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予斐经纪人 《人鱼帝国》何时大功告成 施艳飞都变成施予斐了
幕后老板姜红宇据说是位有钱的地产商,自称看片超过4000部,剧本由姜老板本人亲自执笔,制作水准和流程向好莱坞全面看齐。但在轰轰烈烈的宣传后,电影却销声匿迹了。大致浏览了网上相关信息,这些素材搜集起来,交给鬼才导演蒂姆·波顿,敢情能再拍一部《伍德·艾德2:神鱼见首不见尾》,不过目前忙于制片人工作的波顿可能对这些奇葩事情不感兴趣。
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鱼帝国》
《人鱼帝国》的有始无终像一面多棱镜,映照出这10年来中国电影发展变形的一面,它无非是这样一个公式:立项——烧钱——钱烧完——烂尾。由于我们至今仍无法在影院一睹该片真容,只能凭姜红宇的一些言行略做分析。
众所周知,前一个10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如疯狂野马飞奔,投身这个行业的人轻轻松松赚得盆满钵满。一些人控制不住内心豪情,以为只要有钱就能干大事。电影行业由于看起来门槛低,又容易制造新闻噱头,往往成了暴发户老板的首选投资目标。
主演施艳飞都变成了施予斐也不见公映
可一部电影由立项、制作、宣发、上映,自有其固有规律,岂能像中国地产行业那样一本万利。市场调研先行,风险管理做足,成本控制严格、人员调度科学,是一部电影要做的起码功课。即便做到这些,还不能保证影片百分百成功,这中间有剧本的打磨、导演的掌控,更有观众到底买帐不买帐。
也就是说,一部电影的成功,决不会是有钱人拍脑袋上马、砸钱就能实现的。钱和人是拍电影必不可少的,却不是有钱有人一定能成。这方面的失败例子实在太多,想当年《埃及艳后》实打实花钱用明星做成超级巨片,也不免亏本收场。
也曾巨星云集过
《人鱼帝国》的问题还有所不同,是理想和能力完完不成正比的产物。一部电影迁延10年都不能和观众见面,本身等同于失败。最大的问题当然出在投资人姜红宇身上,作为一个“伪完美主义者”,提出一些完全脱离现实条件的高大上目标,根本做不到,再来指责周围的人不用心用力。于是不断换人,不断拖延,他的目的不是让电影早日上线与观众见面,而是努力刷存在感保持曝光度,这不《纽约时报》都曾经报道过,这不我们今天还在谈论它。
也曾是媒体关注焦点
对于一个执拗型的商人来说,重点并非事儿成与不成,而是时时制造新闻弄出动静。的确,《人鱼帝国》10年不进电影院,演员换了一茬又一茬,可是它动不动上个新闻娱乐版面,这就对了。
老外群演“慢慢”适应中国文化
这大概是中国电影圈以及其他一些圈子的特色。追求完美成了手段,不断折腾才是目的。对于商人而言,不是什么不好的事,欠薪、撕逼都是不需要花费更多成本的事,反倒是电影一旦制作成功上线,才真正成了沉没成本,覆水难收。
旁边一脸懵逼的制作人员
作为电影观众,需要做到的是识别这些伎俩,他自吹牛由他吹,我自一口真气足。作为真正的电影人,则要多留个心眼,慧眼辨识出那些真正愿意为电影投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