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国玉雕 浅谈北派玉雕大师宋建国山子雕的写意性
【摘 要】宋建国,首届玉石雕刻大师,2010年获北京工美行业特级中华玉雕大师的称号。他的写意山子玉雕改变了精细秀丽的扬州山子雕一统天下的格局,把国画审美逐步融入玉雕创作之中,增强了玉雕作品的文化含量,从中展露出中国传统艺术魅力的精髓和神韵。把写意性意象透视学原理运用于玉雕山子的设计中,讲究作品的气场韵律,讲究意象空间透视,形成文化意蕴厚重、古迈不失新雅的艺术风格,成为当代玉雕界一道醒目的景观。
【关键词】宋建国;山子雕;写意性;空间透视
宋建国,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首届玉石雕刻大师,2010年获北京工美行业特级中华玉雕大师的称号。河北省辛集市人,宋建国凭借自己美术方面的功底和刻苦钻研,他的山子玉雕改变了精细秀丽的扬州山子雕一统天下的格局,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关注,并使他成为北方山子雕的领军人物。
在玉雕艺术上宋建国利用国画艺术的理念和底蕴,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了写意性立体国画玉雕山水和写意玉雕人物的创作。他大胆尝试了把国画艺术写意理念融入玉雕艺术的手法,宋建国改变雕刻过程中的一些常规做法,把国画审美逐步融入玉雕创作之中,增强了玉雕作品的文化含量,从中展露出中国传统艺术魅力的精髓和神韵。
把写意性意象透视学原理运用于玉雕山子的设计中,讲究作品的气场韵律,讲究意象空间透视,从而在他的作品中形成文化意蕴厚重、人文内涵丰富、凝重而不失空灵、雄浑不失清丽、拙朴不失精巧、古迈不失新雅的艺术风格,成为当代玉雕界一道醒目的景观,并将"意象空间透视"在玉雕山子上灵活的运用。
他掌握了写意性空间透视中虚实量感变化的规律,解决了S变化产生的灵动空间效应,融笔墨、刀砣、气韵为一体,将玉的形、色、质地变化有机纳入艺术理念处理之中,形成了自己独具匠心的玉雕艺术风格。鲁迅文学院院长白描教授讲:"宋建国为中国玉雕界带来一种新鲜而有益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理念,为玉雕创作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在发挥玉雕创作的博雅情怀和文人意趣,沟通玉雕艺术与传统中国画艺术神韵方面,进行了诸多具有开创意义的研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就。
"他被业内名家誉为北方玉雕山子和玉雕写意人物的代表。
宋建国在山子雕创作中,将中国画的写意理念的意象概念纳入到各种透视中,利用阴阳,把握平衡,结合"S"变化,得到了妙然升华的灵动空间透视效应,特殊情况下,适情调理升华变境 ,有破常规,通幻理,化腐朽为神奇,变不可能为可能的"万能透视"。
这种透视结合薄厚进行"量化",就能产生美妙的自然过渡。借助"S"变化和阴阳平衡,就能使效果随心所欲,万变灵通。他"捉刀握砣代笔",主张"立其念,成其形,修心通明入境",这是一种"大化之境",突出的是一种人文情怀。
那么写意的精神内涵在他的山子雕艺术中是怎样体现呢,它主要体现在艺术创作的主、客体关系方面,具有写意精神的山子雕创作的主客体关系上追求的是"精"、"气"、"神"、"韵"的协调统一,并且形成了一套写意的、重意象的造型法则。他的山子雕重在表意,总体视觉形象是对现实的一种创造性把握,含有丰富的想象性、象征性,重视心灵的体验与把握。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宋建国写意山子雕的美学特征:
