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悲?是喜?从神童张炘炀看早期教育

2017-08-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06年,年仅10岁的张炘炀参加高考.至今,他保持的"全国最小大学生"的纪录无人打破.2008年他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硕士生,2011年9月成为全国最小的博士生

2006年,年仅10岁的张炘炀参加高考。至今,他保持的“全国最小大学生”的纪录无人打破。2008年他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硕士生,2011年9月成为全国最小的博士生(北航)。

10岁的时候,张炘炀说“我最佩服的人是张炘炀,因为我觉得张炘炀比其他人都好,是世界上最优秀的”。

但是,就是这样优秀的孩子,现在大了,反而让父母担心,并引起了媒体的讨论:是爹坑了儿子,还是爹成就了儿子?

因为现在这个中国最小的博士,需要的成就是北京户口、房子、好工作,而他的父母,肯定是办不到的,因为他的父亲只是辽宁盘锦市的一名公务员,他给儿子取了“炘炀”这个火旺的名字,希望他走出自己这一代“平平淡淡”的境况。为了这个孩子,十几年的时间里,只要孩子在,夫妻俩从来没看过电视,即使是无声电视。也几乎没有在家接待过客。

2011年10月16日,央视《看见》栏目专访这位中国最年轻博士。这是一期有冲击力的专访,给人们带来震动的,不是张炘炀创造的奇迹,而是他同这个社会的脱节,好像置身于另一个世界。

张炘炀父母只有孩子,没有自我。而渐渐长大的张炘汤只有自我(也是自私)。他说“我最佩服的人是张炘炀,因为我觉得张炘炀比其他人都好,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因为是“最优秀的”,他自视甚高,刚进大学,就嫌宿舍条件差,认为自己必须住在高档的地方,否则就不满意。

央视在专访他时,家庭经济一般的他,竟对着镜头说要求父母全款在北京为他买房。我就想不明白了,校园又不是真空,北京房价之高难道他就没有一点耳闻?为供他读书,父母连几毛钱公交车都舍不得坐,他们想想也许伤心,但这杯苦酒是爹自酿的。

现实生活中,张炘炀式的培养模式不是孤例,张炘炀之所以能引起人们关注,缘于他的“中国最年轻的博士”身份。在许多家庭,只要成绩好,孩子就是爹。孩子说什么大人听什么,孩子要什么大人给什么,在他们心里埋下一粒“王者”的种子。

小的时候,物质需求不多,父母能给得起,长大了,愿望也大了,父母没有给的力量了,而要当王者的他们却接受不了……张炘炀的父亲曾出过一本书,叫做《神奇的学习》,此书只讲学习,不讲做人,估计在他们看来,博士是一个人的成功标准。但博士与成功之间能划等号吗?

张炘炀说他想当王者,王者主宰命运,王者就是自信,已经在读博的张炘炀为何就没有用知识改变生活的自信?原因还要从爹身上找,爹的拔苗助长,使他的学业与心智没有得到同步发展。我很替张炘炀担心,父母亲可以哄他,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也要有人哄吗?我们从张炘炀身上看到很多不是,怪谁?爹!

十六岁的孩子大多还在读高二,张炘炀已经是北航的博士,从他十岁读大学起,他就一直被叫做神童、奇迹、天才,也一直遇到很多疑问、忧虑和困惑。

他今后的路会怎么走呢?现在大家都在担心。

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时候,超前教育,真的并不是可取的。

神童可能智力超群,但是生活以及其他方面的心智,不一定超群。

想当年,我的女儿,我们也是进行了规划,想从一年级,连续跳级,小学三年,初中二年,高中二年。但是,她现在正按部就班地成长。为什么没跳呢?不是因为没学,而是因为她当了班长,后来怕她跳到别的高的班肯定当不了班长,所以就没有跳。我们现在看来,她不跳级是好事,她做了很多社会工作,快乐地成长着,并且现在她在北大附中已经初二了,很快乐,很积极,基本不让我们操心。

(望子成龙是人之常情,张炘炀的父亲出生在农村,是1978年的大学生。1990年,曾经以优异成绩考上人大商学院第一届MBA班,但因为拿不出1.5万元的学费只能放弃。用他自己的话说,工作以后的经历并不辉煌,做过企业车间副主任、街道办事处干部,他认为应试教育是一个现实,只能面对现实,让孩子尽快实现成功目标。走到今天,张炘炀说他理解他爸,但他也用“急功近利”来形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

张父:我做不了大事,唯一的就只能帮帮孩子。把下一代培养好了,让他翅膀硬一点。

张炘炀妈妈:当时就是为了孩子。那时候就想,然后也相互埋怨一些,比如说就是以孩子为中心了,咱们都失去自我了。他爸不这么觉得,他爸觉得这是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