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森主席 林森:抗战五十年的国民政府主席
林森有“三好”和“三不”:好佛、好古玩、好客;不再娶、不治私产、不杀生。
“ 林森:中正啊,我们是什么时候开始抗日的? 蒋介石:(立正)民国二十六年!但要从九一八算起,我们已经打了整整十年 林森:(摇头)是光绪二十一年,那一年,清廷把台湾割让给了日本,那一年,老夫在台湾参加了抗日军!中国人林森抗日于斯时始!到今天这场战争我已经打了整整四十五年!
公馆为砖木结构,平面呈“T”形,中西合璧式三层楼房,一二层现已改为仓山区图书馆,三楼是其生平展。1868年2月11日,林森出生于福建省闽县尚干凤港村。他从“一介书生到国府主席”的人生历程,以及他成为中华民国首任参议院参议长,又连任12年国家元首的经历,是很值得后人研究的。
游学君认为,纵观林森一生,有两点特质很为称道,一则平民品质;二是无为而治。前为私德,后为公德。私德佳,居社会高位而不招妒,公德正,处权利漩涡而不树敌。
据闻,林森虽身居一国之尊,但向来不以贵人自居,“平民元首”的形象使很多接近、了解他的人都肃然起敬。林森给人们的形象是:一身长袍马褂,鹤发童颜,银须飘垂;一根手杖,一副眼镜,仪态端正,举止稳重。如果不是他胸披红绶带,佩一枚青天白日的徽章,人们是不会想到这么一位慈祥的老者就是中华民国的国家元首。
曾有人这样描述过国民政府迁都洛阳办公时(南京国民政府曾于1932年迁都洛阳,并将其定为“行都”)林森在街上与市民接触的情景:那时洛阳市上,常见这位老人,长髯飘拂,御黑大氅,不带随从,散步街头,和民众商民随时接近,亲询民间疾苦。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身居高位的国民党元老,却长期鳏居,孤身一人。之所以如此,据说与他早年的感情经历有关。有人说,林森在家乡读书时,曾经由父母做主,与一位姓郑的女子结婚。二人感情很好,但婚后三年,郑氏因病去世,林先生遂发誓不再结婚。
也有人说,林森有一个知书达理、性格娴雅的表妹,二人从小在一起,青梅竹马,感情很深。但由于父母的包办,致使有情人难成眷属。后来,这位表妹因抗婚而去世,终于酿成一场爱情悲剧。这就是林森终身不娶的主要原因。
游学君认为,在当时社会里,有权有势的人之中,生活浪漫,妻妾成群,纵情享受,无视纯洁高尚的两性情爱生活的人太多,而对于林先生这种持独身主义,终身不娶的美德,我们真是由衷佩服。
胡适在1934年曾在《独立评论》发表一篇文章,标题是“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先生”。文章说,在去庐山牯岭的路上,有林主席捐造的石凳,上面刻着“有姨太太的不许坐”八个大字。有人看了觉得好笑,便大言不惭地说:“我若有姨太太,偏要坐坐看,有谁能站在旁边禁止我坐?”但是胡适认为这正是林先生的聪明过人之处。
他指出:“你有姨太太,你尽管去坐,绝没有警察干涉你。不过你坐下去了,心里总有点不舒服。林先生刻石的意思,也不过要你感觉到这一点不舒服罢了。”
林森在穿着饮食方面都很朴素,他经常身着黑色或蓝色大衣长袍,戴灰绒呢帽或黑色礼帽。一年四季,无论寒暑,都是一身布衣,只要厚薄之分,没有时常变化。在饮食方面,他也很简单,喜欢清淡素食,几乎烟酒不沾。
关于林森清廉,还有一个很好的印证是晚年林森渐渐丧失了对政治的兴趣,寄情花草,古玩。他虽然喜欢古玩,却舍不得花许多钱去买,他一般出的价位都在三五元上下,从不出高价。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后,根据他的遗愿将他的上千件藏品字画编号,放到一家古玩店抽签拍卖,本来这些古董字画不值什么钱(而且有许多赝品),但由于是林故主席遗物,盖有“青芝老人鉴赏”朱印,这批大多是赝品的字画身价顿升,不到三天,所有藏品即被抢购一空,共卖得银元近万元。
