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连昆间谍案 台灣國防部公布1996台海危機、及刘连昆间谍案细节
台灣國防部七日公佈一九九五年到一九九六年解放軍七波演習概況,並公佈解放軍二砲江西樂平導彈司令部設施的衛星照片。至於外界好奇是否與「終統」有關,軍事發言人劉志堅說,最近適逢九六年台海危機十週年前夕,只是說明當年實況,完全不考量政治因素。
要求國軍採「穩、狠、忍」要訣。軍方說,前參謀總長羅本立當時要求部隊,採「穩、狠、忍」要訣,必須沉著顧大局(穩)、要能自制(忍),避免輕啟戰端,若中國膽敢進犯,以各種積極主動作為與手段全力殲滅敵人(狠)。
因應危機亦成立永固專案小組,由副總長執行官唐飛任組長,納編三軍副總長及情報、作戰、通電等聯參、空作部、艦令部、飛指部、中科院等單位值班。
國防部指出,基於外島戰備急需,當年檢討撥出三億三千七百餘萬元,改善外島設施、工事,並在一九九五年底東北季風來臨前增派海運航次,往前線運送各項維修零附件、彈藥,增撥新型輕、重兵器。
另外並調整部署,依照「離島優於外島、外島優於本島」之原則重點部署與調整,除將新武器裝備,優先配賦各外島外,加速向前線運送各類彈藥,以滿足戰備存量需求,並增派機甲部隊及防空兵力進駐外島。
</p><p>當時要求部隊,基於「不升高兩岸敵對情勢,不引起內部不安」之著眼,本外弛內張,以「不引發爭端;不升高衝突、減低敵對行為」為原則,審慎處理突發狀況並積極備戰,同時修訂台海防衛作戰的「固安」作戰計畫、國軍戰備規定與經常戰備時期突發狀況處置規定。95台海危機肇因連戰訪歐?
《中國時報》吳明杰的報導說,軍方特別強調,一九九五年八月對台演習是因為前副總統連戰訪歐,北京認為具有台獨意涵;至於資料上註明同年七月試射導彈是針對李前總統訪美,大陸解讀有台獨傾向,軍方則省略未提。對此軍事發言人劉志堅事後表示,「忘了」。
國防部同時拿出衛星照片說明解放軍二砲短程部隊部署情況,情研中心情研官陳章華指出,大陸在一九九三年於江西樂平組建第一個戰術飛彈旅,之後在福建永安、廣東梅州、江西贛州、浙江金華陸續組建四個戰術飛彈旅;另外大陸地面部隊,也逐漸在福建仙遊組建第一個地面部隊戰術飛彈旅,六個導彈旅總共部署了東風十一和十五戰術飛彈共七百八十四枚。
其中位於浙江金華、福建永安、廣東梅州、福建仙遊部署射程六百公里的東風十一飛彈,另在江西樂平、贛州部署射程八百公里的東風十五飛彈,兩種飛彈都可以全推到大陸東南沿海,射程涵蓋全台灣,準確度已從過去六百公尺提升至五十公尺內,飛彈已加裝延遲引信子母彈、高爆子母彈、石墨彈頭等特殊彈頭,可以對我發動多次、連續十小時的飽和攻擊,對台方機場跑道、變電所及後勤場庫等軍民設施實施飛彈攻擊。
陳章華並以距台七百公里的江西樂平導彈司令旅設施衛星偵照圖說明,目前該戰術導彈旅部署東風十五飛彈一百四十餘枚,未來作戰時可藉由周邊的206公路接皖贛鐵路,再接鷹廈鐵路,前推部署到江西鉛山跟福建南平、永安等發射陣地,對我實施猝然攻擊。
至於十年前共軍對台進行導彈試射,則是從江西的鉛山導彈基地發動,其中一九九五年七月二十一至二十八日,在大陸的江西鉛山導彈基地試射東風十五導彈六枚,目標區域是在富貴角北方約七十浬的目標區,六枚均命中目標。 連續對台軍演武嚇大選
另在隔年三月舉行外界所熟知的“聯合九六”導彈射擊演習,在三月八日至十五日,共發射四枚東風十五導彈,其中在八日零點至跟一點,由永安分別試射兩枚東風十五飛彈,落在高雄外海西南三十浬目標區;而同步時間前後不到十分鐘,又從南平發射一枚東風十五飛彈,落在基隆外海正東二十浬目標區。
此外,解放軍期間還陸續發動五波對台大規模軍演,其中一九九五年八月在東引北方約二十八海浬處的海上攻防演練,共出動艦艇五十九艘,飛機一百九十二架次,其針對性是因為前副總統連戰的七月訪歐,北京認為具台獨意涵。
