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主播顾国宁 〖顾国宁〗《新闻联播》顾国宁!
《写给冬天的原野》 我感受到节目现场你们目光中的期望, 我也会铭记互联网上你们默默地付出, 我向你们鞠躬致谢。 谢谢那些关怀, 谢谢那些压力, 谢谢和我站在一起, 谢谢你们在批评中包裹的宽容。 我时常会想起北方凛冽的寒风和旷野上漫天的飞雪。 而你们, 就站在低矮的小屋前, 递上苦涩的茶和温暖的酒, 再帮我把昏暗的炉火点燃。
央视新年诗会刚强深情朗诵的诗歌
《生的美》
剥啄,剥啄,剥啄, 你是那古树上的啄木鸟, 在我沉默的心上不住的旋绕 你知道这里藏躲有懦怯的虫子 请瞧我多么顺从的展开了四肢 冲击,冲击,冲击, 海啸飞似的挟卷起海涛 朝向高竖的绝壁下奔跑 每一个冷漠的拒绝 更搅动大海的血液 沉默,沉默,沉默, 像树木无言地把茂绿合弃 在地壳下忍受黑暗和压挤 只有当痛苦深深浸透了身体 灵魂才能燃烧,吐出光和力。
专用女配音
贺红梅 彭坤
《探索•发现》、《走遍中国》、《发现之旅》等电视节目解说蓝强
《台北故宫》的解说配音春晓:我的解说有温度
在观众的记忆中,一般为纪录片解说的都是男声,因为男声比女声更大气、更有控制力,但春晓为《台北故宫》的解说, 打破了人们的惯性思维,“纪录片导演习惯性地找男声解说, 观众也听习惯了, 认为女声太柔、控制不了局面,这次我就是一个破例”。
春晓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导演看重的是自己声音中的温度,“我想导演是看重我声音的两种特质,一个是比较厚实,不小家子气;其次就是比较温暖,因为《台北故宫》不仅仅是讲述故宫里收藏的那些国宝,更主要的是讲述这些宝物背后的人文故事,传达两岸人民之间的同胞情,男声比较缺乏这种温暖的特质”。
春晓说自己的声音取了北京腔和台湾腔的中间值,所以两岸观众都容易接受,“今天台湾中天电视台的人也打电话来说要采访我,台湾观众也想知道是谁给《台北故宫》解说。我想这个声音如果太正,台湾的观众可能不习惯;太港台腔,大陆观众也接受不了,而我的声音正好取了中间值”。
他足够好,但总好不过想象中的他!
一边被想破除神秘感的冲动和好奇所牵引,一边被破除神秘感后完美想象的必定丧失所煎熬,两边都忍着,忍了4年了,最后还是迈出了前面那步。我全面认识了他,他的配音已足够好,但一个人再好,也总必然好不过我想象中的他。
我对他的认识是从《人物》开始的,到《森林之歌》达到高潮,2004年夏天惊觉居然有这样一个合我性的声音存在,2008年夏天更惊觉这样一个合我性的声音其实早就存在,就存在于北京,就存在于我曾守听的一块土地,而我竟迟了10年才第一次听到他。
更让我佩服的是,他不独属于配音界,也不仅限于音乐界,是一个成就广泛真实且自然内敛低调的人,一如我喜欢的类型。他没有成为任志宏那种“音霸”大显摆(北京话读第一声,音同呸),也没有成为王凯那种压根就“不音”了的电视露脸儿主持人,一如既往地自然、内敛、低调。要不,他的声音怎么在充满了艺术气息中还显得毫不做作呢?
