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石纪念馆 省市华文教育基地求雨山名人馆藏胡小石临金文书法赏析
胡小石(1888年-1962年),名光炜,字小石,号倩尹,又号夏庐,斋名愿夏庐,晚年别号子夏、沙公。祖籍浙江嘉兴,出生于南京。国学大师,兼为文字学家、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
胡先生早年列于李瑞清(梅庵)大师门墙,不只学术研究之广博既便书学思想亦深受此老之熏染,至深至细。五十多年前与晚生小子论及三代吉金文字、篆书创作。言必称“神游三代,目无二李”(指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与秦李斯、唐李阳冰,实则此二公为小篆大家也)。
要正确、公允地赏析此帧书法,必先从书史书论的角度审释:胡先生有《书艺略论》乃承民初刘师培《论书法分方圆二派考》之余绪,进一步分先秦金文为殷派、周派、楚派、齐派等。并谈到“楚圆齐方”。这自然是相对而言的。所谓“方笔”是指线条的强硬直截与线条转换方向留下的方折棱角,而“圆笔”则与之相反。不是说绝对的不见方折。
楚国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后来又汲取中原文化,直至西周以后才渐渐透出些消息来。既有大篆沉雄绵亘、牵裹篆引、气度轩昂、井然有序、贯通始终、绝去丝毫的舛失、拖沓;更妙契楚文化的地域特点,这里有《离骚》的魂魄、《天问》的精灵。
请读它的结体大小不一、参差不齐,呈现在我们眼前的略见颀长的结字,无一字不欹侧;而字与字之间的顾盼呼应,随势生发,又无一字不稳妥。以时尚的话讲,造型奇姿百出,妙趣横生,令人目不暇接。似一群活泼天真的顽童,雀跃欢腾,呼之欲出。
仔细品味,线质豪放粗犷而又凝重含蓄,章法朴拙而赋空灵之气韵。实则先生将老辣与稚拙、稳健与恣肆,十分完善地统一在一起。既有铭文的遒美凝重,仿佛还夹杂着行草书的流畅飞动。先生此时刚过花甲之年,人书俱老矣。
试想一下,前辈从西周重器上铸造的铭文,又以羊毫软笔沾墨书写在质地柔软的宣纸之上。这岂止是个简单地古文字衍化、移植,书写技巧的精美演绎,审美情趣的整合、再现。实在是彰显一位学者、一位书家心理流程的艺术升华。若无学养与功底,只能望其项背。
请注意此帧作品右下方跋款:“戊子十月(1948)沙公为慧瑛临”从源头上溯,先生早年从李师宗北碑,得力于《郑文公碑》与《张黑女墓志》。中年以后,兼临钟繇与“二王”,于钟书喜爱《戎路表》;于王羲之推崇《乐毅论》;于献之则擅临《十三行》,还写过贝义渊的《萧憺碑》。
他以碑体方笔化入二王,乃一般书家的不能为也。前年,笔者有幸在南京博物院拜读先生年轻时摹写颜真卿的“唐楷”。字画刚劲,挺然奇伟。再读中老年时期的行草书,犹如此跋款,书卷气、金石气浓郁。落笔之痛快淋漓,显然与帖学家大相径庭。如此独到的踔厉大笔,森森戟然乎!颇见金石碑派书派的风骨。(求雨山名人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