其他還包括在山東青島以南海域展示武力、在東山島舉行兩棲登陸作戰操演,以及最後在平潭附近海域舉行的三軍聯合作戰演習,其目的則是企圖影響台灣總統大選及台灣未來政策走向。
等到解放軍開始演習,台灣各軍種都有所因應,空軍確保一整天都保持有戰機在空訓練,即使訓練機也攜掛空對空飛彈,以利臨時支援作戰;電戰部隊曾對特定中國目標或地區實施電子反制,運輸機待命支援空運任務。
丁遠超:提連不提李居心叵測,郭淑敏的報道說,國防部七日公布十一年前大陸對台進行軍事演習,是因為前副總統,也是當時的行政院長連戰訪歐;連戰辦公室主任丁遠超表示,國防部刻意點名連戰,而不提李登輝訪美所造成的影響,簡直是居心叵測。
李登輝於九五年六月前往美國康乃爾大學訪問,此舉激怒了北京,國台辦在李登輝訪美期間,特地透過新華社抨擊李登輝訪美舉止是公然製造兩個中國,因此決定無限期推遲二次辜汪會談。
李登輝於六月九日結束訪美行程返國後,當時的行政院長連戰遂於六月十五日秘密出訪奧地利、匈牙利與捷克三國。連戰在捷克除獲捷克查理士大學頒發榮譽獎章外,也會晤了捷克總理克勞斯與捷克總統哈維爾。捷克對連戰的高規格待遇,一度也引起大陸外交部嚴厲抗議。
台曾考慮把事情搞大逼國際介入。
《中國時報》續報道:
十年前的今天,大陸三枚地對地戰術導彈,劃破長空,先後落至高雄和基隆外海,引爆一場台海危機。這是台灣首次面對大陸「不對稱」作戰的威脅,兩岸軍力失衡由此開始。
回顧這段歷史,國防部當年的許多作為,並不為人所知,留下國軍被動的負面印象。其實,大陸三月五日宣布導彈試射後,國防部隨即成立「永固小組」,由當時的總長羅本立統籌,副總長兼執行官唐飛督導,由參謀本部聯三負責執行,成員包括陸軍助理次長兼執行官帥化民、空軍助理次長傅慰孤等。最近榮升陸軍司令的胡鎮埔,當時是作戰處長。
「永固小組」成立後,各總部相應提出「永固專案」,全軍一夕動員,瀰漫一股緊張氣氛。永固小組當時除擔心導彈試射對民心士氣的衝擊,對於最可能造成的威脅,如共軍是否藉機攻占我外島據點,或大陸戰機越過海峽中線等狀況尤感棘手。
帥化民回憶說,聯三的最壞設想是共軍攻占或封鎖外島,解決難度很高,卻有因應方案。外島的作戰原則為「獨立固守」,國軍將適時反制,避開共軍擅長的「圍點打援」,讓對岸意想不到。
萬一大陸占據台灣外島,而國際反應冷淡時又該如何?當年參與策劃的參謀不便公開細節,但在所有因應方案之中,涵蓋若干積極而大膽的反制構想,不排除「把事情搞大」,逼國際社會正視台海安全,進而加入折衝,弭平戰火。
在聯合防空方面,為能及時掌握空情,國防部衡山(前進)指揮所,臨時併入空軍作戰司令部,因應大陸戰機可能的越界舉動。就傅慰孤記憶所及,當時總長下達二項指導原則︰一、避免衝突,不讓危機升高;二、不能示弱,要有應變措施。
為此,聯合防空小組提出一套電子反制方案,內容大致如下︰先按台灣海峽遠近劃出幾道防線,當大陸戰機飛離十五至三十浬範圍時,台方先用地空飛彈的火控雷達鎖定目標,鎖定幾秒後脫手,反覆幾次,以示警告;敵機若無退意並飛進三十至四十五浬範圍時,台方將連續鎖定目標,提升警告;敵機若逼近海峽中線約六十浬範圍內,台方則用G波道警告對方,闖入台方之空靶區域,令其快速離開避免危險。
萬一,敵機執意進入距我領空十五浬外緣時,台方將實施無線電干擾,使共軍飛行員收不到己方指令,在孤立下迫其返航。
結果,敵機飛出大陸十五浬,並未越過海峽中線,顯示國軍的電子反制應發揮一定作用。經過這次危機,國軍加強內部改造,把原先分散於不同單位的電子監聽、干擾和電子反制等功能加以整合,始成「通信電子資訊局」,後改編為「通信電子資訊參謀次長室」,延用至今。因此,危機不見得是壞事,就看用什麼態度和作為面對。
