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建国邓小平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双线交织 再现8年间的中国史
8月7日,《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首播仪式现场,导演吴子牛携邓小平扮演者马少骅以及众多剧中演员集体亮相,为观众讲述这部电视剧幕后的故事。吴子牛表示,这部电视剧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革命历史题材,而是一部全景式表现改革开放的现实主义作品。
□本报记者 张良娟
两条线交织,360度还原历史
“作为一名导演,我很荣幸能够参与这部电视剧的创作。因为我自己亲身经历了那个时代。”在现场,吴子牛表示,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所选取的1976年到1984年是中国最重要的8年,几乎剧中所发生的所有重大历史事件,都与自己的生命轨迹相重合。
也因此,这部电视剧除邓小平和家人、身边人这条真实的线索外,还虚构了田志远和夏默两家人,作为无数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家庭与个人的缩影。通过他们所经历的粉碎“四人帮”、恢复高考、知青返城、个体户创业等历史事件,全面展现这8年间,这些影响中国的历史事件是如何发生的,又是如何影响到普通人的命运。
吴子牛透露,为尽可能还原历史原貌,整个剧组对每一个历史细节和生活细节都进行了仔细考证。“大到建筑,小到化妆、服饰、道具等,甚至当时的音响、一张纸、一支笔、一枚邮票都要求符合1976年至1984年这个时期的时代氛围。”
和四川话较劲,荧屏内外闪耀四川元素
电视剧第一集,马少骅饰演的邓小平一出口就是川味浓郁的四川话。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其实除四川话外,从投资到幕后制作,整部电视剧的荧屏内外四川元素不少。
吴子牛透露,有几幕是邓小平在四川的戏。“有一场戏,是邓小平在一位装了沼气的老太太家里参观。这里需要一位四川老太太和邓小平对话,为呈现原汁原味的状态,我们专门邀请在外地工作的四川人艺老演员王彩平出演。这是我们对四川观众的诚意。”
“有一场邓小平视察农贸市场的戏,戏里的菜摊老板讲重庆话。外人可能听不出来,但四川人一听就知道不是那个味。为效果真实,我们还是在后期请人为这段话重新配音了。”身为乐山人的吴子牛说。
和吴子牛一起,与剧中四川话发音较劲的,还有电视剧的执行制片人高成生和后期配音导演宣晓鸣。
在首播仪式现场,马少骅透露,高成生是自己的四川话指导老师。“他经常在拍摄结束后告诉我哪个字的发音没对。”
高成生告诉记者,马少骅是贵州人,虽然每天都要专门听邓小平的录音,但是有个别字词的发音,还是会带着贵州话的味道。“为不打扰他拍戏,我和吴子牛一般都会在拍摄结束后说。在后期制作过程中,我和宣晓鸣还拉着他改了几个字的配音。”
花絮
冬天吃冰棍:电视剧第一集中,有一幕是在瓢泼大雨中,热血青年田源和夏建国张贴“邓小平,你在哪里”的戏。这幕戏拍摄时间在11月底,在洒水车制造的“大雨”中,主演印小天和杨铮的衣服、头发很快就结成冰柱。但为了拍摄效果,两人还得吃冰棍、喝冰水,以保障说话时不会出现哈气情况。
6小时等一个火锅道具:为逼真还原历史,剧中所使用的道具几乎都是真实的。印小天告诉记者,在一场夏建国招待云南知青的戏中,为等道具组将老北京涮羊肉火锅店的道具送到,所有演员在拍摄场地等了6个小时。
(本报北京8月7日电)
(原标题:《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双线交织 再现8年间的中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