园的时候,也就是我人生的味蕾刚开始有记忆的时候,就深刻地留下了桂林米粉的滋味。那时候,国家遭受着天灾人祸,没有东西吃,在幼儿园里,只有每个星期六的早点才是十来根素米粉。幼小的我和同学们竟然对这十来根一小碗的素米粉,都是每个星期盼三天,再回味三天。
当时桂林的街头是有挑着担子卖米粉的,尤其到了晚上,在城公寺一带就有这种“担子米粉”卖。一个老头,一挑担子,担子一头有个炉子,上面放着锅,锅里翻滚着冒着米粉的热水,锅旁边还放着装卤水的瓦缸;另一头放着一盏煤油灯,灯下有几个小碗,碗里装着剁辣椒、葱花末以及簸箕里成坨的米粉。
米粉下面有一桶洗碗水,洗多了碗的水的颜色就跟卤水差不多了。那时候母亲是绝对不允许我去吃这种米粉担子的,她说太不卫生。但父亲带我是去吃过的,虽然没有卤肉、锅烧,但味道依然鲜美极了。那种似乎不可再有的滋味,至今仍长留在我的味蕾记忆里。
▲20世纪30年代,王城内的担子米粉。米粉是桂林人最依恋的一种风味小吃。
桂林米粉是用大米经浸泡、碾碎、蒸榨而成,形圆而细如绒线,极富韧性弹性,因而口感滑爽。做桂林米粉的米和水都很有讲究,米要用桂林附近特产的糙米,据说以灵川那边两江的米最好,而水一定要用漓江的水。如果用了北方的大米或者别的地方的水,做出来的米粉就易碎易断,口感也不好,吃起来渣渣的。
由此可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话说得绝妙。养人首先是水,水好人才好,好山好水的地方,必出好人才。由此推理,但凡食物只要水好,食物才好。桂林米粉如此,其他食物亦如此。比如说茅台酒,茅台酒厂就建在赤水河边,出了厂区,到了茅台镇,赤水河的河段变了,水质也变了,同在一个地区酿出的茅台酒,味道就相差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