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胡少海 被父亲“悬赏通缉”的红军名将胡少海
文章摘自《文史天地》2012年第10期 作者:杨飞 李美玥
具有杰出军事才能的红军早期将领胡少海作战勇敢,文武双全,曾入黄埔军校学习,历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三师师长、红四军二十九团团长、红四军第四纵队司令员、红二十军军长、红二十一军军长等职,参加过北伐战争、湘南起义以及中央苏区的反“围剿”作战,多次率部重创国民党军,深受毛泽东、朱德的赞赏。
然天妒英才,1930年8月,在率部围歼边境山区永福的土匪武装时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2岁。1956年,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的张际春在回忆胡少海时,还深情地说:“他的牺牲是光荣的”,“他的忠实于人民,忠实于共产主义事业的奋斗精神,将永远留在人民的记忆中。”
胡少海原名振弼,学名占鳌,字少海,1898年1月出生于湖南省宜章县岩泉镇带下胡家村。据史料记载,带下胡家在当地是一个比较大的家族聚居村庄,胡少海父亲胡泮藻是县里有名的首富,势力庞大。胡泮藻共育七子,少海排行第五,曾是宜章人人艳羡的“五少爷”。
然虽出身富豪之家,衣食无忧,少年时代的胡少海却同情穷人,追求进步,他没有像几个兄弟一样在家当士绅,靠收租过活,而是赴武汉求学,立志寻求救国救民之道。稍后,出于对父兄勒索百姓、欺压外族行径的不满,毅然背叛地主家庭,于1921年离家出走,投入到驻扎在嘉禾县的国民党李国柱部队当了一名士兵。
1923年,胡少海所在部队被编为广州陆海军大元帅府直辖独立旅。之后,由于作战机智勇敢,在湘南一带剿灭土匪时屡立战功,胡少海很快被破格提升为独立营营长。1925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时,胡少海还来到广东韶关南华寺,进入程潜主办的“攻鄂军讲武学校”第二期学习。
在这里,他聆听了周恩来等革命志士的演讲,初步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明白了许多革命道理。稍后程潜出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军长,为改编这支部队,他与时任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的林伯渠(共产党员)密切配合,将原攻鄂军讲武学校第二期学生全部分配到六军各部担任下级官佐。在这种情况下,学成毕业的胡少海也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六军任营长。
到达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后,胡少海作战勇敢,战功卓著,不久即被提升为团长,参加了北伐战争中的攻克武昌等战役、战斗。据张际春在《胡少海同志永垂不朽》一文中回忆,胡少海在这期间还曾入黄埔军校学习军事。张际春如是记述:“学军事,尚武,少海同志本来早有点爱好,在家乡读书时就曾经学过使用长短枪,练习打靶等,有时还学习一点军事指挥方法。
这次能够有机会进入到一个革命的黄埔军校学习,少海同志无疑是兴奋愉快的。”对于胡少海在黄埔军校的表现,张际春评价道:“在黄埔军校学习期间,少海同志军事上有所提高,思想政治上则提高更大,在这里受到了共产党的教育,受到了马列主义理论的启示。”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臭名昭著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对于蒋介石犯下的滔天罪行,胡少海极为愤慨,加之思想进步,已遭到怀疑、歧视,遂在一次执行任务时,乘机率领一部分湘籍士兵脱离部队潜入湘粤边境,继续为革命事业不懈奋斗。
稍后,当胡少海得知中共宜章县委领导人高静山、杨子达、毛科文等也隐蔽在这一带活动时,便积极寻找他们,取得联系后,又将自己的队伍毫不犹豫地交给了共产党。鉴于胡少海的优异表现,党组织还吸收其为共产党员。
