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弧蒿矢 当年蓬矢桑弧意 岂为功名始读书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苦读的结果,换来金榜题名,光宗耀祖,这是古代多少士人的毕生愿望。这正如今日的学子,勤奋读书的目的,无非是期盼考试过关,并且取得好成绩,为升学铺路,为前程打好基础。
不过,犹如古语所说:“当年蓬矢桑弧意,岂为功名始读书。”读书如果只是为了文凭与职业,目的达到后就把书本束之高阁,阅读的时间未免短暂,得益既不多,也没真正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据我观察,在离开学校的最初几年,大多数学生还会看看书,包括文学作品。渐渐的,就跟书本脱离了关系,就算偶尔阅读,读的也是和职业有关的书,文学作品可就更少涉猎了。
多年前在职场,我曾协助面试准备当华文教师的求职者,其中,有一些是中途转行的非中文系本科生。遇见这类朋友,我必问的问题之一,就是有关他们的阅读习惯,曾读过什么文学作品。我所获得的答案,往往总是叫人失望。
文学作品中,我偏爱诗词。诗词学泰斗之中,我特别敬佩中国的叶嘉莹教授。拜读她的一系列著作,你会折服于她的博学与超强记忆力。叶教授就是一位爱书的人,一辈子与心爱的书本不离不弃。根据叶国威《忘年耄耋许相知——记叶嘉莹先生》一文,叶教授经常逗留在图书馆里,88岁高龄那年,还天天在图书馆看书。
当她在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做研究时,曾有人问她,整天在里面呆着,闷不闷?“不闷,我与古今的诗人精神往来。这是我的选择,我选择生活在图书馆。”她直爽地回答。(2015年1月23日《联合早报·名采》)
图书馆里,左图右史,生活其间,何等写意。但是,在社会上各个角落,也有许许多多可读的书,而且都是活生生的写实作品,篇篇精采绝伦。
在遥远的中学时代,我曾读过一篇课文《无字的书》。作者章锡琛告诉我们,“这没字的书,充塞在宇宙之间,万古常新,俯拾即是”。他所指的没字的书,就是大自然和广大的社会,是无穷无尽的知识来源。
前几天,据《联合早报·街坊》报道,立化中学的两名高二学生,去法庭经历了一次学习之旅。她们在法院旁听审讯,实地了解。其中一名陈姓学生,已经不止一次在法庭旁听了。她们在法庭上所看到的,就是一篇篇无字的书。法庭是个小社会,可洞悉人生百态。多少成功人士,因一念之差,成为阶下囚;多少富豪子弟,因家庭纠纷,遗产争执,反目为仇。人性的种种弱点,在这里可以一览无遗。
近日来,老是听到群众讨论“终身健保”,却没听见“终身阅读”的呼声。其实,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等重要,两者相辅相成。
优雅社会,国民要有健康的身体,更要有优良的品质。积极培养阅读习惯,有字的书,细细咀嚼;无字的书,心领神会。让书本陪伴一生,让人生丰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