首先,他的写意山子雕追求重神似的境界之美,不求形似的世俗之见的造型观,他的作品讲究造型概括并具体深化于物象之外的美,而获得某种印象中可以感知的气质或气势的意蕴,作品常在视觉上会形成一种"势"或叫视觉冲击力,而这正是他作品的神韵所在,神韵和气势的营造还通过玉雕的量感或动态或具体雕刻过程中概括手法的运用来实现的。
雕刻的形象在视觉心理空间上,产生类似写意国画里的一次性的、干净利索的造型感来传递视觉张力,以达到"气韵生动""意趣天然"的审美效果。
第二,宋建国的山子雕"因心造境,以手运心",在他作品中表现的力量感与气势美不仅仅是通过雕刻语言直白式的高大、威猛、绮丽、俊秀来表现,比如西方哥特式教堂的"天"是通过具像高度和形式上的尖顶来表现,宋建国的作品是通过一种视觉上或心理上所唤起的张力来传达的。
比如,作品中通过阴阳构成"乾"卦的旋转力量,在心中形成一定的意象高度。他的山子雕在审美的韵味上和造型手法的处理上,展示的是中国艺术尚意美学的民族个性和东方魅力,就是一种可以激发内在精神活力和象外之象的形态美的最高境界。
第三、创作过程中巧于捕捉偶然性形态而得的"偶遇"之美。
宋建国的人物玉雕的造型感总是在抽象和具像之间,玉雕塑造更在乎主体心境和情绪的酝酿,强调"意在笔先"。宋建国在以手运心"写"出心中物象的过程中,其塑造手法的概括特征体现了强烈的主观性。同时又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工而异,因材而异,在不同的阶段出现不同的雕塑形态。
所以,当他将"意"、"写"于玉雕具体过程的时候,受不同玉石材料的影响,在整体上或局部塑造上就很可能出现很多偶发性的创作形态,不同于原先心中的构思; 这种偶发因素造成获得可遇而不可求的意象造型的审美快感,称之为"偶遇"之美。
宋建国认为,在玉雕的创造过程中,物与我,"心念"与"手塑"进入一个"天人合一"的自由融合状态,摆脱现实物象的拘束而进入完美和理想的境界中得以自由升华,才可能把握偶然的"偶遇"之美。
他在创作过程中对虚实两境之间所把握,犹如书法和绘画中一气呵成的整体气势与精神,在他的玉雕作品中体现出形体概括,忽视细节刻画,彻底实现雕塑形象"夸而有节,饰而不诬"的节奏感、生命感,使得"神遇"之美更能突出玉雕人物形象特质。
第四、他的写意山子雕表现出"文与质"统一的人生艺术境界之自由美。
宋建国的写意人物玉雕造型的表达语言与视觉特征,从审美活动或审美感受的角度上看,具有强烈的中国雅文化的色彩;即"文与质"统一观,他作品中包含古典美学的命题,作品中文质统一观成为他营造玉雕雅文化品位的重要特点,是表达他写意美学观的重要手段。
他提倡在塑造意象的过程中强调情感自然和想象自由,在物化心象的时候自由自在而轻松自然。他的作品以轻松自由、率真且高雅的审美主体心境为出发点,从整体上把握"情与理和谐"之意境升华成"心与物和谐"之意象,运用象征和浪漫式的自由手段达到或超越现实中"自然",达到"文与质统一"的人生艺术境界,也就是自然而然之美。
他山子雕的写意精神是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追求,是情态的纵意,尽情挥洒的境界,是强调创作主体的真正的艺术,而不是简单的为了形式而形式和为了表现而表现的制作。 作品注重使得写意更加天真,进一步摆脱了对象的局限,形式上更加追求"无相之象"的表现,他的山子雕大写意精神是艺术语言自觉的必然产物,使我们的造型艺术具有了更强的抽象的自觉,也为我们玉雕语言的现代探索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提示。
宋建国山子雕的写意性是强调艺术家追求的是对象客观形象中包含的内在精神,仅仅抓住一个有限的对象刻画是不够的,这也体现了他对表象的观察和透过表象对本质的把握,所以这里说的写意绝不是简单的逸笔草草的所谓抽象,实际上指的是一种不拘于写真再现的、意象性人文修养的造型法则和造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