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仁宝家风 对话新当家吴仁宝四子吴协恩 华西百年梦已不是梦
东方网3月20日消息:据《新闻晨报》报道,吴协恩,是吴仁宝的小儿子。这个从小被过继给别人的儿子,在吴仁宝眼里是个赚钱的好手。吴仁宝曾这样评价他的接班人吴协恩:“阿四这个书记是出钱"买"来的,因为老大老二老三都没他能赚钱。
”在公开场合,吴协恩都称呼自己的父亲为“老书记”,而他这个新书记,将如何带领华西人继续在吴仁宝离世后走下去,还要走得更好,是他如今深深思考的问题。昨日在华西村,吴协恩告诉晨报记者,有了老书记耗费52年心血打下的基础,华西的百年梦,已不是梦。
真正的富不仅是口袋富
新闻晨报:你父亲评价你的接班人身份是“买”来,他说你是4个儿子中最会赚钱的,以后在华西村,会以赚钱的多少为一个衡量标准么?
吴协恩:1985年春节时,我刚从部队当兵回来,那时满脑袋的念头就是“多赚钱”。那时我有这个念头,也是想学老书记,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最近这些年,尤其是在2007年以后,华西对于文化的建设也越来越重视,赚钱不再是唯一的目的。我们也希望老百姓能通过文化建设更好地陶冶情操。
我发现,真正能够流传的,真正让大家富起来的,绝不仅仅是老书记过去说的“口袋富”,更重要的是“脑袋富”。脑袋富了,口袋就一定能鼓起来,这是我对以后华西发展的一个理解。
高污染项目早被砍了
新闻晨报:老书记的一生,经历了许多不同的时代,这50多年来华西村也不止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你怎么看外界对于华西的评判?
吴协恩:这52年来,对于老书记,也有各种各样的说法,确实是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有的时候他需要结合华西的实际,但是呢,又不一定适应当时社会上的一刀切、一阵风,华西就会被推到风口浪尖上去。也正因为如此,老书记教会我一样很关键的东西,就是坚定理想信念。
新闻晨报:华西村的成功离不开工业化,也有人曾因此质疑华西“以环境换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华西怎么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吴协恩:我们的办法,就是跟华西的实际结合,双轮驱动,传统工业和服务业相结合。我今天就放开了说,外界有很多对我们华西的评价,比如说我们污染,可是他们知不知道,从2003年开始华西就进行了产业调整,很多高污染、高能耗的工业项目,早就被我们砍掉了。现在保留的比如冶金这样的项目,都是符合国家标准的。
不能老是想着给我们华西扣污染的帽子,要我们彻底地抛弃传统工业,发展新兴产业。可是,到底什么叫新兴产业?难道太阳能就一定是新兴产业么?LED就一定是新兴产业么?这些都没有逃过过去那种一阵风、一刀切的经济模式。2012年,华西集团的总收入是524.5个亿。今年我们的收入,不会低于去年,而且我们服务业的增幅比较大。我想在今年的收入比例中,服务业会超过传统工业。
股份制不等于人人都有
新闻晨报:从小华西到大华西,包括外来的打工者,更多的人在华西的招牌下生活。对于原有的股份制结构和利润分配制度,未来会有变革么?
吴协恩:在企业利润的分配上,目前没有改革的想法。我们的机制,从过往看是成功,既然是一个成功的机制,我想没有必要去改变它。也有人说,你华西的股份为什么不给周边的村子啊?为什么不给打工的人啊?那么我想问问看,什么叫股份制?并不是说每个人都有就是“股份制”。华西现在的股份分配,为什么要集体抓大头、个人抓小头?因为华西整个公共事业都是靠集体股份的盈利,道路的建设、环境的治理、公共设施的投入等。
家里的事一句也没交待
新闻晨报:老书记临终前,有对你这个接班人特别交待过什么吗?作为家人,准备如何举办老书记的葬礼?
吴协恩:老书记弥留之际,始终在说要贯彻好两会精神,落实好十八大,要小华西,一定要帮大华西建设好。我,还有大哥、二哥都问他有没有什么话要对我们兄弟几个说,他说没有。家里的事,他一句也没交待。父亲走得很安详,我现在看着父亲,感觉他就像是在睡觉一样……(泣不成声)我感觉,他可能无非就是要睡觉。
葬礼我们会办得很简朴,但也不失隆重。按照他生前的做法和习惯,肯定也是希望我们一切从简。
未了心愿:打造百年华西
新闻晨报:老书记走了,华西村会否从此缺少了一股凝聚力?华西未来的发展,会不会有新的挑战?
吴协恩:老书记走了,华西肯定是失去了一些东西。他就像我们整个华西村的灵魂,而且也是华西最大的财富。但老书记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能继续流传下去,是我们的财富。对我来说,要延续他“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的精神,把发展的成果,每时每刻都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到。
新闻晨报:在你看来,老书记临去世前,是否还有未了的心愿呢?
吴协恩:老书记最想完成的一件事,就是把华西村打造成一个百年城。华西的百年梦,一定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