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仁之之子 侯仁之:密送学子奔赴根据地

2017-11-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活北京"中国"申遗第一人",这些是研究了大半辈子北京历史地理的侯仁之所获的赞誉.他倾毕生精力,研究解决了北京城市起源.城址转移.城

    “活北京”中国“申遗第一人”,这些是研究了大半辈子北京历史地理的侯仁之所获的赞誉。他倾毕生精力,研究解决了北京城市起源、城址转移、城市发展等问题,对北京旧城改造、城市规划及建设作出重要贡献。而他与北京城的渊源还不止于此,时光将我们带回七八十年前的那段峥嵘岁月。

    与地下工作者单线联系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20岁的侯仁之从河北老家转学第一次来到北平。第二年,他如愿考入燕京大学历史系,四年后毕业留校继续攻读硕士。1937年北平沦陷,众多高校纷纷停办、南迁或西撤。但燕大没有迁校,为免遭日寇骚扰,学校悬挂美国国旗,使侯仁之这样身处沦陷区的学生们能有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1940年6月,侯仁之在燕大完成了硕士学业,决定留校任教。一天,校长司徒雷登把他叫到办公室说:“你在学校已经有八年,了解学校情况,现在学生在日本宪兵的包围之下有很多问题必须要解决,希望你除了教课之外,兼做学生生活辅导科的科长。”

    很快,燕大成立了学生生活辅导委员会,美国教授夏仁德为主席,侯仁之为副主席,主要协助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上的各种问题。后来,侯仁之发现有一些来找他的学生表示愿意到内地去抗战,有的还要参加八路军,且愿望非常强烈。

这时,侯仁之的朋友、原燕大学生陈杰从延安回到了燕大。他此次回校名为读研究生,实际上是从事中共地下工作。了解情况后,陈杰对侯仁之说:“你这个任务很重要,发现学生谁有激进的思想,要参加抗战、当八路,就想办法告诉我。”之后,侯仁之便开始了与陈杰的单线联系。

    经秘密交通线转送学生

    1940年冬天起到1941年夏天的半年多时间里,在陈杰安排下,经侯仁之具体联系,从燕京大学转送到根据地的学生总共有三批十几个人。前两批先是从学校走着出发,走小路翻过西山,到达平西妙峰山脚下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所在地。到第三批的时候,改为先坐火车到磁县,然后从磁县步行到西山,再转入根据地。

    经秘密交通线转送人员是一项危险而缜密的任务。为避免泄露行动计划,按照陈杰的叮嘱,侯仁之在每次出发前一天的晚上才通知要走的学生。出发前,要求大家随身带一点吃的东西,打扮成去野外郊游的样子以避人耳目。

接到出发的通知后,就要立即动身。有一次,第二天要出发了,侯仁之在前一天晚上学校熄灯前通知那些要走的同学,并告诉他们:“明天早上八点钟,在学校机器房照例鸣汽笛的时候,准时到达前去颐和园途中的挂甲屯村,在那里就会看到有个农民装束的老乡迎面走来,就可以问他:‘老乡,去圆明园怎么走?’如果他回答说:‘我们是同路的。

’那就证明是带路人。他答完话后就转向路北一条石板道,顺着达园的西墙,向圆明园走去,这时就要隔开一定的距离跟着他,一直进圆明园。”中共地下党组织把学生送到西山温泉游击队,再由华北抗日根据地把人接走,有的经西安最终到达延安,有的直接奔赴抗日前线。

    天津岳父家中被日本人逮捕

    1941年12月7日,以日本偷袭珍珠港为开端,日美之间爆发战争。美国国旗护佑下的燕大不再安全。

    12月8日是个星期一,侯仁之还像往常一样一早骑着车赶去上课,还没到校门,就看到一些日本兵站在门口。见此,侯仁之心想:肯定出大事了,还是先回家再说。还没骑到家,他就远远地看到家里的保姆斜倚在大门边上,不断地冲他摇手。

侯仁之随即调转车头,躲到了附近燕大附中一位老师家中。此时的他,还不知道太平洋战争爆发了。等了两个小时左右,侯仁之坐不住了,就请那位老师打发他的小女儿去自己家里探探情况。女孩回来后说一切如常,侯仁之便立刻赶回了家。到家后才知道,他早上刚离开,几个日本宪兵和伪警察就闯进家里,要询问他对日本和美国战争的看法。

    第二天,侯仁之的妻弟带来消息,说日本兵已经占领了燕大校园并下令学生离开,他和几位同学没有地方去,想搬到侯仁之家里来。侯仁之安排好妻弟,跑到学校正门去查看情况,正好碰到同学王钟翰。

王钟翰拉住他说:“你怎么还站在这里,日本宪兵队已经开始抓人了。”侯仁之回到家中,准备到天津的岳父家去,找个清静的地方继续自己的研究写作。临走前,他嘱咐妻弟:“如果日本宪兵来家找我,就把我在天津的住址告诉他们,意在说明我并不是想躲起来,要抓人,我在明处。”之后没有几天,日本人果然就到天津将侯仁之逮捕。

    机智应对狱中审讯

    被捕后,未经任何审讯,侯仁之便被关押在北平沙滩日本宪兵队总部地下室里,在那里他见到了燕大的许多老师和同学。入狱的第三天早上,一个扫地的走来悄悄投给他一个纸团。

侯仁之展开一看,原来是洪老师口拟、同学刘子健执笔写给他的字条,内称:他已过完堂了,与洪老师同押一室;并叮嘱侯仁之,过堂时“先侦察思想,后侦察行为。务要避实就虚,避重就轻。学生西游之事,似无所闻”。

字条中的“西游”是暗语,所指便是转送学生到根据地的事情。因此,侯仁之有了心理准备。日本宪兵队根据搜集的情报,对燕大师生的审讯重点各有不同。好在日本人对侯仁之从事地下工作、掩护燕大学生参与抗日一事并无所闻,提审他时,审讯焦点是燕京大学办学的目的何在。

    侯仁之只说燕京大学是一所基督教大学,自己只是青年教师,无权过问学校的大事。尽管审讯中他的讲话多次被审讯的日本宪兵粗暴地打断,受到严厉的斥责与威吓,他还是机智地应付过去了,最后被定以“以心传心,抗日反日”的罪名并在口供上摁了手印。

    在日本宪兵队羁押两个月后,日本人没有查出这些燕大师生有什么地下抗日活动的证据,先释放了被捕学生,接着又相继释放了几名与全案关系不大的教职员。1942年2月10日上午,包括侯仁之在内的其余8名教师被移往炮局监狱,听候军法审判。

侯仁之是其中最年轻的一员。他在这里又被关押四个多月,最终被判处徒刑一年、缓刑三年,取保开释,但无迁居旅行之自由。抗战胜利后,侯仁之便积极投身到燕大复校的工作中去了。

    □史迹寻踪

    燕京大学:近代中国最著名的教会大学之一,于1919年由四所英美基督教教会联合于北京开办,司徒雷登为首任校长。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燕大师生积极参与爱国民主运动,如三一八运动、一二九运动、反饥饿、反内战运动等,并从中发挥了先锋或骨干作用。

抗战爆发后坚持在北平办学,成为向抗战大后方和敌后抗日根据地输送大批爱国人才的基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由政府接管,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北大迁入燕大的校址,燕京大学就此终结。其现存旧址即为现北京大学校址(早年称燕园)。 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