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志鹃的作品 以《百合花》为例简析茹志鹃的小说特色
导读:以《百合花》为例简析茹志鹃的小说特色,【摘要】:《百合花》是茹志娟的代表作,小说创作于1958年,纵观《百合花》,【关键词】:茹志鹃百合花通讯员艺术境界细节人物性格质朴被子人物形象情节,茹志鹃写成了短篇小说《百合花》,就在小说发表三个月之后,茹志鹃回忆说:“已蔫到头的百合,《百合花》是一篇只有六千多字的小说,《百合花》集中了茹志鹃艺术风格之精华,《百合花》描述的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的战场,
以《百合花》为例简析茹志鹃的小说特色
【摘要】:《百合花》是茹志娟的代表作,小说创作于1958年,得到了茅盾先生的大力支持。纵观《百合花》,可以看出在全文朴实自然,在处理细节、刻画人物性格上匠心独运,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而其富于诗意的叙事风格则把作品推向了一个更高的艺术境界。
【关键词】: 茹志鹃 百合花 通讯员 艺术境界 细节 人物性格 质朴 被子 人物形象 情节
【正文】:1958年,茹志鹃写成了短篇小说《百合花》,先后寄出去两次,都被退了回来,最后终于在《延河》上发表了,就在小说发表三个月之后,茅盾向读者推荐了它,这给她以起死回生的力量。茹志鹃回忆说:“已蔫到头的百合,重新滋润生长,一个失去信心的、疲惫的灵魂又重新获得了勇气、希望,重新站立起来,而且立定了一个主意,不管今后道路千难万险,我要走下去,我要挟着那个小小的卷
①幅,走进那长长的文学行列中去”。
《百合花》是一篇只有六千多字的小说,得到了茅盾的热切关注,说明先生具有慧眼卓识,说明它确实是一朵盛开的艺术之花,是当时文坛上不可多得的珍品。这篇“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茅盾誉之为当时最使他满意和感动的一篇作品,是“静夜的箫声”。
《百合花》集中了茹志鹃艺术风格之精华,堪称为前期代表作。同时,也是一朵与作家命运息息相关的心灵之花。《百合花》描述的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的战场。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我”在战争爆发前被安排到前线包扎所,由小战士护送——一个十九岁的
农村青年,不善言辞,特别的纯朴善良。在事件的发生过程中,无论是与我的相伴而行,还是借被子的情节都突出了小战士怯于女性,以及与两个女性之间的微妙关系的变化。没有太多的笔墨描写小战士的动作,只有他和两个女性的交往以及神态的变化,再就是他的衣裳上的破布片,放在石头上的馍馍。百合花象征了军民间纯洁的感情,赞美了普通人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人民对革命英雄的崇敬与热爱。
茹志娟说:“《百合花》在我创作的历程中,是关键的一个作品,是使我鼓起更大勇气走上创作道路的一个作品。??这个作品跟随我经历的波折不算小。同志们说我在创作上还有希望,尚可发展,曾以《百合花》为例;而‘四人帮’搞文化专制主义,冠我以‘文艺黑线的的金字招牌’也以它为例;较多的读者记得的也还是它。那么就让它明明白白地,作为我创作道路上的一个标志吧!”
茹志鹃因《百合花》而成名,在荣誉面前,她考虑的是更艰苦的攀登。她以茅盾的鼓励为动力,在创作园地里开始了更加辛勤的耕耘。
茅盾又在《谈最近的短篇小说》一文中,对《百合花》从篇章结构到人物形象以及表现手法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透彻入里的分析。茅盾先生将《百合花》的风格概括为四个字:“清新、俊逸”。《百合花》确是一篇使人“满意”,令人“感动”的诗篇,优美、抒情、清新、自然。作家努力将生活中发掘出来的美加以提炼、升华,巧妙编织,给人以艺术享受。茹志鹃说:“我要用我这双眼睛,在大家共见的生活中,去找出单单属于我的东西”。
为什么呢?因为茹志娟的《百合花》更是百花中的奇葩,无论从选②③②
题,还是叙述上来看,都有着独特的美感与特色。
1、万绿丛中几点红——独特的取材角度
茹志娟的小说《百合花》虽然写的是发生在一九四六年中秋的故事,但它成稿后首次露相却是在1958年夏天。无论是故事发生的时间,还是发表的时间,《百合花》相对于那个时代的取材来说都可谓是匠心独用,别出心裁。
一般来说,对于20世纪四十年代的事,当时的主流文坛普遍的文学取材倾向于塑造抗战中或解放战争中的典型的光辉的共产党的形象。像《红岩》里的主人公江姐,《红日》主人公陈毅,粟裕等。红色经典似乎是那个时代小说创作的主旋律。
据当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红色经典《红岩》曾创下了1000万的发行量,被称为经典中的经典,由此可见红色题材在当时之盛况。至于《百合花》发表的时代——1958年前后,也就是中国刚刚完成三大改造时期,“农村土改”,“农业合作化道路”,“人民公社”似乎才是这个时代的代名词。
而文学作品不可避免的以反映农村巨变为创作的主要素材。柳青创作的以揭示中国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时代必然性为主题的《创业史》,毋庸置疑的成为了当时公认的建国以来十七年文学的标本之作。
《百合花》就写在这样一个红色充斥的时代,然而,茹志娟却选择了从平凡的人——一个小通讯员入手,加以精细挖掘和描绘,以反映时代面貌,揭示人物的崇高和伟大,来顺应时代“红色”的潮流。一个天真纯洁质朴甚至还略带腼腆的通讯员,面对困境,奋不顾身,不惜把自己的青春和鲜血献给鲜艳的五星红旗。这何尝不是一个忠于
人民,忠于革命,忠于党的不朽战士呢?从这一点看,茹志娟的选题确实可称得上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在众多的革命题材,英雄形象的大背景中,另辟蹊径,描写平凡人的真情,柔和而不浓烈,优美而不高亢。
2、真实之处最动人——朴实的叙述
茹志娟在《百合花》中,为我们展示了谱写了一曲纯朴的诗篇,展示了人间的真挚感情,情节单纯明快,色彩柔和宜人。宛如孟诗笔下的田园,圆润柔美,不加雕琢,疑似天成。她不写战斗的激烈场面,也不写战士的残酷抗争,却选择了“百合花”这一独特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来书写人间的纯洁和真情。
在茹志娟的作品中,没有悲天悯人的政治家的苍凉,没有站在时代高度指点江山的睿智,没有气势雄浑的庞大叙事,有的只是生活中的一个个很小很小的细节,很容易被人忽视,但每次想起却又那么的温情。从生活中的小人物,小细节出发,不去故意的雕琢渲染,真实的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作品《百合花》中,作者对通讯员的描写非常地逼真。在家乡帮人拖毛竹的小伙子身上有的是属于那个时代农民的质朴与真诚。他虽已经十九岁,却仍未摆脱孩子般的腼腆和羞涩:“和“我”(一个女同志)通行,一直走在我前面,把“我”撩很远之后,倒自动的在路边站下等我。中途休息时,坐在我对面的他,局促不安,调过脸去不好,不调过去又不行,想站起来又不好意思。”这些描写都真实的展现了通讯员的内心世界。
再比如,曾两次写到新媳妇发出“啊”声。第一次当她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