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德明语言学 学语言怎样最有效?上外教授梅德明谈语言思维培养

2018-04-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编者按:英语被很多家长看作是孩子顺利通往21世纪的通行证,时下,也有越来越多的父母将孩子送往早教培训机构学习英语,中国孩子学英语的年纪越来越小,英语培训"幼龄化

编者按:英语被很多家长看作是孩子顺利通往21世纪的通行证,时下,也有越来越多的父母将孩子送往早教培训机构学习英语,中国孩子学英语的年纪越来越小,英语培训“幼龄化”问题突出。中国孩子学习英语真的是越早越好吗?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梅德明结合自己在美国宾州印第安纳大学以及上海外国语大学任教的阅历,谈到了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问题,并提出提议。他认为,语言学习一定是跟社会、文化、思维、学习方式挂钩的,学习外语的同时要注重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价值观、思维过程。

对于孩子最佳的外语学习时间段的问题,梅德明说学习外语早可能对语音、发音的准确性有好处,但是对推理性的、归纳性的、建构性的能力不见得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反而是十二三岁或者以后效果会更好。

搜狐教育《智见》独家专访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采编/搜狐教育 王学涛

谈英语学习丨

跟社会、文化、思维挂钩的语言学习才有血有肉

【搜狐教育智见】:传统的英语教学更多的是教授学生知识在现在,现在很多学校对英语的定位不再是简单的语言的学习,而是语言背地的文化和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对此您怎么看?

【梅德明】:外语学习素来不是一个简略的学习知识的过程,在学习外语的同时要注重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价值观、思维过程,其中的内容是非常丰盛的。如果把外语学习理解为知识的摄取、传授,就曲解了外语教学或者外语学科育人的根本目的,而且也不会有好的效果,学到的只是一堆纷乱的、没有构造化的、没有任何使用场景的知识。所以语言学习一定是跟社会、文化、思维、学习方式挂钩的,这样的语言学习才是有血有肉的。

【搜狐教育智见】:应该如何把对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培育落实到课程当中?

【梅德明】:如果说我们仍是把文化、思维、语言作为三个不同的维度进行分割,而不是有机地把连在一起的话确定没有什么效果。例如我们非常强调阅读能力,阅读实际上波及内容、价值观,也有很多知识以及对事件的判定,或者对天然界的一些意见。

在阅读一篇文本,你可以判断这是事实,还是观点?作者要表达什么思维,目标是什么?这个过程就像是跟一个真实的人进行交流,那么就会从文本中找到非常有趣的内容,同时也可以用归纳整理的思维方式来解析并做出断定,剔除无关的信息、不用要的预测,做到对文本真正的理解。

【搜狐教育智见】:您认为最佳的外语学习时间段是哪个时间段?一些英语课外辅导,通过在线方式让孩子直接学习国外的课程内容,您怎么看?

【梅德明】:外语学习还是要根据学生本身的外语学习规律,国内外有各种各样的考察成果,但是很少有支持越早越好,当然相对不会支持越晚越好。学习外语早可能对语音、发音的准确性有利益,但是对推感性的、演绎性的、建构性的能力不见得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反而是十二三岁或者以后效果会更好。

对于国外的课程、国外教材的引进还是要谨慎分析,可能会有水土不服的情形,有些机构宣称美国三五岁孩子母语的教材放在中国孩子身上能够取得跟学母语一样的效果,这就忘了学习的环境、背景,我们的学习是以中国语言、中国文化、中国人群为背景的。

谈阅读与写作丨

美国研究生、博士生阶段阅读量是中国学生数倍

【搜狐教育智见】:有北大女孩坦言她在哈佛学习一周的阅读量简直是在北大一年的阅读量。在您看来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的阅读量差距真有这么大吗?中国学生写作能力和美国学生的写作能力主要差在哪些方面?

【梅德明】:从整体来说,中国学生的阅读量确切不够。美国学生的阅读量比较多,而且学历越高读得越多,到了研究生、博士生阶段阅读量可能到达中国学生的几倍,但是在本科阶段差距并没有那么大。

美国学生进入大学后第一年,有写作课等大量读、写的机遇,而且需要学生本人剖析、思考,通过笔记汇报,而不会在课堂上占用大批的时间进行文本解读。老师在在安排功课的时候,会有意的引导学生读书、思考,可能还有一些学习办法的指引。从读、说、写、听来说量都很大的,除了读、写的量比国内的学生多,国外学校对抒发才能的造就也非常重视。

【搜狐教育智见】:如何提高中国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呢?

