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秀六祖 六祖惠能与神秀之间的谜团释疑
惠能,中国禅宗的创始人。据《新兴县志》记载,惠能(638—713年),俗姓卢,唐代新州(今新兴县)夏卢村人。祖籍河北范阳(今河北省定兴县),其父行瑫于唐武德三年(620年)被贬官流放至新州为民,寓于新州南14公里夏卢村,后与朗村女子李氏结婚。
唐贞观十二年(638年)二月初八惠能诞生,开元元年(713年)阴历八月初三日,圆寂于新兴国恩寺,世寿七十六岁。六祖圆寂的国恩寺成了禅宗顿教三大祖庭之一,有“中国禅宗发源地”与“岭南第一禅宗圣域”之称,名扬海内外。
六祖与孔子、老子被称为“东方三大圣人”,欧洲则将他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列,他们的塑像被陈列于英国大不列颠图书馆广场,供世人瞻仰。他完成佛教的中国化、世俗化、平民化,使禅宗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了唐宋以来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化艺术。
惠能的禅宗思想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所倡导的修心养性,与人为善,忠孝忍让伦理道德,对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仍有积极意义。
神秀(606年-706年),禅宗大师,俗姓李氏,洛阳尉氏人,生于隋末,少时博览经史,聪敏多闻,谥大通禅师。是佛教禅宗五祖弘忍首座弟子,禅宗北宗之首。神秀是汉传佛教禅宗北派创始人。唐武德八年(625年)在洛阳天宫寺受具足戒。五十岁,至蕲州黄梅县双峰东山寺参谒弘忍,从事打柴汲水等劳役以求法。深为弘忍所器重。弘忍圆寂后,神秀去江陵当阳山玉泉寺,大开禅法,声名远扬。
惠能与神秀之间的三大迷团
俗话说:山水总会有相逢。人与人之间也不例外,总会有悲欢离合;更有甚者,他们之间的言行举止还给后人留下永久的不解之谜,惠能与神秀就是历史上的典型事例。
唐贞观约三十六年(公元662年),惠能离开今天的新兴县,来到了今湖北省黄梅五祖寺,即东山寺,拜五祖弘忍大师为师。不久的一日,弘忍召集众门徒开会,要求他们各自回去后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智慧,用悟得自心般若之性,各作一首偈(注:亦称偈语,偈颂,佛教的诗)呈给他看,考谁的智慧高,悟性透彻,就把衣钵传付给他,成为六祖。
当时,众门徒中威望最高的是神秀,大家一致认为作偈非神秀莫属。而神秀却想:“如果我不作偈,五祖怎知悟性深浅呢,且有违师父呈偈的旨意;如果呈偈,别人会误解我有争祖位之嫌。
”神秀左思右想之后,终于作好偈颂,但几次想呈给五祖都没去成。最后,他利用当夜三更时分,在没人见的情况下拿着油灯来到南走廊,在墙上写下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写毕,悄然无声地回僧房。第二天早晨,弘忍及众门徒见之,弘忍对众弟子说:“世上的人若能依照这一偈颂去修持,可免堕三恶道,经常诵读和进一步修持,就会有大利益。
”众弟子见弘忍对此偈评价这么高,个个都毕恭毕敬地对着此偈燃香礼拜。当夜,五祖召见神秀问道:“南廊墙上的偈颂是你写的吗?”神秀答:“是弟子所为,只望大师指点,不敢妄求祖位。”弘忍对神秀说:“这偈颂只到门外,尚未入得门内,你回去再作一偈呈我吧。
”神秀回去数日都作不成偈,心里闷闷不乐。一日,惠能在礁房听到外面大声作偈的声音,便向师兄问个究竟,并要求师兄带他到偈语前去礼拜。师兄领惠能来到南边长廊,江州别驾张日用正好在那里高声诵读墙上的偈语。
惠能听后对张日用说:“我亦有一偈,请别驾为我书写。”张日用不解地问:“你不识字,焉能作偈?”惠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张日用听后答应了惠能的要求,把惠能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写在神秀提偈的旁边。
五祖弘忍看见之后暗中欢喜,但见众门徒大惊小怪,唯恐有人加害于惠能,遂脱了鞋子擦去惠能作的偈语并说:“亦未见性。
”众门徒也随和说是。第二天,弘忍暗示惠能于三更时分来自己的禅房密谈。弘忍用袈裟遮住窗户并为惠能解说《金刚经》,接着把袈裟衣钵传给惠能说:“你继为禅宗第六代祖,衣钵就传到你为止,今后再不要往下传,衣钵是起争端之物,你现在有生命危险,要即时离开此地并记住:‘逢怀则止,遇会则藏’,等待机缘成熟再出来弘法。
”趁更深夜静,弘忍亲自送惠能到九江驿,直至惠能离去后才回禅房。之后几天,弘忍闭门不出,也不见惠能。
后经几个僧人入禅房打听,才听弘忍说:“我的衣法往南方去了。”僧人们断言,衣法肯定是传给惠能了。随后,约200余人往南追讨衣钵。(上述内容引自李绍忠、陈耀宏着的《惠能画传》)。就这样,给后人留下了三个令人不解的超级大谜团:第一,指挥追讨衣钵的人是谁,是不是神秀?第二,神秀在与门徒交谈时,当有人讥讽惠能不识字时,神秀竟对弟子谦逊地说自己比不上他,恨不得立即去亲近他,意思是要求门徒尊重惠能。
神秀是不是内心真的佩服惠能?还是在弟子面前装作宽宏大度?第三,有一次,皇上在日理万机之余,向神秀等请教“一佛乘”的禅理,神秀却谦逊地推荐惠能。神秀的推荐动机,是真心推荐惠能还是另有不轨图谋?