對於導彈防禦的問題,國軍當時確實束手無策,一方面是專業不足,同時亦無現成裝備或手段,因應大陸彈道導彈的威脅。當大陸三月八日首枚東風十五(M─九)導彈落至高雄外海五十五公里海域時,台方事前無從預警,事發後,才根據情資調動各種雷達進行後續導彈的追蹤和偵測。
同一時間,美國邦克山號神盾(AEGIS)艦,在屏東小琉球附近海域蒐集到大陸四枚導彈(第四枚發射時間為三月十三日)的飛行軌跡和相關參數。美方事後坦稱,美艦當時有能力追蹤導彈,卻無相應的反制手段。美軍況且如此,遑論國軍。危機過後,國軍開始研究「反導彈」問題,同時成立防空作戰評估小組,為日後採購愛國者飛彈系統提供理論依據。
據了解,九六年台海危機期間,永固小組每天有戰情記錄和檢討,來自全軍相關單位的情資,也一併彙整成幾大箱的《永固專案紀實》,記錄當時台方掌握的情資和執行情形,內容鉅細靡遺,成為研究此一危機最佳的原始素材。可惜的是,危機過後,這些情資並未受到重視,軍方亦無對此難得蒐集的情資進行通盤檢討,以致一堆資料束之高閣。
怕擦槍走火美派艦曲折
亓樂義的特稿指出,一九九六年台海危機,美國派遣二艘航艦戰鬥群趕赴台海,決策過程曲折。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夏利,一度擔心加派航艦可能刺激大陸,導致中(共)、美擦槍走火。可見,台灣的防衛既要人助,更要自助,因為危機來臨時,誰都不能保證美國要動用多少兵力協防台灣。
九六年三月八日,大陸向高雄和基隆外海試射三枚東風導彈。當晚,美方高層向來訪的大陸副外長劉華秋抗議,力勸大陸立即停止後續演習。
大陸則不予回應,美國衛星並發現共軍另有十二枚車載機動發射導彈準備就緒,使得原想利用外交途徑的國防部長培里失望透頂,決定在獨立號航艦趕赴台海後,另從波斯灣增派尼米茲號航艦助陣,展現美國關心台海絕非虛張聲勢。
但身為總統最高軍事幕僚長的夏利,擔心增派航艦可能導致大陸誤判,而用巡弋導彈攻擊美艦,美航艦指揮官為自衛,也可能先發制人,最後掀起戰禍。
夏利甚至向培里表示,尼米茲號不太可能在台灣總統大選前(三月二十三日)趕至台海。總之,美國高層將領極不願增派航艦。直到培里不斷分析和勸說,以及國務院保證向海峽兩岸說明增派航艦之目的,絕非為作戰而來,才讓夏利態度軟化。
時任美軍太平洋總部司令普里赫年前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透露,他當時奉命以「口頭」告知台灣,美國派艦前來不是給台灣一張空白支票,美方要阻止危機發生,但這不意味台灣可以為所欲為。經歷這段歷史,執政當局怎能不心生警惕。
策反解放軍少將劉連昆:台海007秘史解密
《中國時報》:
情報員是無名英雄,想要「留名」,建不朽之功業,勢必遊走方圓規矩之外,卻又註定得以悲劇收場。
十年前的台海軍事危機,拚搏最巨,處處兇險的戰場,不在金馬外島,而是聲息全無的情報戰;兩岸過招,台灣略勝一籌,卻也付出慘烈代價,折損許多敵後情報菁英。其中,又以軍情局高級內線,前中共解放軍少將劉連昆遭中國槍決,最令軍情單位扼腕。
劉連昆任職中國軍械部長,是台軍情局歷來策反層級之最。劉連昆決替台灣蒐集情報之際,主動告訴軍情局,已想好化名,叫「劉明」,用意是想做點事「留名」,未料竟一語成讖。
在台灣,劉連昆是「情報烈士」,在大陸則是「叛徒」,其人事蹟,也僅限兩岸軍情單位流傳。即便是軍情局內部所設「忠烈祠」,劉連昆靈位也是擺在二樓角落處。
化名劉明情報烈士「留名」:民國八十一年十一月廿五日,五十九歲的劉連昆,做了件生平最冒險的抉擇,於北京搭火車南下,三十六小時後,於廿七日凌晨五時抵穗,住進廣州「東方賓館」。
