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芳的资料:中国著名诗人 散文家

2017-06-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何其芳(1912年-1977年) 我国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红学"理论家.四川万县(现重庆万州)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是"汉园三诗人"之一.著作

  何其芳(1912年—1977年) 我国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红学”理论家。四川万县(现重庆万州)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是“汉园三诗人”之一。著作主要有:散文集《画梦录》(成名作),诗集《预言》,红楼梦的研究也颇有建树。

何其芳早年诗,华丽哀婉,引人神伤,充满个性的光芒。1938年入延安;任“鲁艺”主任;并做过朱德的私人秘书;受到极大器重,文风大变,充满时代的革命强音,此时代表作:《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广阔》,《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基本放弃创作(但仍创作了象《我们最伟大的节日》这样的作品),主要从事文学批评,文学理论研究(红学)以及教学工作,历任我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我国作家协会理事和书记处书记,我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等职。1957年在对胡风的政治运动中,措辞激烈,与胡风激烈交恶。最后,在文革中也不能幸免,被打为“走资派”,1977年病逝。

其他作品有:文艺论文集《关于现实主义》、《论〈红楼梦〉》、《关于写诗和读诗》、《文学艺术的春天》等。此外,他的作品《散文三试》在1980年代被列入成为香港中学会考的中文科课文之一。

何其芳出生在一个偏远山乡的封建大家庭里,虽然得到过祖母和母亲的溺爱和庇护,有过一点童年的天真和欢乐,但父亲严厉的封建家法管教,使他仅有的一点天真和欢乐很快就丧失了,加之乏味的私塾生活,使他的童年过得很暗淡,养成了孤僻和忧郁的性格。

即便到了中学和大学,何其芳还是习惯于把自己关闭在孤独的世界里,生活在自己的梦境中。加之初恋的失败,更加深了这种寂寞与苦痛。于是何其芳只能到梦幻世界里去寻找那甜美的爱情。孤独和寂寞使何其芳对现实与未来缺乏信心、对自身和他人缺乏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