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凯的墓碑 林毅夫:杨小凯对反思主流经济学的贡献

2017-11-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小凯一生追求的是中国现代化,是一个非常严肃的学者,希望通过自己理论的研究和认识来推动中国现代化.理论是为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所以我想从中国经济改革这个角度切入,

小凯一生追求的是中国现代化,是一个非常严肃的学者,希望通过自己理论的研究和认识来推动中国现代化。理论是为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所以我想从中国经济改革这个角度切入,谈谈理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从这个角度探讨中国经济学科的发展。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发展,可以说是人类经济史上的奇迹。连续35年平均9.8%的增长,在人类历史上是不常有的。经过35年的发展,中国从一个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1978年的时候,我们的人均收入连非洲国家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都不到),到去年人均6800美元(一个中等偏上国家)。

中国在这个过程中,6.8亿人摆脱贫困。中国从一个在世界上微不足道的经济体,在2010年超过日本,变成世界上较大经济体,而且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今年年底,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会超越美国变成第一大经济体。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也从一个内向型的、在国际贸易上微不足道的小国,在2010年超越德国,变成最大出口国,在2013年超过美国,变成全世界最大贸易国。

杨小凯希望通过自己理论的研究和认识来推动中国现代化

这样一个增长奇迹,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连续取得10多年的快速发展,大家对中国的前途是没信心的。即使到今天,很多人对中国的前途还是没有信心。因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的主流经济学界的看法是新自由主义的,认为计划经济体或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之所以搞不好,是政府干预太多,政府失灵。

解决这个问题的看法,就是华盛顿共识所讲的“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用拉里•萨默斯文章中提到的一个笑话,你任何一个问题问5个经济学家,他们给你6个不同说法,谁都不赞成另一个说法。

但对于计划经济如何向市场经济转型,他说,大家有一个共识,这个共识就是华盛顿共识的“休克疗法”。

但问题是,当时看到中国即使有10多年的快速发展,他们认为这个发展无非就是中国当是80%以上的劳动力在农村,当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当然生产率会增加,但是由于它认为中国体制机制矛盾重重,分配是不公的。

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20多年过去了。我们看看转型绩效。基本上,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这一群国家中,少数几个表现好的,除了中国之外,像越南、柬埔寨,都是跟中国一样渐进的双轨的转型,包括在苏联、东欧当中,表现最好的波兰,大型国有企业都没有私有化,要是有私有化也是经过20年以后的最近这几年,波兰在这一次经济危机中表现也最好,因为它金融也没有自由化。

而那些真的根据华盛顿共识去做的,基本上经济崩溃、停滞,危机不断。

当然,当时很多人反对中国的双轨渐进的改革,认为如果你用这种双轨渐进的改革,保留政府的干预扭曲,就会出现一些所谓制度的腐败、收入分配的恶化,这个问题确实在中国转型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是,推行休克疗法的那些国家,这些问题也存在,而且从程度上讲比我们国内还更严重,比如俄罗斯,各种证据显示,它私有化以后,对原来的大型国有企业,比过去国有的时候补贴还多,其腐败情形比我们的情形还严重,这有大量的研究。

我们的收入分配也是差距越来越大,但是前苏联国家差距恶化的程度比我们有过之而无不及。

为什么主流理论指导政策会失败

至少从改造世界角度来看,主流理论是没有帮助这些转型中国家去改造到一个更好的状况。不仅转型是这样,其实发展中国家面临最大的挑战是发展,我们知道,发展经济学是二战之后变成现代经济学当中的一个分支学科,曾经一段时间非常热门。

二战以后的发展经济学主要的理论是结构主义,认为发展中国家要赶上发达国家,当然必须有发达国家的生产率水平,要有发达国家的生产率水平就必须有发达国家的现代化的大产业。他们认为,当时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出发达国家这样的大产业是因为市场失灵造成的,因此主张由政府干预的方式去动员资源、配置资源,直接发展现代化大产业。

可是现在,三代人的时间过去了,实际上表现的情形是,二战以后,200多个发展中经济体当中,从低收入进入到中等收入,然后变成高收入的,只有两个经济体,一个是韩国,一个是台湾。从中等收入变成高收入的,只有13个经济体,当中有8个是西欧周边的欧洲国家,另外5个是日本和亚洲四小龙。

也就是说,从二战以后200多个发展中经济体,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长期是陷入在中等收入或低收入水平上,少数几个成功的,从他们的发展政策推行,从当时的主流理论来看,都是错误的,因为主流理论主张进口替代去发展现代化的大产业,才能够赶上发达国家的生产率水平。我们知道,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先是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且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推行的是出口导向政策,不是进口替代政策。

理论是为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现在回顾起来,主流理论似乎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因为它在说明,发展中国家为什么落后,转型中国家为什么没有效率,好像可以说得非常清楚。

比如,它认为转型中国家效率很低,是因为政府干预过多,而且这种干预会造成资源错误配置,也会造成各种寻租腐败行为。从发展理论来看,好像也讲得很清楚,你要变成一个现代化国家,要有那样的收入水平,就必须有那样的生产率水平,你就必须有那样的产业技术水平。

这些似乎都可以说明得非常清楚,因此有非常大的市场。但是以主流理论改造世界,到现在为止,基本失败。还没有看到一个发展中国家或转型国家根据主流理论去制定发展政策成功的,或根据主流理论去制定转型政策成功的。

为什么根据主流理论来制定发展政策、转型政策,好像可以把问题看得很清楚,但是作为行动的指导却都是失败的?我想最主要的是,主流理论从18世纪开始,都是在发达国家发展起来的,它是以发达国家的经济作为参照系的。

比如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是在1776年,当时英国在世界上是最发达的国家。我们知道,理论的适用性,决定于条件的相似性,那么发展中国家的条件与发达国家的条件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发达国家的理论不见得适用于发展中国家。

更何况,西方主流理论就像时装一样,是一个潮流,这段时间是这个主流理论,过一段时间,又变成另一个主流理论。那么我们拿发达国家的主流理论,到底哪个理论可以拿到发展中国家来参照,也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