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强作品 杨志强摄影作品评析
杨志强对手操作的相机很熟稔,他从十二、三岁起就加入摄影社,因此对手操作的相机与传统黑房的技术再熟稔不过。一般而言,企业家有统御全局、掌控流程的倾向,也有这种能力。这种倾向与能力展现在杨志强的摄影过程与办摄影展上。
挑选和更换相机都由他自己决定,照片的出产流程也全部由他掌控和操作,他亲自在电脑上作业:自己一手做修饰剪裁的工作、一手做调整明暗与色彩的工作,最后自己按电脑键把照片放大印出成品。 杨志强对照片的素质要求很高,不仅要求清晰度,有时甚至要求一种不清晰。
我们看那张“袋鼠岛上的怪兽奇石”就了解他对相清晰的要求了,怪岩拍得巨细无靡,不只呈现其全貌,好像连石头的毛孔都拍出来了。他也许会问,为什么他有些照片中的风景人物不太清楚呢?例如“拒绝拍照”之中,那位小姐与鸟都拍得模模糊糊的,其实杨志强是刻意让它模糊。
他要表现人趋前喂时鸟惊飞那一刹那的动感,他故意用低速快门来捕捉这种动感。记得有一次一同去看一位洋人的摄影展,有张照片是拍月台上一对男女的吻别,男主角站在车门口,女主角背对镜头,与男主角拥吻,她身子一半在车门外,一只腿吊在空中。
杨志强说,这张照片应该用低速快门来拍,女主角的身形,尤其是那一只脚,都应该模糊一些,才能表现她跳上车与爱人吻别的急切,才有动感。
杨志强也要求色彩的鲜明度。我们看他的人物、动物、昆虫照片说明了。“手缯的蝶衣”中蝶翅的橙色多么娇艳!还有“童心”中女学生制服的嫩蓝和她们面颊上的桃红。
我最欣赏的是他拍出了海水千变万化的色彩,每一张海岸照片中的颜色都不一样,甚至在一个画面之中,海水就幻化出翡翠的艳绿和琉璃的晶蓝,像是“海与陆地的耳语”中的海水。看到“石与海的幻彩”中海水变出的颜色,我忍不住惊呼:“好美!
”你看见那几抹紫得令人心悸的海水颜色吗? 由于自少年时代就训练有素,杨志强每一张摄影照的构图都有其章法。除了方方正正的布局、合理构想,还有异军突起的奇著。“美丽的三姊妹”、“军事博物馆”、“惊涛拍岸”三张都属方方正正的布局,正面地把题材呈现出来。
三座独立相连的岩石是“美丽的三姊妹”的题材,中央的主楼是“军事博物馆”的题材、海与岩交汇处的雪白良花则是“惊涛拍岸”的主要题材。
但我们要注意的是,这些主要题材并非放在画面的中央:三座岩石在中央的偏下方的部位,主楼的大门也在中央偏下方,浪花分布在中间线部位,却不成直线,随意地漫开。把主角放在正中央是构画的禁忌,因为会把画面切割。
杨志强深谙此理,你看“等待”的主角那个球就不是放在画面的中央,“花粉阵”的主角那只蜜蜂也在中央偏上的地方。 什么是所谓“合情合理”的构想呢?就是你要设想画面中会移动的,包括人、动物、机械等,都是活生生的,正在移动的,你要给他活动的空间。
“弄潮儿”中三个少年放在中间靠左,“倦鸟知远”三只飞鸟位于中间与左方,都在画面上预留了他们行动的空间,因为他们都是向右移动,这就是一种合情合理的构想。什么是异军突起的奇著这种构想呢?就是看似不合章法,其实是创意的结构。
像是“树中树”就是异军突起的构图:一棵大树干斜斜横在画面右边,占去很大的篇幅,非常突兀,但却把观者的视线引向剥了树皮的树干,引向它奇特的理肌纹路。
“乌奴奴的长空”的构图也不合情理,因为大地与天空二者所占的画面不成比例,大地和山形只占画面的八分之一,但却因为形状与颜色的朴素,形成如狱的气势,足以与变化多端的浩瀚长空对峙。 在摄影集中,有许多幅的作品的确动人心弦,尤其是他的风景照,归根究底,是因为他全神投入,放进了感情的缘故,是因为他热爱那片大地的缘故。
以他的杰作“乌奴奴的长空”为例,杨志强本来就爱美石,不论是小石头、大石头,乌奴奴单块的巨岩是他魂牵梦萦的理想石,他用过各式各样不同的角度拍过它,而“乌奴奴的长空”最能表现巨岩的神韵和背后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