他叫杨大林,一个从小以学外语当同传为梦想的人,不想在一次机缘中与声音结缘。
杨大林与他妻子
杨大林宣称自己是个“三无人士”——没有学历、没有文凭、没有职称。但他有他自称可以骄傲的东西,就是他自己在古典音乐领域里的自学成才。他最终自学的程度是,不但可以去欣赏旋律,感受指挥的魅力,甚至能解构音乐,用语言将古典音乐表述出来。 不过,他让我觉得,我能认识这样一位人物,我自己感觉骄傲的,今天以前是他充满艺术气息但仍自然、内敛、低调的声音,今天以后则是不光他的声音吸引我,他的多元成就更我钦佩。
最让我感到遗憾的是,杨大林曾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著名的电影音乐节目主持人,由他和杨冬女士主持的《世界优秀电影音乐赏析》《世界优秀电影音乐赏析》等专题节目,受到众多电影音乐爱好者的欢迎。而我,一个曾特别关注北京音乐台的听众,居然从未听到,甚至从未听说。
在遗憾之余,我更是惊讶于他不但可以称之为资深电影音乐评论家,还是中国电影音乐会的策划人、中国交响乐团的主持人。而这些成就都来自于他的勤奋自学。
1949年10月,杨大林出生:68届在北京22中高中毕业,后去东北建设兵团,74年返京。1976年开始自修德语:1985年考入(前)中央乐团任德文翻译。后进行电影音乐专题研究。
1993年1月,策划推出(前)中央乐团早春音乐会。音乐会内容多为国内首演的国外电影音乐和音乐剧曲目。目标是雅俗共赏,进入市场。
1993年3月、4月,策划组织了由前中央乐团演出、在国内首次冠以POPS名义的五台音乐会,引起过全国范围反响,曾到郑州、海南等地演出。
1993年9月,参与策划中央歌剧院的首届"歌剧瑰宝"音乐会。
1993年11月,参与策划在广州举办的"太平洋金秋之夜"POPS音乐会,同进(与前中央乐团交响乐队)参加了在广州举办的第二届中国电影节。
1994年6月,在文化部首次联合展演月期间,参与策划中央歌剧院(现中国歌剧芭蕾舞剧院)的"夏日的旋律"POPS音乐会,内容多为与电影相关的歌剧曲目。 1994年7月,中旬至11月中旬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台"午间半小时"首次进行"电影与音乐系列节目"直播。
1997年7月,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第三套节目戏曲音乐部《音乐桥》栏目的"世界优秀电影音乐赏析"系列节目中担任嘉宾主持人,介绍外国优秀电影音乐。
1997年8月,参与策划、演出中国歌剧舞剧院交响合唱音乐会"中外优秀影视音乐精品--永恒的旋律。"
1997年10月,开始劢《音乐周报》"影视乐苑"专栏作者,并开始在《当代电影》、《中国银幕》〉、《光明上报》、《文艺报》等报刊撰文或发表系列文章。
1997年11月,应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之邀举办电影音乐讲座。
1998年4月9日,在北京电视台国际部《世纪之声》栏目中担任嘉宾主持人、撰稿人,介绍电影音乐及电影中的古典音乐(和歌剧)。这个栏目我看过,虽然不是那类形成稳定收看期待的栏目,但看的频率也不低,我挺喜欢的陈晓楠也曾主持过的,怎么一次也没有碰到过杨大林?怪了! 1998年4月,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为纪念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诞辰100周年举行的音乐戏剧《三毛钱歌剧》演出中担任配歌(填词译配)
1998年5月1、2日,参与策划中国歌剧舞剧院"世界经典影片主题音乐视听交响音乐会";5月30日加演。
1998年6月下旬,开始在北京音乐台举办"世界优秀电影音乐赏析"系列广播节目,每周一期,至今。这个最让我受不了,北京音乐台是我曾较为稳定守听的一块土地,居然就让喜欢的声音从身边丢了。悔!汗!
1998年底至1999年3月,随同中国歌剧舞剧院交响乐团两次南巡演出,在广东、广西和福建三省十八个城市演出"世界经典影片主题音乐--宽银幕视听交响音乐会"。此后至2000年6月在全国演出共70余场。
1999年4月,成为《戏剧电影报》电影音乐的专栏作者。
1999年5月,开始在北京国际关系学院举办电影音乐讲座;11月开始在中国电影资料馆研究生部讲课。
2000年9月,策划俄罗斯联合交响乐团在广东地区的《莫斯科的音乐天空》电影音乐会巡演,担任艺术总监。
我甚至知道了他老婆刚刚怀孕,可杨老师并没有那么想过要孩子的事。他59,他那唱歌剧出身的漂亮妻子38。杨老师在很多人眼里,就是个可爱的老小孩,单纯,浪漫,有一种高雅的气场,说起他热爱的音乐总是热泪盈眶。很可能,这样的人未必适合要一个孩子。可他也要当爹了。
随着7788的信息确定,模糊性一消失,想象中的人物一终止,我心里反倒有点怅然若失。一边被想破除神秘感的冲动和好奇所牵引,一边被破除神秘感后完美想象的必定丧失所煎熬,两边都……,没有两全的事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