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 环保部原副部长张力军被查都市快报

2017-12-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7月30日一早,中纪委再度"清晨打虎".7时40分,中纪委网站通报:"环境保护部原副部长.党组成员张力军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十八大后,环保系

7月30日一早,中纪委再度“清晨打虎”。7时40分,中纪委网站通报:“环境保护部原副部长、党组成员张力军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十八大后,环保系统的“首虎”就此落马。

张力军今年63岁,已从环保部副部长位子上退休两年多。从2004年12月至2013年2月,张力军曾任环保部(2008年3月前为国家环保总局)副部长,长达8年多。根据公开报道,张力军任职环保部副部长时分管的领域颇为关键,包括污染防治与减排、环境执法等。

去年11月26日,根据中央统一部署,中央第三巡视组进驻环境保护部开展专项巡视。

巡视组根据群众举报发现,环保部存在的问题包括:未批先建、擅自变更等违法现象大量存在;有官员及亲属违规插手环评审批牟利;环评“红顶中介”现象突出;环评机构资质审批“花钱办证”;把关不严、越权审批导致污染隐患,加大权力寻租空间。

据第一财经记者掌握的核心素材显示,张力军等人利用所掌握的权力,通过干预政策制定、搭建利益链、进行权钱交易,合伙牟取暴利,并对相关市场竞争者进行打压。

在中央第三巡视组进驻环境保护部之际,记者拿到一份题为《揭发“雾霾恶果背后猖狂权力黑手”的举报信》。举报信反映,环保部某“位高权重”(指张力军)与环保部污防司某官员,利用职权授意并伙同编造虚假资质、串改国家标准、串通骗取中标、制售假冒伪劣计量用检测产品牟取暴利。

举报信显示,上述利益链条涉及环保部污染防治司大气处、国家机动车排放监控中心等部门,以及多位环保领域专家和多家生产企业。举报信说,张力军等人还授意成立所谓国家级专家组、利用国家监管平台宣传假冒伪劣企业业绩,以达到共同牟取暴利的目的,并打击享有国家专利技术企业的发展。

“凡是涉及机动车尾气排放检测设备或网络建设的政府采购项目,都派这一国家级专家组参与评标,中标单位无不是利益链条中的3家企业。”举报人说,“正是在张力军等人的影响下,3家企业至今在全国销售了超过4000多套拼凑的假冒伪劣‘简易工况法设备’,非法获利超过20亿元。”

举报人还说,张力军等人还涉嫌黑社会背景,曾通过制造车祸、扣押等手段,对市场竞争者进行打压。

根据公开的简历显示,张力军1952年出生,吉林桦甸县人。1969年12月,17岁的张力军在吉林省磐石县长崴子公社汶水二队插队。插队后,张力军曾在当时的东北工学院求学,1975年12月毕业于该校的有色冶金系。

毕业之后,张力军在吉林市锗厂参加工作,起步于一名车间代理技术员。1984年6月—1989年7月,他在吉林省舒兰县先后担任副县长、县委副书记、县长。在1993年之前,张力军的工作经历主要在老家吉林,用不到14年的时间,从一名车间技术员做到吉林省环境保护局局长。

1993年,张力军调任中国环境报社社长。在此岗位上,张力军干了4年。1997年,张力军开始任职当时的国家环境保护局计划财务司司长,此后任规划与财务司司长、污染控制司司长。2004年12月,52岁的张力军开始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跻身省部级官员序列。2008年3月,国家环保总局“升级”为环保部,张力军继续任环保部副部长,直到2013年退休。

他认为,汽车尾气

是北京雾霾的“罪魁祸首”张力军卸任后,曾就北京空气治理频频“发声”。在2013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吕新华说,花18年治好空气太久。张力军在经济界分组讨论时与吕新华“唱反调”。他说:“空气治理不是北京一个城市能够解决的,需要区域协调。北京这样的地方不用个15年、18年,很难治理好空气。”他的话立即引起现场窃窃私语。   

“治理空气,现在办法是有的,关键是看下多大决心。”张力军说,能不能尽快让空气达标就看政府的态度,能不能下决心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环境与经济确实是一对矛盾。如果政府下大力气,10年也能达标。”

澎湃新闻报道,一位曾与张力军共事、曾在全国人大环资委任职的内部人士说,张力军在环保部属于“专业能力比较强”的官员,对环保领域的数据都很清楚,对环境问题也很热心。2014年3月9日,两位来自电力企业的全国政协委员曾争论火力发电带来雾霾的问题,张力军在会上讨论中“插话”说:“2005年全国电厂带脱硫设施是12%,现在是90%。

”那时,他已卸任环保部官员一年之久。那届两会上,张力军还公开晒工资,称自己每年的税后工资是“10万多一点”。

今年全国两会上,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张力军曾表示,环境保护执法队伍目前面临着真正的执法人员过少的现状。如果这些方面不加以改进,环保执法将困难重重。对于北京的雾霾,张力军认为,汽车尾气排放是目前造成北京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

(综合东方早报和第一财经日报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