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鞍华电影女人四十 《女人四十》看许鞍华

2017-12-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在看过的许鞍华的电影里,最喜欢的有两部,一部是<天水围的日与夜>和<女人四十>,许鞍华作为香港新浪潮出来的导演,作品都带有强烈的个人色

   在看过的许鞍华的电影里,最喜欢的有两部,一部是《天水围的日与夜》和《女人四十》,许鞍华作为香港新浪潮出来的导演,作品都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我从两个方面来写我心中的《女人四十》。

温柔的视角 在影片《女人四十》中,是写的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与萧芳芳饰演的中年女人之间的故事,一个多个儿女大家庭中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老人,越老越多的老人们,老人的问题在香港已经从地下浮上了水面,那些为了社会曾经做出过贡献的老人们,当年老之后、当患病之后,又要以怎样的姿态存在于这个社会上,这个问题其实在许鞍华的另外一部电影《桃姐》里,做了更深入的讨论,而此片则是更将镜头对准萧芳芳饰演的中年女人身上。

片中还有一个孙子的视角,我觉得也更独具人文关怀,当孙子成长于这个世界,开始懂事,自己的爷爷辈已经是以一个老人的姿态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在这部影片中,有一个孙子听到爷爷年轻时事迹的处理,当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心里觉得一阵温暖,不仅是从中年来看老年的人文关怀,更是青年对老年的,就像一个温柔的陷阱,让你一不小心摔进去,潜意识里存在东西的泄露,人文关怀的叠加。

片中有许多萧芳芳饰演的中年女人与公公的交流让人觉得好笑又感人,公公发病时常常以为自己还处于年轻时的状态,她就会用各种方式来哄他、骗他,比如清早在屋顶吵闹引起邻居的不满,她急中生智说:“走,快进防空洞!

”。后来,两人走在回家路上,公公以为飘落的棉絮是雪花,她也像在雪中微笑一般,到了影片的结尾部分,公公又突然送她路边摘得鲜花,两人似陌生又相熟的状态,让人感到一阵暖流。

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的,两个人在构建与彼此的交流相处的方式,整个过程处理的自然、温柔、充满人文关怀又不做作。

也存在东方电影里所存在的一种独有的观照与顿悟,在过程中保持着谨慎、克制的距离。在这样的过程里,无论是中年女人还是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都重活了一次。 女性主义    《女人四十》在影片的开头部分,导演把女人放入普通生活里,买鱼、做饭。

可是在整部影片中的女性,都是在男性视角下的女性:作为老板下属的女职员,要默默独自承担本该丈夫的兄弟共同承担的照顾父亲的责任。

到最后的顿悟也是,等丈夫下班,说“以后要多一点时间在一起”的妻子。我观看过程中,我在想,这可能是导演故意的对于在男权社会里女性的写照,但是在电影中,导演又有自我带入的成分在,公公的女儿的角色,夸张、转变的毫无章法,存在只是为了在两个女人说凸显出儿媳的好来,而要突出的她的好是中国传统男权社会里标榜的女性的好,在整部影片看完我会觉得对这样的一个角色的态度是赞扬的,在影片最后,一首“休涕泪,莫愁烦,人生如朝露”又像女人对这样的生活的轻轻的叹息。

记得以前看过许鞍华的一个访谈,许戈辉问她来生想要做什么职业,她回答说:“如果有来生,要不就是一个警察,要不就是一个漂亮的女人”许戈辉又问:“愿意做男人还是女人”许鞍华回答:“如果是男人,就当警察,如果是女人,就要漂亮。

”在这样的对话中,让我觉得可能许鞍华觉得世界还是男权的,就像在《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中要表达的一样,一个女人,自己的追求终归是一场空,要认命、安分守己。

在女性主义这个问题上,我最喜欢的还是《天水围的日与夜》,这部影片其实没有太多的关于男性女性的探索,但是影片中女性的坚强独立豁达是如此平心静气的体现出来。在《女人四十》中,在女性主义的这个问题上,总觉得有矛盾,总觉得可以更深刻的处理女性在男权社会这样的问题,可惜处理的不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