两人之间关系谜团释疑
第一,指挥追讨衣钵的人是谁,史料没有记载是不是神秀,那么,究竟是不是神秀?史料记载,当弘忍告知众门徒衣法已经往南方去了,随即就有200多人马往南追讨衣钵,有一个曾是四品武官后步入沙门的僧人惠明。那么,指挥往南追讨衣钵的人究竟是谁?第一个可疑的当然是神秀。
理由有三点:一是从神秀的威望分析。在弘忍的众门徒中,神秀的威望最高,是大家供认的“大师兄”身份,且弘忍年事已高,神秀属继位弘忍的头号人选,如果没有他的默许,谁敢轻举妄动?二是从出动的人力分析。
追讨衣钵出动了200多人,尤其是惠明都在追讨行列,如果没有相当威望的人幕后指使,哪能容许那么多人离开禅门。三是从神秀尊重禅法的角度判断。从史料分析,神秀爱禅法如命,即使他没有继位六祖的野心,但保护衣法不流往南方的思想是毫无疑问的。
第二,神秀在与门徒交谈时,当有人讥讽惠能不识字时,神秀却偏讲惠能的好话,还当着众弟子之面说自己比不上他,神秀对惠能是不是从内心佩服?史料记载,有时候,神秀的一些根底浅薄的弟子看不起目不识丁的惠能,心里很不服气,说些讥讽惠能的言语。
神秀知道后却对弟子说:“惠能得到无师自悟的智慧,是最上乘的境界,我比不上他,我恨不得立即去亲近他。”从神秀对弟子讲的话来分析,他这样讲有两种可能:一是从内心确确实实对惠能的才华非常佩服,才劝弟子尊重他。二是认为惠能已回南方,一去不复返了,讲他的好话亦与己无妨,还可在众弟子面前表现出自己宽宏大度。
第三,神秀在皇上面前推荐惠能的目的是什么?史料记载,有一日,皇上在日理万机之余,向神秀、慧安请教“一佛乘”的禅理。出人意料的是,神秀却谦逊地推让说:“南方有惠能大师,曾被五祖弘忍密授衣法,是传佛心印的人(祖师衣钵继承人),可以迎请他来参问。
”在历史事实上,神秀与惠能本来就是互联“争夺”衣钵的敌人,二者只有其一,然而却被惠能得到了。可是,在皇上面前,神秀却极力推荐惠能,究竟是阳谋还是阴谋?这个问题是最令人费解的大问题。
阳谋之说,理由有两点:一是神秀深谋远虑,处事老成持重。他可能从长远利益考虑,认为一旦皇上把惠能诏回,可以共振佛门,免除南、北分派之争。二是神秀自感不及惠能。神秀比惠能年长32岁,太了解惠能的才华,觉得弘扬佛法非常需要惠能并肩合作,希望皇上能把惠能诏来。
阴谋之说,理由有三点:一是神秀不满惠能在南方另立佛门,认为一旦皇上能把惠能诏来,岭南的佛门就会慢慢“关”起来,不再出现南、北两个佛门了。二是神秀要当六祖的思念未尽。要成为六祖也许是神秀的终身奋斗目标,他认为只要皇上把惠能诏来,并把衣钵带回来,周围都是自己的弟子,六祖这位就非他莫属了,孤身一人的惠能自然无力相争了。
三是神秀断定皇上诏不回惠能,而在皇上面前故弄玄虚。神秀深知惠能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性格,断定惠能绝不回来,因此,在皇上面前公开推荐惠能并赞扬惠能,是故意表现自己胸襟宽阔,能举贤荐才。
以上关于惠能与神秀之间关系谜团释疑,只是按史料推理,仅供研讨,不成史实。(罗荣南)