同一時間,我軍情局派軍六處副處長王寶元上校(化名),以「王樹元」少將名義入陸,與劉連昆晤面。十一月廿七日上午十時,透過替軍情局工作年餘的解放軍大校邵正忠介紹,在「交通」張志鵬陪同下,劉王二人於越秀公園見面。
劉連昆有備而來,主動告知王寶元,他已想好化名,叫「劉明」,取其「留名」音意。不過,軍情局於策反成功後所呈給參謀總長劉和謙上將與李前總統的大簽,劉連昆的正式化名是「高至明」,代號是「少康二號」。
劉連昆待遇比照國軍少將,每月薪給三千五百美元,情報獎金另發,退休後由軍情局照顧生活與福利。這次晤面,軍情局給劉二萬美元做為見面禮,劉則「回贈」十二件中共軍委機密文件。自此,劉連昆成了軍情局最高級的內線。
劉連昆策反案,是軍情局首度打入中共軍委層級,而且是現役將領。以往內線,層級最高止於軍區,軍銜最高是大校。再者,劉連昆情蒐直接由台灣指揮,不必轉手;好比兩岸「直航」,無須經第三地轉飛。
至於劉連昆參加軍情局的動機,事後分析是因「功高不賞」,劉對解放軍有所貢獻,卻升遷不順;其次,劉連昆即將退伍,金錢報酬也是誘因。劉連昆政治立場是反對台獨,由於「反獨」,工作期間曾數度動念退出,並轉知國安局長殷宗文。
一九九五年軍演情報高峰期 劉連昆開始給的情報,包括中共採購俄製S─3○○防空飛彈、中共潛艦於台海周遭潛伏等。劉連昆的內線情報,相當權威,無參考可查,也無需研整編情「加料」,軍情局上報幾乎都是「原汁原味」。
事實上,劉連昆軍事素養極高,還能帶動情蒐方向,一般軍情幹部根本無法比,劉連昆既是軍情局「同志」,也扮演「指導老師」的角色。
八十三年(即1994年。此为民国纪年,下同),劉連昆退役後,少康專案走下坡。軍情局於是在同年十二月五日,二度派遺王寶元入陸與劉晤面。一是物色接班人選,一是建立戰略情蒐方向,並加強預警情報。
由於軍情局專案人員李志豪「背叛」,王寶元入陸即遭中共國安部門跟監,為擺脫盯梢,二人晤面還延遲一小時,見面後,王交給劉十萬美元支票,因為劉連昆在家翻拍文件照片,被妻子撞見,大吵一架,軍情局因而出資讓劉在北京另外置屋,專屬工作之用。
邵正忠大校是八十年(即1991年)加入我軍情局工作,八十一年退役,介紹劉連昆少將給軍情局後退出工作;劉連昆八十三年退役,本想安排王寶元到北京,與一名解放軍現役將領晤面,唯王既遭跟監,在安全顧慮下,打消此舉。
劉連昆無法比照邵正忠模式淡出,只得繼續披掛上陣,一九九五年起,適值中共即不斷軍演,台海最緊張局勢,劉的情報活動達到高峰。
這段期間劉連昆的情報,包括解放軍對台六大戰法、中央軍委十年建軍綱要等,連鄧小平死訊也是劉連昆的這條線最權威。劉有時來不及拍文件,都是錄音再交張志鵬帶出。
一九九六啞巴彈第一手情資 :一九九六年三月,中共發動飛彈試射等三波軍演,劉連昆於元月即反映「中共最大軍演即將實施內情」,包括飛彈係用「啞巴彈」等情報。這些情報的時效性,價值連城。台美情報交換,加上劉連昆這條內線,得以讓軍情單位於台海軍事危機中,精準提供中共軍事動態,讓政府決策者不致誤判對峙情勢。
台海危機之後,劉連昆仍供情報,直至八十八年三月被捕,八月槍決。介紹劉連昆給軍情局的邵正忠,也判刑槍決;劉連昆在國防大學受訓的兒子,洩漏對台作戰「想定」,亦判重刑;劉連昆的「交通」楊銘中判無期徒刑,僅張志鵬逃過一劫,中共則重懲其合夥人姚麗珍,也是無期徒刑。
此外,軍情局長任內策反劉連昆的殷宗文,於劉槍決之年身患癌症,數年病逝;王寶元於八十三年二度與劉連昆晤面前,亦患血癌,等於判了「活死刑」。台海危機前後,更有不少「入陸」軍情幹部與介聘人員,因蒐集中共飛彈陣地情報被捕。
大浪濤濤,頓失所依。台海危機立功的情報員,儘管「留名」,卻無法「善終」,均落個悲劇收場。值台海危機十周年,政府雖不能公開承認並表揚劉連昆事蹟,亦當知所感念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