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生活贾晓明 心理学家贾晓明:大学生“进错校门”怎么办?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腾讯聊天室。从今天开始,腾讯教育频道将和《青年心理》杂志联合推出最困扰青年的心理问题系列访谈,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生活节奏的提速,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出现心理问题的机率也增大,尤其是要面临升学、就业、恋爱、结婚等等多重压力的青年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的可能性更大,因此我们就联合推出了最困扰青年的心理问题系列访谈,将邀请著名的心理学家与网友们面对面的进行交流。
今天第一期我们首先谈一谈进错校门怎么办?我们很荣幸的请到了北京理工大学应用心理研究所所长贾晓明教授来谈一谈这个话题。贾晓明教授也是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首批注册督导师,也是经验丰富的青年心理问题专家,欢迎您贾晓明教授。
贾晓明:大家好!
大学新生为何普遍感觉进错门?
主持人:今天是9月2号也是各大学校在热烈迎接新生的时候,这个话题可能对新入学的同学们来讲是非常关注的问题,因为有的人可能会满怀欣喜的跨入自己满意的大学,对专业也比较满意,但是也有不少同学可能对自己的专业和学校并不感到满意甚至感到一些懊恼,觉得没有进入到自己喜欢的向往的学校或者是专业,而且这个问题也不止是新生,可能在校大学生也仍然在琢磨这个问题,甚至在毕业工作多年的人在我们访谈之前做调查也发现了,很多人还说自己当年的大学其实也并不满意或者是专业也感到不满意。
因此今天这个问题我们并不只针对大学新生,我们希望所有的曾经有过这样困惑的或者是正在被困惑的网友们都能够积极加入进来来参与交流。首先我们请贾晓明教授谈一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在不喜欢自己的学校或者是所学专业,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因为之前也是经过了填志愿选择的,为什么这么不满意,感到有进错校门的懊悔,这到底是心理问题或者是别的什么问题,首先我们请贾晓明教授谈一下这个问题。
贾晓明:其实你刚才提的这个情况,确实我认为是挺普遍的,但是我觉得,这里边原因还是挺多的,不管到一个新的环境或者是一个新的地方,它首先是一个适应的问题,所谓不适应,我觉得可能还不能仅仅说我们缺乏适应能力,我觉得这个现象是肯定存在的,尤其是对于中国这些新入学的同学,因为首先他有一个前提肯定是带着一种高期望值,比较理想化,充满了憧憬,我觉得是这种心态来加入大学的。
所谓高期望值就是说尤其是我觉得我们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经过12年的苦读,觉得就一个目标就是进大学,大学的很多美好的幻想,大学是什么样子,每个人在这之前都已经描绘了很好很好的一个大学的画面了。
另外就是可能这个画面当中理想性比较高,可能我们觉得大学应该比如说特别有学问的白发苍苍的教授,特别好的校园环境,学习设施怎么怎么样,整个生活条件各方面肯定在很多甚至于细节上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这个带有憧憬性和向往性,但是多少有点非现实性。
大学其实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它自己有自己的校园、师资,自己的特殊的教学环境、条件,相对来讲,我觉得理想的一个状态跟现实状态一定是有反差的。我觉得这大概是每个人都会有,大家可以想像,你画的一个美好蓝图跟一个现实之间本身是有差距的,所以我觉得,很多不满意可能是很大一部分我认为是心理落差造成的。
但是我觉得能够理解,因为很多人的生活就是带着憧憬生活,我们总要想一个更好的一个方面。
当然这当中随着以后进入大学,我们进入这个环境,我常常说的话,你进入的现在的这个大学是真实的大学,想象的那个可能不是真实的。等到你慢慢跟大学融为一体,成为一个大学生,你就觉得大学可能就是这样样子。然后你慢慢觉得你是大学的主人了,你觉得大学的改变和发展甚至有你一分子的时候可能很多想法就会发生改变。
主持人:所以这个问题是一种感受性的更普遍一些,当然不排除可能有一些同学是有自己具体的原因的,但是更多的人可能大家在把大学当成一个新生事物都会有落差,尤其是充满着美好想象的,可能并不是那样子的。
贾晓明:还有一个我觉得可能也是我们的国情,因为刚才也提到了,你这种有前期很高的高投入,所以你可能也期望高回报,我12年读书为什么,我不就是为了想上一个比较理想的大学吗?这肯定是很多学生们的一个理想。但是如果我付出了这么多的心血和努力,最后得到的结果跟我想象的反差如果确实很大的话,我觉得可能面临的不适应,不满意我觉得也特别能够理解。
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入大学之后不适应不满带有那么强烈的普遍性。我觉得可能跟我的投入跟我最后可能希望的回报之间不太平衡。我觉得跟这个也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