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肖全 著名摄影师马克吕布去世中国旁观者留下纪实经典

2018-03-3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据法国媒体报道,法国著名摄影师马克·吕布于当地时间8月30日去世,享年93岁.马克·吕布以<埃菲尔铁塔上的油漆工>成名,自1957年起,前后20余次访问中国.在

据法国媒体报道,法国著名摄影师马克·吕布于当地时间8月30日去世,享年93岁。马克·吕布以《埃菲尔铁塔上的油漆工》成名,自1957年起,前后20余次访问中国。在马克·吕布的镜头下,不一定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件,“他也拍弄堂里玩耍的小孩、沿海城市中工地上的小伙、街边下棋的老头”,在著名摄影师肖全看来,从马克·吕布的镜头下可见新中国的变迁。

14岁拿起相机拍下第一张照片

1923年6月24日,马克·吕布出生于法国里昂,在家排行老五。与善于交际的哥哥姐姐相比,马克·吕布显得内向、害羞。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家里,我哥哥姐姐总有说不完的话,我只在一边悄悄听、默默看。或许是这个原因,我的双眼逐渐学会自己找乐子,形成了自己观看世界的方式”。

14岁时,他拿起父亲的袖珍式柯达折叠相机拍下了第一张照片,自此他找到了与世界进行对话的方式,开始了终其一生的摄影生涯,

二战结束后,马克·吕布在里昂中央理工学校学习工程专业,毕业后,他在里昂工厂做工程师。上世纪50年代初期,马克·吕布放弃了工厂的工作,开始以摄影师为职业。不久后,前往巴黎后,有幸结识了玛格南图片社的创始人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布列松对他的摄影创作给予了很多的鼓励。马克·吕布在《生活》杂志上发表了成名作《埃菲尔铁塔上的油漆工》之后,布列松将马克·吕布吸收为玛格南图片社的成员。

加入玛格南图片社的日子里,马克·吕布如鱼得水,他的足迹遍布亚洲、非洲和美国,既见证了战争的残暴,也抓拍了很多耐人寻味的日常生活。

1957年开始20多次访问中国

上世纪50年代,马克·吕布在印度认识了周总理身边的人。通过这层关系,1956年9月,他接到正式通知,“允许我1957年1月1日起待在中国。作为一家法国杂志的记者,我在中国工作过4个月”。

从1957年算起,马克·吕布曾20多次访问中国。其间,他拍摄了大量中国名人的照片,如那张著名的《周总理》,据肖全了解,当时周恩来总理在和法国前教育部长聊天时伸出两根手指,“我在法国只学到了两样东西,一个是马克思主义,一个是列宁主义”。这个场景被马克·吕布迅速抓拍了下来,成就了这张经典之作。

他也拍了很多普通中国人的生活照片,尤其是1993年那次来中国,“他感觉到中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当时肖全作为他的助理,跟他跑遍了沿海的诸多城市,从街头到工地,他从细微处见大格局,如“弄堂里玩耍的小孩、沿海城市中工地上的小伙、街边下棋的老头”,此外,女星巩俐当年那青涩的模样也被他定格在胶片中。在肖全看来,从马克·吕布的镜头下可见新中国的变迁。

2010年,马克·吕布因《直觉的瞬息:马克·吕布摄影回顾展》最后一次到访中国。“展览结束后,他执意要来到他熟悉的上海大厦去拍浦东”,肖全仍然记得,那天下着大雨,“但他一直不停地拍照,他或许想用这种方式向这个国家说再见”。

>>摄影师肖全回忆

你让我尊敬却难以效仿

1993年初,法国驻广州领事馆文化参赞问我:“你知道马克·吕布吗?”我说,“当然知道”。文化参赞希望我为马克·吕布推荐一位会讲英语或法语、能带他走路的助手。当即,我难掩内心的兴奋,毫不犹豫地推荐了自己。自此,我有幸与马克·吕布一起工作了4年,此后也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马克·吕布是一个很敏锐的摄影师,他深知,1992年的“南方讲话”后,中国一定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他渴望记录这种社会变迁。1993年6月开始,我带着马克走遍了沿海的城市,后来又一起北上,到过中国很多地方。他不停地在路上行走,很多平常的小细节都会出现在他的镜头下。在我的记忆里,平时的马克·吕布爱开玩笑,但他又是一个非常严谨的人,经常会叫我给他去买《China Daily》,看看中国各地正在发生什么。

让人很难想象的是,作为一个国际知名的摄影大师,马克还特别节俭。有一次,我和他在广州一个商场内拍完相片走出来,他注意到马路边上的一个水果摊上摆着他最爱的芒果,我问完价格告诉他后,马克摇了摇头往前走开了。看着无精打采的背影,我当时觉得有趣,于是拍下了那个背影。

很多年以后,在马克80岁生日的时候,把这些当年自己给他当助理时拍下的一系列珍贵的照片送给了他,留下的文字是:“献给一个80岁还在拍照片的人,你让我尊敬,却难以效仿”。

让我意外的是,当天他就给我回了传真,他说见到照片非常开心,“你知道吗,你的这些照片让我的朋友和家人对我刮目相看呢!给我一个你的地址,我要给你寄书来”。他还打趣说,“你的女朋友们怎么样了?你还留着马尾巴吗?你有点儿神秘,但你有一颗很好的心”。让我倍感荣幸的是,马克很喜欢我给他拍的照片,他把这些照片用在其世界各地展览的现场。

第一次见到马克时,他就特别鼓励我一定要去巴黎看看。2009年,我终于如愿以偿。再次见到他时,86岁高龄的马克已经快认不出我来了,我就说“没关系的,我给你看些照片”。当我打开电脑,看到我们那些熟悉的场景后,一切又像是回到了13年前。

他用他的手搭在我的肩上,我们一起拍合影,问我的近况,重新把当年我给他写的信拿出来,还俏皮地指着我拍摄的杨丽萍的照片问我,“她是不是你的女朋友?”我赶紧说,“她是我的好朋友”。他陪我去街上买东西,当他看到一些好玩的画面时,他会情不自禁地说,“nice photo,nice photo”。尽管这时的他没有拿起照相机,但一直没有停下来观察。

2013年,我又在巴黎见到他,当时他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了。到那儿后,我站在蓬皮杜的楼上,看着远方的埃菲尔铁塔,我觉得那就是马克,因为他是拍《埃菲尔铁塔上的油漆工》成名的。待到太阳落下,月亮和星星升起来,我还不愿意离去,一直在那儿拍照片。第二天,我告诉自己一定要跑到这个铁塔上去,找到当年马克在铁塔上拍油漆工的那种感觉。

昨天,听到马克去世的消息,我很难过。在我年轻的时候,能够见到马克并和他一起工作,是件非常幸运的事情,他对我的影响特别大,不仅仅是摄影,更是对于年轻人的鼓励。我想着大概是玛格南的传统,当年若没有布列松的赏识和不断的鼓励,马克是不可能放下一切来陌生的亚洲国家,也不可能有20多次来到中国。

今年6月24日,是马克93岁生日,我在上海办了一个展览,呈现了我镜头下的马克,展览名字为《给马克·吕布的礼物》,展览本来是昨天结束,但我正在努力使其延期。(肖全口述 记者易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