在这之前,朱德、陈毅等人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经过多次转战,与驻防在粤北仁化、乐昌和湘南汝城一带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军长范石生取得联系。在范的建议下,朱德率南昌起义军余部进入汝城。
翌年初,蒋介石发觉南昌起义军余部隐蔽在范石生部队里,立即下令要范石生解除起义军的武装,抓捕朱德。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朱德与陈毅、王尔琢、龚楚一起决定“实现汝城会议,发动湘南暴动”。稍后大军向湘南挺进,杨子达、胡少海等人还前往迎接,随即充任向导,带领朱、陈部队经乳源县杨家寨进入宜章县境,先是入驻乳源大坪杨家寨(今属乐昌市),随即又转移到宜章莽山洞休整。
此前,中共湘南特委已制定了《湘南暴动计划》。在与胡少海等人详谈,掌握了当地的情况后,朱德与陈东日等人经过研究,定下了一个智取宜章县城的妙计。
遵照该计划,1月12日,身穿灰军装的胡少海骑着高头大马,带着几个随从进入了宜章县城,直奔县政府。县长杨孝斌早闻“胡大少”之名,此时闻知其戎装来访,立即出来迎接,一问方知这位离家已久的宜章名人此时已是“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第一四○团副团长”。两人寒暄后,胡少海告诉县长他此行是到县城来打前站,“团长王楷”(即朱德化名)所率领的大部队随后就到。
下午,朱德率领全团部队进了城,按计划在各要道布置岗哨,控制了国民党县警务局、挨户团和保安队。当时眼见每个官兵的军帽上还戴着青天白日徽,队伍前头还打着国民革命军的军旗,宜章县的反动士绅们没有丝毫的怀疑,反而个个喜笑颜开。当天晚间,遵照朱德指示,胡少海还以“酬谢桑梓父老”之名在县参议会二楼摆上“鱼翅席”,“款待”县政府头目和有名的士绅。此刻,中共宜章县委书记胡世俭也秘密潜入城内,布置起义的事项。
在一片喧嚣又悠扬的乐声中,县长杨孝斌带着宜章各界名流鱼贯入席。几番推杯问盏后,大厅进来一个“跑堂”,高喊着起义准备完毕的信号——“鱼来了!”。朱德闻声掷杯于地,一旁的卫士们得了信号,纷纷如猛虎扑羊般扑向敌哨兵,将其缴械。陈东日则率一队战士冲进大厅,端枪齐呼:“不许动!”战士们在朱德示意下一拥而上,将杨孝斌等官绅结结实实地捆了起来。
与此同时,按照约定的信号,城内也是一声炮响。“起义部队向县团防局的所在地养生书院发起进攻,中共宜章县委组织的几百人的暴动队伍也在胡世俭的率领下,大声呐喊着冲杀进来”。经过短暂的战斗,王尔琢指挥的部队迅速解除了团防局的武装,将300多名警察、保安队员都缴了械,只有城外一部分民团闻讯跑掉。随后,起义队伍在朱德指示下打开监狱,放出被关押的革命分子和受难农民,并把粮仓打开分给城内居民。
稍后起义部队进行改编,“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正式成立,朱德任师长,陈毅任党代表。参加暴动的宜章县农军则暂编为赤卫队,由胡少海负责指挥。
据记载,在这期间,胡少海还曾回到家里,耐心地向父亲宣传土地革命的道理,讲解共产党的主张和苏维埃政府的政策,极力规劝父亲“退田、退地、退债券契约”,胡泮藻气得捶胸顿足,怒气冲冲登楼而去。第二天,胡少海的四哥和六弟跑到革命军驻地岩泉圩找到胡少海,劝他脱离革命、回家继承祖业过安逸少爷生活。
“他凝视着哥弟俩,知道自己的努力说服不了家人”,便索性果断地说:“世道既是不公平,我老五就要跟着共产党去扫平!你们回去告诉父亲,我是革命的人,这个家,我是不会要了!”哥弟俩无可奈何地悻悻而去。
此时,宜章县城虽然被轻易夺取,但全县的土豪和反动民团势力还很大,在各乡都发生了激烈的暴动。胡少海的老家,也以其弟弟胡老六为首领组织起反动民团,纠集起百余人枪。在此情况下,胡少海被任命为工农革命军第三团团长,率领农军回乡平叛。
时隔不久,胡少海便与其弟所率的民团大战一场。当时兄弟二人在战场上毫不留情,拼到最后,弟弟胡老六兵败逃跑,胡少海一面追一面骂:“老六,今天要打死你!”知道这个消息后,工农革命军官兵都称赞胡少海说:“胡团长真是大义灭亲!”
