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演奏家于丽娜 著名小提琴家俞丽拿

2017-07-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柴亮始终忘不了自己快乐的童年.少年时代.柴亮告诉记者,现在的孩子条件太优越了,家长什么都替他们弄妥当,然后告诉他们:好了,你专心学音乐吧.但

柴亮始终忘不了自己快乐的童年、少年时代。柴亮告诉记者,现在的孩子条件太优越了,家长什么都替他们弄妥当,然后告诉他们:好了,你专心学音乐吧。但柴亮还是希望学生能像他小时候那样天天玩。 热爱生活的柴亮,觉得生活对他特别厚爱,似乎只需付出七八分的努力,生活就会给予他十分的回报。

他是“有子万事足”的父亲,说起刚一岁多的儿子,柴亮觉得他很幸福;他满意自己的婚姻,当年的同学中,只有他和夫人郭庆恩爱如初。 现在的柴亮把自己定位为艺术家而不是演奏家。

他不为名利,只为追求音乐的更高境界。对于音乐凭什么打动人?柴亮认为是艺术功力和修养。 一些中外音乐评论家谈到柴亮的演奏,都喜欢用“诗意的、灵性的”等字眼。柴亮自己对这种评价也比较认可。

不久前,在北京解放军歌剧院,上演了一台由柴亮指挥、主持、主奏的音乐会,但柴亮演奏的不是大协奏曲而是长度分别只有几分钟的《查尔达斯》和他最喜欢的《渔舟唱晚》。整台音乐会的曲目,观众耳熟能详的程度近似流行音乐。

这样的演出究竟能发挥柴亮几分功力?柴亮说,“古典音乐不能被音乐圈自己的人孤立起来,必须在培养观众上花力气,无论在美国还是在亚洲都是这样。”柴亮第一次在舞台上不仅用琴和弓传情达意,而且张口说话。

他以他的大师风度、幽默谈吐完全控制了场面。 听众朋友,您正在收听的是龙的传人,在节目的最后我们为您介绍“飞虎英雄”彭嘉衡先生。 听众朋友,印度尼西亚归侨彭嘉衡,是抗战期间驻湖南芷江空军基地“飞虎队”飞行员。

他多次出生入死,驾机轰炸侵华日军军事目标,取得了骄人战绩,自己的战机也被日军打了20多个弹孔。 彭嘉衡1920年出生于印度尼西亚,祖籍广东兴宁。1944年初,彭嘉衡等10余名来自中国的飞行学员,结束了在美国亚利桑那州鹿克高级飞行学校一年多的全面培训和作战训练,从美国洛杉矶出发,踏上了抗日报国的征程。

彭嘉衡一行搭乘一艘6000吨级货船回国,船上还装载了4架P38战斗机。

为了安全,轮船绕道南太平洋,经新西兰、澳大利亚、斯里兰卡到达印度东部的加乌格达;又从加乌格达转乘飞机经昆明、重庆,最后到达当时中国最大的空军基地、美国空军称之为“万能之王”的湖南芷江机场。

此时已是6月底,从洛杉矶到芷江,万里路程走了近半年时间。 1943年至1945年,美国援华空军驻芷江团以上军事机构多达15个,驻军最多时达到6000余人,战斗部队包括一个混合大队、一个轰炸机大队、两个战斗机大队。

彭嘉衡到达芷江后,被分配到中美空军混合团战斗机大队(又称空军五大队),该大队辖4个中队,每个中队4个分队,一个分队6架飞机。他们和美国飞行员混合编入中队。 在芷江一年多时间,彭嘉衡先后驾驶P40和P51战斗机,执行侦察、扫射、护航、空中格斗等战斗任务64次,先后获得美国空军“优异飞行十字勋章”以及“航空奖章”。

中国空军也授予彭嘉衡两枚飞行奖章。 彭嘉衡至今还记得他最难忘的3次战斗: 1945年春节后的一天,彭嘉衡随五大队10多架P40战斗机,出击长沙日军汽油库、运输车、运输船等军事目标。

在执行任务中,他亲眼目睹一名中国飞行员的飞机中弹后摇晃着向基地飞去,其它飞机都已全部返航,这名飞行员却永远失踪了。

彭嘉衡说这次战斗是令他最难过的一次。 同年3月的一天,彭嘉衡和空军五大队10多架P51战斗机奉命前往南京执行任务。沿长江飞行到达南京后,分别对南京的明故宫机场、教场机场进行攻击,前后不到20分钟,就摧毁了15架日机,彭嘉衡及战友迅速安全返航,无一损失。

彭嘉衡说,这次战斗是他参加空战中最痛快的一次。 彭嘉衡参加的最惊险的一次战斗是在1945年4月初,他接到轰炸武汉江面日舰的命令,当他把机上悬挂的炸弹全部投向日舰的同时,也被日本军舰上的防空炮火击中。

彭嘉衡驾驶受伤的战机艰难返航,到达芷江机场后,战友们数了数弹孔告知,他驾驶的P51战机机尾被日军打了20多个弹孔。 彭嘉衡在参加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最后一战--芷江保卫战(又称湘西会战)后,激烈的战事基本结束了。

1945年8月15日,在一个简陋的兵营俱乐部里,上司告诉大家,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了,顿时,飞行员、技师、地勤人员大家相互拥抱,叫呀、唱呀、跳呀,尽情地狂欢。

他们还请来摄影师拍照纪念,留下了许多见证抗日战争胜利的珍贵历史照片。 现在85岁高龄的彭嘉衡老人住在北京。9月6日湖南芷江举办了第二届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有100名左右的海内外飞虎队老战士聚集芷江、再叙友谊。

他还将珍藏了60年的当年飞虎队员配备的饭盒、水壶、军裤等,无偿捐赠给芷江即将竣工的飞虎队纪念馆。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