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中医名家大慈恩寺讲养生
中国佛学网西安讯 据《华商报》记者张小刚报道,作为“净心慈恩 盛世长安”长安佛教学术研讨会前期的系列活动之一,“长安佛教文化系列讲堂”之二《佛学·中医·养生》昨晚在大慈恩寺精彩呈现。主讲嘉宾山东省***副***、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第十一届全国***常务委员会委员王新陆教授,和千余名古城市民在千年宝塔下,佛家胜地中,展开了一场佛学与中医文化的深刻研读。
“长安佛教文化系列讲堂”是将于10月27日至30日举办的“净心慈恩 盛世长安”长安佛教学术研讨会前期系列活动之一。此次活动由陕西省民族宗教文化交流协会、陕西省佛教协会主办,西安市佛教协会、西安市大慈恩寺和西安佛教文化研究中心承办,华商报社协办。
活动是近阶段长安佛教一次高规格大规模的宗教文化活动。活动期间,大慈恩寺大雄宝殿落成与佛像开光仪式、玄奘西行文化展、慈恩印象图片展等活动将相继推出。而由著名作曲家赵季平担纲艺术顾问的开幕式将成为活动的一大亮点。届时,由著名导演金铁木执导的大型文化纪录片《玄奘大师》将在大会期间举行隆重首映式。来自影视界和文化界的文化名人将济济一堂,共同见证。
上过央视《百家讲坛》,上过凤凰卫视,当站在大慈恩寺大雄宝殿前开讲时,王新陆教授感慨,曾多次登上各种国际国内讲坛,但在盛唐皇家寺院、千年宝刹大慈恩寺弘扬中医与佛学,却是首次,这是活动主办方的一大创举。“要是平常讲错了也就过去了,但在佛的面前就不能说错,因为佛在看着你呢。”
王新陆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从建国前的不到40岁,到现在70多岁,靠的并不是很好的医疗条件,“中国人在保健上的支出只有印度六分之一,而我们的平均寿命却还要高,靠的就是老百姓的养生文化。”他说,中国的养生学已进入到老百姓的头脑,“比如,淋雨受凉了,谁都知道喝碗姜汤,这就是中国几千年的养生文化,而这种智慧是祖先给我们的。”
王新陆教授说,中医是一种哲学医学模式,但在几千年的发展中,曾忽略了科学的构架,所以在某些方面被诟病。然而,中医的哲学模式和系统观非常经典,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讲到佛学和中医的关系,王教授先讲了一个故事。王新陆是1973年第一批招考的工农兵学员,在大学的第一节课上,一位老中医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字:“气”。“中医讲和合之气,这个‘气’也就是佛学倡导的和谐。”
王新陆教授讲到,中医起于道学,受《易经》影响很大。然而,从盛唐开始,中医受到了佛学的强大影响。比如,因为佛教经典的传入,许多药材,如“藏红花”、“阿桂”、“丁香”从西域传入了中原;比如,佛学讲“和合”,中医讲“阴阳和谐”。比如,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融汇了博大精深的“佛医”思想,而成为留传后世的典籍。
王新陆教授用非常通俗浅显的九个字概括了自己对于养生理念的倡导:“放宽心、管住嘴、迈开腿”。王教授说,单纯从生物学和细胞学的理论来讲,人的寿命可以到120岁。可为什么长寿者少而又少呢?究其原因问题出在“养生”。
另外,遗传基因在人的寿命中只占15%的比重,而其他的85%中,有60%的原因是来自个人的生活习惯。基于现代人生活节奏紧张、生活极其不规律的现状,王新陆教授提醒大家,“以妄为常”,不要违背自然规律。
王教授着重强调了养生“九字经”:“放宽心、管住嘴、迈开腿”。而“放宽心”为养生第一要义,“先养心,后养形”,佛学就是教人们“养心”,就是要调整我们的心态和情绪;而“管住嘴”,则要注重营养均衡,不要过多摄入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在体内形成堆积,否则,新陈代谢由此紊乱而身体出现问题;“迈开腿”更好理解——生命在于运动。
在昨日的讲堂上,省***副***张伟表示,文化的传播和互动从来都是从民众中间开始,走向庙堂,进而再推而广之到更广泛的民众之中。他表示,“长安佛教文化系列讲堂”就提供了一个文化传播和互动的平台,其成功举办,也必将推动以佛教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传统文化更广泛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