对于胡少海的离经叛道,父亲胡泮藻至死也没有原谅他。1928年7月15日,当时胡少海已经是红四军二十九团的团长了,胡泮藻咬牙切齿地在《湖南国民日报》刊登了一则“悬赏缉暴子”的启事:“孽子占鳌,客岁与共匪朱德等窜入宜城,屠士绅,焚民屋……转呈各处上峰通缉在案,如获占鳌一名,自愿出花小洋五百圆。”500元在当时不是个小数目,花巨资悬赏捉拿亲子,这在古今中外也是少有的。
宜章年关暴动的烈火,很快扩展到了湘南、粤北的20余县。蒋介石闻讯后,急令曾经发动“马日事变”的独立第三师师长许克祥“即日进剿,不得有误”。许克祥接到命令后立刻带着全师人马,从广东乐昌日夜兼程北上,妄图扑灭湘南起义的烈火。
胡少海遵照朱德的部署,杀得国民党反动派溃不成军,连总指挥许克祥也“慌忙换上便装,跳上乐昌河边停靠的一只小船逃命去了”。
翌年2月,第三团扩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三师,胡少海任师长。趁湘桂军阀再次混战时机,朱德、陈毅率工农革命军第一师转战郴县、耒阳等地,支援当地的农民起义,胡少海则率第三师留守宜章,保卫红色政权。
就这样,经过胡少海等共产党人3个多月的艰苦奋战,先后在湘南建立了8个县苏维埃政府,组建了3个农军师和2个独立团,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革命风暴遍及20多个县,近100万人参加,沉重打击了农村封建势力,动摇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呈现了“红旗漫卷南天乱,湘南这边红一片”的革命局面。
再往后,在湘粤军阀重兵“会剿”的不利形势下,朱德、陈毅率领的第一师和胡少海、邓允庭率领的第三、第七师相继到达宁冈砻市,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
据记载,4月29日傍晚,毛泽东还来到了胡少海的住处,“两人一见如故,促膝而谈,直至午夜”。稍后两支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胡少海出任第二十九团团长,并被选为第四军军委委员。
1928年6月端午节前,蒋介石调集湘赣两省10余万兵力对井冈山根据地进行联合围剿。杨池生任围剿总指挥,杨如轩任前线总指挥。6月22日,杨池生部李文彬率赣军第九师的两个团向新七溪岭进攻,杨如轩率湘军第二十七师所属3个团向老七溪岭进军。
胡少海协助朱德在新七溪岭正面阻击,他率部抢先占领了岭上制高点望月亭的有利地形。战斗开始后,胡少海成功地运用了毛泽东等人总结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率领全团将士对赣军的拼命冲杀进行英勇抗击,数次打退了敌人的疯狂进攻。
稍后当赣军回窜时,又遭胡少海埋伏在山腰里的奇兵袭击,损失惨重。与此同时,第二十八团又从老七溪岭发起反攻,将赣军歼灭一部,冲散大部,一举捣毁赣军设在白口村的前方指挥所,将进犯之赣军杨池生部全部歼灭。第二天,胡少海又率部配合红军主力打退赣军杨如轩部两个团,乘胜向永新城进击。
在红军威逼下,永新之敌畏惧被歼灭,撤回吉安,红军遂第三次占领永新城,打破了国民党军对井冈山根据地的第四次“进剿”。人民群众兴高采烈,奔走相告:“不费红军三分力,打败江西两只羊”(指杨如轩和杨池生)。
7月,湖南省委强令第二十八团、第二十九团冒进湘南。24日,朱德率两团打进老友范石生部队驻守的郴州城,不久范部反攻,红军退出郴州。但二十九团各营连在郴州发到不少洋财,“不再听从命令,成连成排地向家乡宜章奔跑,结果一部分被土匪胡凤章打垮,一部分跑回家去了,只有副营长肖克率领的1个连和团长胡少海、党代表龚楚及团部零星人员一共百余人随军部和二十八团撤退”。
当时胡少海虽腿部受重伤,但他鼓励大家坚定革命信心,并慷慨陈辞,表示继续跟毛泽东、朱德干革命,才及时稳定了军心,将幸存的部队带回井冈山。
