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双全的刘镇武将军
驻香港部队筹备期间,谁是第一任司令员,一直是海内外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当时社会上有许多传说。正当人们关注议论之时,《人民日报》当时海外版刊载了长篇报告文学“驻军香港”的一段文章,介绍了刘镇武同志的情况,向世人披露了一些关于这位即将出任驻港部队司令员的人民解放军优秀将领鲜为人知的故事。
刘镇武将军1944年出生在湖南省益阳市南县一个乡镇,父母都是普通百姓。他出生时,正值日本鬼子的铁蹄在中华大地上肆意践踏,到处烧杀抢掠、狂轰滥炸。乡镇被日本占领,母亲抱着刚刚出生的他躲进了山沟里,血气方刚的父亲望着刚出生的儿子,费了很大心思给他起了一个寄托心愿的名字--镇武,意思是长大了到镇上比武,练出硬功夫,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同时也希望他长大后能保卫国家和平,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也许父亲起的这个名字预示了刘镇武将军日后的命运。
1961年,盘踞台湾的蒋介石叫嚣“反攻大陆”,不时对我东南沿海骚扰破坏。为了保卫国家的安全,保护老百姓生命财产,心怀壮志的刘镇武,在刚满17岁的那年,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应征入伍,走上了保卫祖国的战斗岗位,成为广州军区某团“黄草岭英雄连”的一名战士。
从士兵到将军,他在军营里度过了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岁月。几十年的军旅生涯,他先后在基层连队、军、师、团机关有过任职的经历。1964年全军大比武,他作为训练尖子班的班长,代表广州军区参加了在信阳举行的全军单兵战术班尖子比武,夺得第一名。
以此为起点,刘镇武将军在军旅生涯中走出了一串闪光的脚印:从“黄草岭英雄连”到团作训参谋、作训股长,从广州军区军训部参谋到作训处长、副部长;1983年任某集团军参谋长,参加指挥了多次战役反空袭、抗登陆等军事演习;1984年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代表团成员赴罗马尼亚考察;1987年至1989年在国防大学基本系学习,答辩论文《抗登陆战役作战问题》被评为优秀论文,因学业成绩突出,被国防大学评为优等生;1989年任某集团军副军长,1992年3月任军长,当选为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刘镇武将军精通部队军事训练和管理工作。因为他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多年来坚持潜心研究部队军事训练和管理规律。他依据实践经验和工作体会撰写的《应重视改革指挥方式的研究》、《谈谈战区作战的几个问题》、《试论山岳丛林地战术指导思想》、《新时期部队管理规律》等十多篇论文先后在军内外获奖。由他主编的《现代军队指挥》全书40万字,由国防大学出版社出版,成为军事指挥员的自修课本。
1979年刘镇武将军参加了边境自卫战,在奇穷河边、在凉山、在高平都留下了他的印记。他不仅骁勇善战,而且还十分重视部队思想政治工作。每次下部队,都与连队官兵同吃、同住、同训练、同劳动,经常找干部战士谈心,做官兵的思想工作。一直到任驻香港部队司令员以后,他还保持了这个习惯,部队进行政治教育时,他经常亲自准备,给机关和基层官兵讲政治课,深受官兵的欢迎。
刘镇武将军治军严明,处事低调,话语不多,为人谦逊。同时爱好又非常广泛,对文学、体育、摄影、盆景艺术都有兴趣。刘镇武将军在谈到个人兴趣时说,“最大的兴趣是学习,每天用两小时读报,所订的10多种报刊要阅读一遍”。
他经常看的书有《战争论》、《朱可夫回忆录》、《毛泽东军事文集》、《邓小平文选》、《莎士比亚全集》、《三国演义》、《资治通鉴》等政治、军事、文学书籍,对哲学、历史、经济以及天文、地理等方面的书也有涉猎。除此之外,他还喜欢运动,爱爬山、游泳、打乒乓球、羽毛球;静下来也练书法,偶尔闲暇时,还喜欢自己动手制作盆景。
就在《人民日报》海外版登载这篇报告文学后不久,刘镇武同志走上了驻香港部队司令员这个举世瞩目的重要岗位。他出众的才华和个人魅力很快赢得了香港同胞的认同和赞许。香港舆论一致认为,“刘镇武是一位具有优秀军事指挥素质的现代儒将。由这样的人统领部队进港,我们放心,我们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