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福全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赵福全探讨中国汽车强国之路:确立九大评价指标

2018-01-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机遇大,而挑战更大.这是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对于中国汽车产业当下的评价.他认为,中国汽车业在过去20年中取得的长足进步当然值得肯定,但是汽车产业的最终较量,比拼的是实力而不是进步,是总量而不是增量,是结果而不是过程.我们实现了从不会造车到会造车固然可喜可贺,但要从会造车迈向造好

机遇大,而挑战更大。这是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对于中国汽车产业当下的评价。他认为,中国汽车业在过去20年中取得的长足进步当然值得肯定,但是汽车产业的最终较量,比拼的是实力而不是进步,是总量而不是增量,是结果而不是过程。我们实现了从不会造车到会造车固然可喜可贺,但要从会造车迈向造好车则更加艰难。

外国品牌给中国自主品牌的压力是空前的,因为他们拥有太多的东西,中国自主品牌不拥有,而且我们曾经拥有的东西—所谓的船小好掉头,所谓的本土化优势,外 国公司在这方面的进步非常惊人,他们的本土化已经不简单的是零部件的本土化,外国公司思考的是全面本土化,包括战略本土化、管理本土化、人才本土化和文化本土化。

与此同时,曾经是百姓争相拥有,政府乐见其成的汽车产业,现在到处都受到限制。自主品牌在这种限制中生存空间将更小。在赵福全看来,自主品牌实际上不是受到了发展机会的限制,而是生存的窗口越来越小。

怀着一颗忧国忧民之心,赵福全不断探讨着中国汽车强国之路。

本文首发于《汽车商业评论》,略有删节。

汽车强则国家强

以规模和产值看,201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2000万辆,而美国即使在最巅峰时期也不过1700万辆。2012年仅汽车产业本身的产值就高达5.29万亿元,这个数字等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0%。

作为民用工业中最为复杂的产业,汽车的产业链条长,涉及面广,资金、人才和技术都高度密集。因此,建设汽车强国的过程,也是提升机械、材料、电子、能源等相 关产业水平的过程,是促进金融、服务、基建等领域发展的过程,是国家不断改善创新环境、通盘考虑产业政策、有针对性开展人才培养的过程,最后也是培养技术 水平高、管理水平高的优秀人才大军的过程。

因此,也可以说,建设汽车强国正是建设制造强国的最直接的拉动和最有效的举措。反之建设制造强国也为建设汽车强国提供最有力的支持。没有汽车强国成为制造强国这一皇冠上的明珠,制造强国就会显得乏力,会失去直接动力,会大打折扣。

制造业的兴衰往往与汽车业紧密相连。比如英国,其制造业的衰退与其汽车产业空心化是同步的;又如俄罗斯,民用工业的短板与汽车产业的艰难也是息息相关的。一国的汽车产业对于其制造业的关系,可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