张际春曾说道:“即使在这种黑夜撤退的极端混乱困难情况下,少海同志还是尽了他个人最大努力来挽救的,但是由于败局已定,已无能为力。”
进攻彬县的主力返回井冈山后,部队进行改编,第二十九团被撤销,胡少海改任第二十八团第一营营长,他不计职务的高低,一如既往地积极工作和指挥战斗。1929年3月,胡少海调任红四军第二纵队司令员。赴任后,他率部转战闽西,参加了攻打龙岩、全歼守敌一个旅的战斗;并参与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艰苦工作,成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卓越的红军指挥员。
7月,红四军前委根据闽西特委的要求,还派胡少海、谭震林、邓毅刚等人协助组建闽西地方红军。9月,以龙岩、永定、上杭暴动武装力量为基础,党组建了闽西地方红军的第1支正规部队——红四军第四纵队,刚参加完攻克“铁上杭”的胡少海又调任四纵队司令员。
10月初,毛泽东在上杭临江楼上会见胡少海、张鼎丞等四纵队领导,赞扬了四纵队在攻打上杭时表现出的英勇顽强的精神。据记载,当时毛泽东亲切地握住胡少海的手,关切地问:“老乡,留在闽西还习惯吗?要将红军的好传统带到四纵队去,使这支地方武装早日成为红军的一支劲旅。
”“毛委员,我按您在井冈山的办法治军,我会尽最大的力气带好队伍,不辜负您的期望。”胡少海以军人洪亮的嗓门回答。“你还要多向地方的同志学习,没有他们我们就没有立足之地,只能走街过府四处游荡啊!”毛泽东语重心长地叮嘱。
1929年底,胡少海参加了我军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红四军第九次党代表会议,即古田会议。该会议解决了如何把一支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中共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它所确定的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和从政治上建军的原则,为后来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成功实践奠定了基础,古田会议因此成为中共和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1930年1月,为粉碎国民党三省“会剿”,胡少海率四纵队挥师赣南,纵横几百里,连克宁都、信平两城,并在水南和施家边歼灭敌独立十五旅,打开了闽粤赣边的新局面。5月,闽西红军扩编,成立红二十军,胡少海奉命出任军长,邓子恢兼任政治委员,下辖第一、二、三纵队,共1000余人。
红二十军成立后,在胡少海正确领导下,队伍不断壮大,逐渐扩大到5个纵队,成为红军中一支强有力的战斗力量。不久,红四军第四纵队与红十二军第一纵队按照中共闽西特委的命令,合编为红二十一军,胡少海任军长,李任予为政治委员,下辖5个纵队,共2000余人,千余支枪。
红二十一军成立后,奉命出击广东,不料却连连受挫。在血的教训面前,胡少海渐渐醒悟,他开始想方设法抵制“立三路线”向广东进军行动计划。同时,胡少海还率部肃清根据地内部反动民团和土匪武装,着力巩固闽西苏区政权。
不久,永福逃亡地主请来闽南有名的土匪詹方珍,率部攻占永福,胡少海随即率领第二十一军及地方武装分两路夹击詹方珍部。在红军的强力攻击下,詹方珍放弃永福,退守溪边大炮楼。当时红军将士们纷纷要求强攻,但“第二十一军新成立,缺乏攻坚武器,胡少海为了减少伤亡,制止了战士们的急躁行动”。
8月5日,就在胡少海亲自到第一线查看地形,准备制定新的攻击方案时,一阵枪弹从炮楼袭来,胡少海腹部中弹,血流如注,壮烈牺牲,时年3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