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尚勤书法价值 书法的价值与魅力
“两会”期间,由全国政协委员、演艺名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郁某某引发的对书法问题的争论,暴露出中国文化界对传统文化的无知和诸多误解。不但郁委员无知和误解,连一些著名的书法家、协会主席或副主席对“书法是什么”这一关键问题也是模棱两可,除了满腔热血地指责郁委员的无知和品德问题,说不出一个令人心服的所以然。
关于书法是什么的问题,先举一例说明,如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如果我们只从文本的角度看,它是一篇优秀的散文,内容讲的是农历三月三,王羲之与他的一群朋友到兰亭行修契之事,饮酒作诗,后然汇编成册,因王羲之在众人之间声望最高,于是委托他为诗集作序。
这就是文字的记录功能。显然,这种文字本身所具有的美不是我们所讨论的“书法”。我们之所以称《兰亭序》是书法,是因为《兰亭序》的书写过程呈现了王羲之的思想和当时的情感,而这种情感被固化在《兰亭序》当时书写的情景中,不可再生。
确实,作为“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熊秉明语)”的传统书法,由于多年来的断层,加上近年来的官员书法家、演员书法家、农民书法家、老年书法家、少年书法家充斥市场,以为能拿毛笔,能抄几首唐诗的都是书法家,其涂抹就是可以卖钱的书法作品,书法失去了其之所以称为书法的正当性,书法等同于书写,书法被还原成文字符号所具有的记录功能,这是书法的当代悲哀。
从文字本身美的角度讲,一旦文字书写演变到一定程度,文字本身就具有审美价值,这是东西文明的相通之处。
如果以此观点定义“书法”,那么西方字母文字也是美的,西方也应有书法艺术,但是,为什么偏偏西方没有?有西方汉学家认为西方没有书法的原因是“伟大的艺术家”无暇顾及,而中国“有教养的人”广泛参与(牟复礼《书法与古籍因缘考》)。
这只是一种现象而非问题的实质。然而,书法中的什么魅力吸引着中国“有教养的人”乐此不疲地广泛参与呢?这就是中国书法的特殊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