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华律师 援藏律师张志华的忙碌与疑惑

2018-03-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原标题:援藏律师张志华的忙碌与疑惑人物张志华,北京市中银(南京)律师事务所主任.司法部.全国律协去年年底发出倡议,号召律师到西藏.青海等全国无律师县开展志愿法律

原标题:援藏律师张志华的忙碌与疑惑

人物

张志华,北京市中银(南京)律师事务所主任。司法部、全国律协去年年底发出倡议,号召律师到西藏、青海等全国无律师县开展志愿法律服务。今年3月,张志华被江苏律师协会选派到西藏林芝地区米林县担任志愿律师。

□本报记者廖卫华

张志华至今仍记得,2014年3月1日下午3点半,当飞机降落在拉萨贡嘎机场,迎接他的是蓝天白云,是西藏自治区律师协会秘书长何宁寿手捧洁白哈达,“扎西德勒”的问候。“那种感觉是从来没有过的圣洁和亲近”。

当天,西藏林芝地区司法处副处长徐国宏介绍了林芝地区的律师工作现状、工作要求、风土人情。虽然来藏之前已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张志华还是没想到整个林芝地区只有一个律师事务所、3名律师,且全部集中在林芝地区八一镇,其他7个县均无律师。

展佛节开展法制宣传

3月3日早上9点30分,张志华一行离开了阳光普照的拉萨前往米林。司法局在县政府大院里,一共9个人,包括局长米索、副局长格桑。张志华的办公室在最靠东头的一间,大约十几平方米,一张办公桌,一张三人沙发,还有网络,基本的办公条件都具备。

3月16日,藏历正月十五,是米林县羌纳寺的展佛节,这是当地的一个重大节日。米林县县委、县政府决定以羌纳寺藏历十五展佛节为契机,开展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和爱国爱教宣传服务“五下乡”活动。张志华负责法律宣传。

宣传服务期间,展佛节各项活动有序进行。法律展台前围了不少人,尤其是年轻人,他们三三两两过来,问些小问题,要宣传资料,显得很好奇,也很羞涩。张志华抓住他们提问的机会,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看着他们点头努力理解的样子,张志华感觉到他们对法律很感兴趣。

在坐车返回的路上,张志华一直在想:没有律师,不打官司,这里的人依靠什么来解决争议,缓和冲突,做到社会有序?

被告人不要律师的困惑

3月20日,米林县法院王院长告诉张志华,法院有一个刑事案件定在3月26日开庭,米林县法院每年办理刑事案件很少,以往从没有律师辩护过,所以想在案件开庭时组织全院干警观摩学习,并希望张志华作为被告人的辩护人出庭。

“听后我非常兴奋,这是我入藏以后的第一个案件,即将开创米林县律师辩护的先河。”张志华立即着手准备,并取消了回江苏南京处理急事的计划,还安排专人将出庭手续和律师袍从南京送到米林。

就在开庭前一天,该案的法院书记员卓仁却耷拉着脸过来了。“被告人说不要律师辩护。”卓仁不知怎样解释,斟酌半天冒出了一句。

“我和被告人联系了,但他说不要律师辩护。我对他说律师是为你说话的,并且是不要钱的志愿律师,但他还是不要。”卓仁不停地向张志华解释。

张志华把情况汇报给了司法局局长米索。米索思考了一下,解释道:这是一个交通肇事案件,被告人并无主观恶性,他可能认为自己做错了事,对别人造成了伤害,应当受到处罚,不需要别人为他开脱,所以他拒绝律师辩护。听到这个解释,张志华既为这个正直善良的被告人感动,又为这里律师工作的任重道远而倍感压力。

“我决定去实地了解情况,获得第一手资料。”他先后去了法院和检察院,了解到这里地广人稀,又以农业经济为主,人和人之间经济交往少,矛盾纠纷少,所以案件数量少,确实养活不了一个律师。但是如果产生了矛盾和冲突,是不是用宗教信仰、熟人调解等方式就可以解决?用法律以外的方式解决纠纷,结果是否正义?没有律师参与的案件,会不会导致错误的判决?抑或没有律师参与,不凭律师的智慧和技巧,法庭查明的法律事实是否接近客观事实呢?这些问题一直在张志华脑海中盘旋。

实行志愿服务常态化

进入4月下旬,张志华的日子开始忙碌起来。先是县粮食局朱局长来找他说,根据县政府统一规划,县城沿街的两层门面房要全部拆除,产权人属粮食局的门面房要由粮食局出面与承租人谈搬迁问题,但20户承租人因为补偿没有达成协议而拒绝搬迁。粮食局与承租人的谈判从2013年5月持续至今没有进展。朱局长希望张志华出面与承租人谈判。

张志华了解了西藏和林芝地区的拆迁补偿政策,掌握了作为经营户的承租人的补偿标准,并且对承租人情况进行了初步了解。准备妥当后,他先找到在承租户中比较有影响力且承租面积最大的张某。“我让他先报要求补偿的金额和依据,然后我们对照补偿政策一一进行解释、沟通,分歧在不断缩小,谈判进展顺利,终于一周以后,他带头签了补偿协议。”接下来,剩余的19名承租人全部陆续签订了协议。

张志华最早接的一个诉讼案,是达琼诉索朗卓嘎离婚案。她听说县里来了律师,就到司法局来咨询。张志华向司法局的藏族领导了解到当地的婚俗情况,又向法院的同志了解双方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个案件以调解结案,双方都很满意。后来几天又接二连三地接待了十几个人,有的要诉讼,有的要代书诉状,有的要代写协议,有的要代写支付令。“那几天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晚上还要加班准备材料”。

随着工作的进展,张志华心中的疑惑也慢慢解开。这里并非不需要律师。由于长期没有律师,当地群众对律师的作用一无所知,在遇到纠纷、冲突时,他们不会想到找律师、靠法律解决。同时,大多数藏族同胞心地善良,愿意找村里的长者出面调解,按照长期的村规民俗来处理问题。律师来到这里后,当地群众往往是很好奇,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咨询。经过法律分析,他们认识到解决矛盾冲突有更公平、更合理的方式,于是慢慢开始接受。

张志华告诉记者,志愿服务只有一年时间,如果能将志愿律师活动常态化,藏区群众的法律意识一定能够提升,社会也将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