而所得之款全部捐献给了福建闽侯(林森故乡)中学作奖学金,资助优秀学生出国深造。
在林森任“国府主席”时,国民党内很多人都不重视这一“一国之尊”,甚至仅仅把他看成是“国府看印的”,林森却不以为意,他不喜欢张扬,做事低调,奉行不争权夺权,不作威作福,不结党营私的“三不”原则,被称为“超然派”。
比如洛阳警备司令陈继承来拜访,他拒绝接见,说以后武官直接去见蒋,文官去见汪,不必到我这里来啦,这种超然的风格使林森备受冷落。胡适曾经为此感慨,林子超(林森字子超)先生把国府主席做到了“虚位”,以至于虚到有的人居然已经“目中无主席”了。
林森担任国民政府主席时,行政院长由孙科担任。不久孙科下台,汪精卫继任。按规定,行政院长组阁之后,应该率全体部长参见主席。但不知什么原因,汪内阁一直没有履行这一规定。很多天以后,一位部长忽然想起此事,便对大家说:“我们就职一个多月了,还没有去正式参谒林主席哩!
”于是,汪精卫便派人通知林森,说明天上午要率领全体部长前来参见。第二天上午,当全体部长到达林公馆时,林森却突然“失踪”了。无奈之下,部长们只好留下名片,打道回府。没想到就在那天下午,林森又一个一个地回拜部长。这时人们才知道,他是因为“不敢接受参拜大礼”,才有意出门回避。
这件事在当时引起很大轰动,并被传为美谈。两年后,当林森连任国民政府主席并受到普遍好评时,胡适特意在上述《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先生》中提到这件事。他说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林森是一个识大体的人。他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抬高行政院长的地位。
因为当时中国刚刚实行行政院长负责制。如果他这个政府主席不识大体,不甘寂寞,不能把“政府主席”当做一个虚设的职务,那就很可能出现民国初年的“府院之争”,从而引起历史的倒退。正因为如此,胡适认为这是“林森先生在中国现代政治史上的重大贡献”。
对于国民政府主席的地位和作用,林森有他自己的理解。他说:“我的地位相当于神龛中的神位,受人景仰而不失其威仪,自然能保持庙堂之肃穆,家宅之安康。若神主显灵,则反倒一室彷徨,怪异百出。国家主席是虚君地位,其意义在于垂拱而治,不该去管的就不要去管,让有办法的人放手去做嘛。”
林森与蒋介石,在性格上一柔一刚,因此能够互相配合,长期共事而能安然无恙,这当然主要是因为林森的通情达理。抗日战争时期,林森曾对蒋介石说:“你尽可以专心致志于抗建大计的部署,领导全面抗战的进行”;而融洽民情,鼓舞士气等内政可由他来做。
林森从来不把自己当作元首,在公开场合都把领导抗战的功劳归于蒋介石,从来不妨碍蒋介石行使实际上的最高领导权,从而保证了他们之间长达十多年的合作,也使抗战期间最高领导层基本稳定团结。
话说这位“平民元首”,最终却因一场车祸离世,1943年5月12日上午,林森前往重庆出席加拿大新任驻华公使欧德伦的递交国书仪式。早上他入往常一样梳妆穿衣,一切准备就绪,林森坐上车出发,但是因为当时时间有点赶,司机就把车子开得有点快,司机在避让大卡车之时,方向盘转的过猛一下子重重的撞到了一颗大树上。
林森被从后座撞得跌下座位,只见林森连忙爬起来说没事没事,这时候车子也抛锚了。当修好车子到达国民政府时,卫兵将林森扶下座位时林森的头已经外向一边了,随即卫兵赶紧将林森送去医院。林森被诊断为脑溢血,7月31日病情恶化第二天下午就病逝了,这就是林森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