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维刀笔铸就“石头记”

2017-08-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操起刀来,金石迸星,顷刻间一方秦风汉骨;提起笔来,神交古今,谈笑中一部治印宝笈.今日北京,治印.著书兼能者已数凤毛麟角,全国青联委员.著名篆刻家张国维先生当居一

操起刀来,金石迸星,顷刻间一方秦风汉骨;提起笔来,神交古今,谈笑中一部治印宝笈。今日北京,治印、著书兼能者已数凤毛麟角,全国青联委员、著名篆刻家张国维先生当居一席。

开国大印出自张家

国维治印名噪中外,始于为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刻制了一枚汉字印章。每逢有人提此,他总是谦谦一笑:“那是几年前的旧事了。”

其实,国维治印30余年来已刊石两万余枚,其印以精方古朴、严谨有序、刚柔相济的风格著称于世,无论是名家印鉴,抑或百姓名章,皆不敢有一刀草率。我与国维交往多年,他曾私下对我说:“出自我手的每一方印,我都认真对待。人家一用几十年,这是对我多大的信任呀!”

国维的这份责任感来自于他对篆刻艺术的虔诚,也渗透着他家三代治印的淳朴家风。国维的祖父张樾丞、父亲张少丞都是遐迩闻名的篆刻名家,尤其乃祖张樾丞,在民国年间是京城的篆刻泰斗,曾为宣统皇帝溥仪刻过八方印,他为鲁迅先生刻制的两方印章,一直被鲁迅视为珍宝。

最值得一提的是,老先生曾在1949年春,奉命为新中国刻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可他从不拿镌刻国印之事炫人,外人知之甚少。1961年张樾丞去世。“文革”中,张家数次被红卫兵抄搜,家人深怕红卫兵小将们责难,对于国印之事更是缄口不言。如今,开国大印陈列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属国家一级文物。

造诣精微深得大家赏识

令人欣慰的是,国维克绍箕裘,不仅造诣精微,而且声播海外。文物鉴定巨擘史树青先生多次对众人说:“张国维年纪不大,却堪称当今有代表性的篆刻大家之一。”此言后传到国维耳中,国维连称不敢当。其实,国维的印章早已为当代书画巨匠们所激赏,大画家刘海粟认为国维的印章“朴拙老到,颇具古意,非出于青年人之手”。

冰心、黄永玉、舒乙、李双江等社会名流,都对国维的篆刻技艺大加称许。今年,国维在篆刻之余提笔撰写了《印外说印》一书,将于五月榴花时节由长江出版社出版发行;乃祖张樾丞的《士一居印存》一书也将同时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再版发行。

激情铭刻飞天盛事

提起这本新作,平时开口便笑的国维立时打开了话匣子:“想写这本书是跟奥运会和‘中国印’有关的。有朋友问我,‘中国印’是把‘京’字变形处理成了人的图案,在传统印章里有没有这样的做法?我说,当然有,春秋战国甚至更早的时候,已经出现了‘肖形印’,把文字的笔画变形成人或动物的图案。

同时还出现了‘鸟虫书’,历朝历代都不乏创作者。况且中国汉字本来就是起源于象形文字嘛。选择印章图案作为奥运会徽,本来出乎我的意料,但细细一想,又实在有它必然的规律。

中国的书法、绘画、雕刻、金石等传统文化艺术,透过这枚小小的印章,铭刻在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上。从这枚奥运会徽上,我更深刻地感悟到:篆刻艺术是中国艺术的符号,印章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结晶!”

国维由此想到,应该让这个“结晶”焕发出更多的光彩来,于是他开始提笔写书:《印外说印》。

“这两年多来,我放弃了不少应酬,利用业余时间,写成了这本小书。在20万字的基础上,又配了300多幅图片,只希望能为普及篆刻知识,弘扬中华印章文化,尽一点绵薄之力。只是学识有限,绠短汲深,不足之处希望能得到方家诤友的指正。”

张国维听说本报与北京市慈善协会共同主办中国书画名家慈善献爱心大型义卖活动,他专门手镌一枚“潇湘听雨”寿山冻石印参加义卖,今年1月1日至4日,这枚爱心印章在中国美术馆与公众见面。

如今的张国维,仍然保持着“童真”:看到街边有人打架,他会打手机报警,本来自己有事,还花时间配合警察去说明情况。文物局退休的一位老同志练习书画颐养天年,想请国维刻枚印,国维立即刻制了两方印,颠儿颠儿地给老爷子送家去了,老人站在家门口,目送了国维很久。

如今的张国维,仍然“激情满怀”:神舟六号飞船凯旋,本报专门制作了“神六史记”特刊,并特撰一联祝贺,联云:“天人合一仗神六;海龙过五待舟七。”上联是说依仗神六飞船得以天上人间通达如一;下联是聂海胜、费俊龙航天五日归来后,全国人民更加期待神舟七号飞天。

国维先生欣然应邀奏刀,连夜将此联镌刻于十四枚石章之上。字用阴文小篆,遒劲古拙,功力老到,当日刊载于北京晚报。

史树青先生曾在为《国维印草》所作的序言中说,“效丞(国维)年少才高,勤学刻苦,其于印学之继承发展自不可量。覃研印学,弘扬篆刻艺术,重任在肩,吾喜樾老之有孙矣。”他作诗一首勉励国维:“六十年来同古堂,印门三代一军张。曾侯钟峭D盘诡,宫瓦西京夜未央。”周家望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