【梅德明】: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没有技能,没有捷径。就是要多读、要多写,同时要读有意义的、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写作也不要为写作而写,而是有感而发,自然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或者置疑。

所以,不要等待通过短短几个星期,就能提高阅读能力或者写作能力。这并不是阅读速度或者写作效率的进步,而是对整个文本承载的文化内容、观点、要表达的理念,包含概念性和规律性的内容的懂得,这样的阅读与写作才有意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国内外教学都有许多方法,但是一定要联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面对的实际。

谈英语专业发展丨

高校专业建设要避免盲目跟风

【搜狐教导智见】:高效扩招以来很多高校都在办英语系,但因为师资不够等原因学生的教学质量下降,在您看来高校的英语专业下一步应该朝什么样的方向发展?

【梅德明】:高校办英语专业首先解释社会确实需要,其次英语专业初创门槛较低。但要把英语专业做好一定要有学科建设,要有专业的实践支撑。就要考虑到英语专业的本色是什么,特色是什么?英语是一个人文学科专业,当面有大量文学创作,承载着很多科学文化知识。假如从英语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的本色方面考虑能够借鉴中文专业的建设。所以高校建设英语专业本质和特点都要斟酌,要防止盲目跟风。

【搜狐教育智见】:很多高校在发展英语专业的时候会和当下一些比较热的专业结合,但是社会发展非常快,您认为高校英语专业的发展,怎样才干把握住社会现实的需要?

【梅德明】:高校培养人才一定是要走向社会的,通过工作给社会带来价值,同时实现个人价值,从这个角度来说,办专业、培养人要考虑到人才在未来的应用趋势。所以,需要结合现在的需求做市场分析,依据市场需求导向来调整人才培养的方向。

但是还应该考虑到另外一个问题,现在社会、知识变化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我们要永远去追随它吗?所以要带给学生一些能够终身受益的知识、能力,例如培养学生跨学科的能力,立足本专业知识,能够举一反三,又能够倏地转型的的能力。这些综合能力的培养比为学生贴上商务英语、科技英语等标签要重要得多。

谈人才培养丨

从满堂灌式教学转向某一方向、专题的讲授

【搜狐教育智见】:您曾经在国外教授东方文明史,同时在外语教育方面也是专家,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培养国际化视野和传统文化两者之间应该寻找怎么样的均衡?

【梅德明】:在国外讲中华文明、传统的文化,是用外国人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的故事、文化,这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我们还要知道做人立足点在哪里?价值观在哪里?对英语这个工具是怎么看的?我以为要学好外国语,做好中国人。我们不是在培养外国人,而是缺乏能够用外国人听得懂的话语来讲中国故事的人,或者能够把国外先进文明结果引进来,加以分析、解构,建构属于自己的成果的人。

所以培养外语人才不是把他培养成为外语流利、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完全西洋化的人,而是要培养拥有国际视线、但具备家国情怀的人。

【搜狐教育智见】:这样的培养理念在教育过程中,详细怎么落实?

【梅德明】:这需要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基本转变,要让学活泼成为学习的主体,例如通过组织形式的转变,从满堂灌式的教学转向某一方向、某一专题的讲解,发学生心坎对知识的盼望,对技巧掌握的需求,并且通过课外的运动进行配合。教无定法,但是教学一定有法,教学一定要懂法,这是非常重要的。例如上海外国语大学通过演讲课、模仿结合国、语言村等实际活动增加学生与外国的学生的交换、互动。

【搜狐教育智见】:在中国,有这样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在英语学习方面学生应试能力非常强,但口语表达能力很差。在您看来,中国学生目前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梅德明】:比较广泛的问题是很多学生学无效果,学习没有很好的效果。既有学习方法的问题,也有时间支配科学性的问题。但最重要的是学习一定要有意义,不能为学习而学习,干燥地去摄取混乱的知识,这没有效果没有意义。英语教育不应该培养听不懂的“聋子”,看不清楚的“瞎子”,说不清晰的“哑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